通天家谱

更新时间:2024-10-25 10:32

通天家谱,家谱。

定义

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七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七姓就是孔、颜、卜、闵、冉、曾、孟。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颜回、卜商、闵损、冉求、曾参、孟轲七人,此七人被称作圣贤,而这七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在明朝原有的字辈基础上经过避讳修改后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古代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古代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76世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颜、卜、闵、冉、曾、孟等儒家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颜、卜、闵、冉、曾、孟七大望族(即:孔丘、颜回、卜商、闵损、冉求、曾参、孟轲七家)。

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

尤其是乾隆帝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写给孔府经过避讳后的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明朝初年朱元璋朱允炆赐字辈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字辈起名,最终在民国时期才确定了这五十个字(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四圣

孔子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尊称至圣”、“文圣”。

汉族,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记载,孔子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即孟轲尊称亚圣”。

鲁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曾子

曾子(前505~前435),即曾参尊称宗圣”。

子舆,中国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省平邑县)人,是黄帝后代,也是夏王禹的后裔,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玄孙。16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颜子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尊称复圣”。字子渊,故又称颜渊颜子

中国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省济宁市)人。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孔子的嫡系子孙叫做衍圣公,居于台湾。

对孔子之后的册封始于西汉,西汉平帝封孔子后裔为褒侯,曹魏改号宗圣侯,晋、南朝宋改号奉圣侯,北魏称崇圣侯,北齐改恭圣侯。北周时,晋封邹国公。隋朝,文帝封邹国公,炀帝改绍圣侯。唐初,封为褒圣侯,然后爵位上升为公爵,称褒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衍圣公。

家谱

孔谱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夔)

43世祖(一作,部族首领)

42世祖昭明(部族首领)

41世祖相土(部族首领)

40世祖昌若(部族首领)

39世祖曹圉(部族首领)

38世祖(部族首领)

37世祖王亥(又名,王恒,部族首领)

36世祖上甲微(简称,部族首领)

35世祖报乙(部族首领)

34世祖报丙(部族首领)

33世祖报丁(部族首领)

32世祖主壬(一作,部族首领)

31世祖主癸(一作,部族首领)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商朝开国君主,原为部族首领)

29世祖太子太丁(子,又名子)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微子启,宋国第二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

12世祖宋丁公(子)

11世祖宋前湣公(子)

10世祖弗父何(子)

9世祖宋父周(子)

8世祖世子胜(子)

7世祖正考父(子)

6世祖孔父嘉(子)

5世祖木金父(子)

4世祖(高祖) 祁父(子)

3世祖(曾祖) 防叔(子,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孔姓族人称之为“”)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汉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文圣”;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源自“孔姓”“子姓”,得姓于孔父嘉。

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伋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孙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孔渠,崇圣侯

30世孙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5世孙孔萱,文宣公

36世孙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孔策,文宣公

39世孙孔振,文宣公

40世孙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祐: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

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子,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

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

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子,南宗)

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

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孙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

63世孙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早夭)、孔尚乾(孔贞运子,南宗)

64世孙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桢(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孙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子)、孔兴燫(孔衍桢子,南宗)

66世孙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子)、孔毓垣(孔兴燫子,南宗)

67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孙衍圣公孔纪濩(孔传铎子)、孔纪涛(孔传锦子,南宗)

69世孙衍圣公孔广棨(孔纪濩子)、孔广杓(孔纪涛子,南宗)

70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子)、孔昭烜(孔广杓子,南宗)

71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孙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子,过继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子,早卒,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之后辈分: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孟谱

44世祖 华胥氏

43世祖 伏羲(配女娲)

42世祖 少典

41世祖 黄帝

40世祖 玄嚣(即少昊)

39世祖 蟜极

38世祖 帝喾

37世祖 后稷

36世祖 不窋

35世祖

34世祖 公刘

33世祖 庆节

32世祖 皇仆

31世祖 差弗

30世祖 毁隃

29世祖 公非

28世祖 高圉

27世祖 亚圉

26世祖 公叔祖类

25世祖 周太王

24世祖 季历

23世祖 周文王姬昌

22世祖 周公姬旦

21世祖 鲁公伯禽(姬伯禽)

20世祖 鲁炀公

19世祖 鲁魏公

18世祖 鲁献公

17世祖 鲁武公

16世祖 鲁孝公

15世祖 鲁惠公

14世祖 鲁桓公

13世祖庆父:字仲孙,鲁桓公庶长子

12世祖孟穆伯

11世祖孟文伯

10世祖孟献子

9世祖孟庄子

8世祖

7世祖孟僖子

6世祖孟懿子

5世祖武伯

4世祖(高祖父)

3世祖(曾祖父)庐墓

2世祖(祖父)

1世祖(父亲):字,配;元延三年(1316年)追封邾国公;明嘉靖九年配享启圣祠,称先贤;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孟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弟子;他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尊称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1世孙(儿子) 孟仲子,北宋郑和五年(1115年),追封“新泰伯”

2世孙(孙子) 孟睾,邹之处士,隐居不仕,好静、多智虑,容貌俊仪,通五经,美词章

3世孙(曾孙) 孟寓,朝召不受,性忠厚淳朴,不骄侮人,善于与人交往,治家有道

4世孙(玄孙)孟舒,字子怀,汉朝云中牧

5世孙 孟之后,隐居不仕

6世孙孟昭,汉朝博士,博览经史,问贯古今

7世孙 孟但,汉朝太子门大夫,精易道

8世孙 孟卿,汉朝淮阳太守、太傅

9世孙 孟喜,字长卿,汉朝郎官

10世孙 孟鎡,抱道不仕,主奉祀

11世孙孟兴,汉朝尚书郎

12世孙孟尝,字伯周,汉朝徐令合浦太守

13世孙 孟展,字君城,不仕

14世孙 孟戫,东汉济阳太守太常太尉

15世孙孟敏,字叔达,东汉太守;博学能文,有荷甑堕地不顾事

16世孙孟光,字孝裕,东汉讲部史;蜀汉议郎符节令屯骑校尉、长鲁少府大司农

17世孙孟康,字公休,曹魏散骑侍郎,弘农太守,典农校尉,渤海太守,给事中,散骑常侍,中书令,封广陵宁侯

18世孙孟宗,字恭武,孙吴永宁令、右御史、司空;“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笋”之事

19世孙 孟揖,晋朝庐陵太守

20世孙孟观,字叔时,晋朝殿中郎、黄门侍郎,生二子:孟嘉孟陋

21世孙孟嘉,字万年,晋朝安西大将军长史,江州别驾,生二子:孟怀玉孟龙符;性无苟合,言无夸衿,为时所重

22世孙孟怀玉,晋安帝时封鄱阳县侯,后为阳丰县男,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将

23世孙孟表,字武达,南齐马头太守;北魏辅国大将军南兖州刺史豫州刺史,因功封汶阳县伯,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平西大将军

24世孙孟斌,北魏右丞相

25世孙孟威,字能重,北魏平北大将军、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26世孙 孟恂,字修仁,北魏东州太守;北周太子少师太子太傅车骑大将军

27世孙 孟儒,字敬业,北魏彭城王韶典;北齐文宣帝除中书舍人、东郡太守、广平太守、太中大夫、卫将军

28世孙孟景,隋炀帝时为膺扬将军

29世孙 孟善谊,隋朝河内通守

30世孙孟诜,唐朝凤阁舍人、春宫侍郎、相王召为侍读同州刺史

31世孙 孟大融,唐玄宗屡召不仕,后隐居王屋山

32世孙孟浩然,唐朝诗人,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生二子:孟云卿、孟庭玢(孟郊、孟常谦的祖父)

33世孙孟云卿,字宜甫,唐朝校书郎,与诗人杜甫善交。生二子:孟简、孟华

34世孙孟简,字几道,唐朝仓部员外郎、谏仪大夫、常州刺史、户部尚书御史中丞、山男东道节度使

[注:孟简、孟华均无后代,所以把孟庭玢的孙子,即孟郊(唐朝诗人)的儿子孟常谦作为孟轲的第35世孙]

35世孙 孟常谦,唐朝安州刺史侍御史、安州防御兵马使,生二子:孟遵庆、孟元阳

36世孙 孟遵庆,旨召不仕

37世孙 孟琯,唐元和末,旨召不仕。韩文公云:年少,礼甚娴。手持问一编甚钜。退披其编以读之,尽其书无有不能。其所与友尽善之。生二子:孟方立、孟方迁

38世孙孟方立,唐朝昭义节度留守

39世孙孟承诲,后晋太府卿

40世孙孟汉卿,后周左羽林大将军

41世孙孟贯,不仕,工于诗词,主奉祀事

42世孙孟昶,隐居不仕,主奉祀事

43世孙 孟公济,少励高行,不乐仕进,避契丹之乱,藏谱于屋壁,隐居东山而终

44世孙孟宁,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孔道辅守兖州,访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阳,又于凫村访得四十五代孟宁,推荐于朝,拜迪功郎、邹县主簿。率领族众,修编祖谱,主奉祀事。至此家事复兴,无废缺现象。孟氏后裔尊为中兴祖,附祀故里祠。生二子:孟存、孟坚

45世孙 孟存,主奉祀事,生二子:孟况、孟海

46世孙 孟况,宋朝鱼城教谕,主奉祀

47世孙 孟彬,宋朝临沂县主簿,主奉祀事,生二子:孟澄、孟沂

48世孙 孟澄,仕为滕县尹,主奉祀事

49世孙 孟德成,居滕,元太宗时复其家;仕峄州知州,为族长,主奉祀事,生三子:孟述祖、孟光祖、孟荣祖

50世孙 孟述祖,主奉祀事,生四子:孟惟清、孟惟忠、孟惟敬、孟惟信

51世孙 孟惟清,主奉祀事

52世孙 孟之平,主奉祀事,生三子:孟思春、孟思温、孟思润

53世孙 孟思春,主奉祀事

54世孙 孟克刚,主奉祀事,无嗣

55世孙孟希文,字士焕,他是孟子的第45世孙孟坚的第九世孙孟克仁的长子,1451年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孟氏世职自此始

56世孙孟元,字长伯,1489年承袭世职,其子孟公綮(1533年承袭世职)

57世孙 孟公肇,字先文,是孟元的弟弟儿子,1523年代袭世职

58世孙 孟彦璞,字朝玺,1567年承袭世职

59世孙孟承光,字永观,1601年承袭世职,长子孟宏略(其子孟闻玉)

60世孙 孟宏益,字振扬,1623年代袭世职;孟闻玉长大后即让职,朝廷改封孟宏益为锦衣卫千户

[注:孟宏益,又名孟宏誉,生一子孟闻玺,孟闻玺生孟贞仁]

61世孙 孟闻玉,字尤甫,1629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62世孙 孟贞仁,字静若,1644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63世孙 孟尚桂,字播馨,1716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64世孙 孟衍泰,字懋东,1740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65世孙 孟兴铣,字起辉,未承袭世职

66世孙 孟毓瀚,字钟北,1750年承姚大宗,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注:孟毓瀚无子,由孟兴铣的二弟孟兴錞的儿子孟毓纍为继续人;孟毓纍生孟传梿]

67世孙 孟传梿,字国摸,1780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68世孙 孟纪烺(lang),字体耀,1815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69世孙 孟广均,字京华,乙酉科举拔贡,戊子科举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钦加主事衔,晋员外郎;先后创建或修复了庙、府、林、孟母断机堂及庙户营三迁祠等古建筑群;并支持修纂了《重纂三迁志》、《孟子世家谱》;为我们能看到孟庙、孟府之完整面貌,以及对研究孟氏家族的兴衰成败、沿革变迁等方面资料,均做出来了重大贡献

70世孙 孟昭铨,字伯衡,1874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71世孙 孟宪泗,字法鲁,光绪年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生三子:孟庆桓、孟庆榕、孟庆棠

72世孙 孟庆恒,字颂武,因早卒,未能承袭世职,由弟孟庆棠(字泽南)于光绪二十年代袭世职;至光绪三十一年(1894年)正式承袭;1935年由“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改称为“亚圣奉祀官

73世孙 孟繁骥,字雪生,1939年承袭奉祀官;1949年去了台湾,1990年在台北病逝

74世孙孟祥协,1990年接任“亚圣奉祀官”,2015年台湾去世

75世孙 孟令继,现居台湾

曾谱

72世祖华胥氏

71世祖伏羲(配女娲)

70世祖少典

69世祖黄帝(姬轩辕)

68世祖昌意

67世祖颛顼(又名乾荒)

66世祖(曾祖父)

65世祖(祖父)

64世祖(父亲)

63世祖(颛顼玄孙)

62世祖(世称大禹夏禹,本名姒文命,夏朝开国君主)

61世祖 (史称夏启,本名姒启,长子)

60世祖 中康(仲康):

59世祖 相:中康

58世祖 少康:相子

57世祖 曲烈(鄫曲烈):少康次子,被少康封于鄫,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鄫国(缯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期的鲁襄公六年(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

56世祖 鄫炫忠

55世祖 鄫坤仁

54世祖 鄫录

53世祖 鄫浩源

52世祖 鄫富材

51世祖 鄫焜

50世祖 鄫伯基

49世祖 鄫锐

48世祖 鄫汪

47世祖 鄫志梁

46世祖 鄫煌

45世祖 鄫相奎

44世祖 鄫世鉴

43世祖 鄫政治

42世祖 鄫模

41世祖 鄫瑞焕

40世祖 鄫垠

39世祖 鄫锦容

38世祖 鄫洪

37世祖 鄫桂茂

36世祖 鄫照

35世祖 鄫培元

34世祖 鄫銈

33世祖 鄫允燎

32世祖 鄫杞

31世祖 鄫焳熹

30世祖 鄫埙和

29世祖 鄫成锐

28世祖 鄫倩

27世祖 鄫椿

26世祖 鄫炯

25世祖 鄫垣

24世祖 鄫销

23世祖 鄫福波

22世祖 鄫时荣

21世祖 鄫炳

20世祖 鄫均祚

19世祖 鄫铃

18世祖 鄫浤仁

17世祖 鄫松

16世祖 鄫炲

15世祖 鄫墅

14世祖 鄫镇玉

13世祖 鄫浥

12世祖 鄫祥樽

11世祖 鄫炷

10世祖 鄫方埕

9世祖 鄫宇銮

8世祖 鄫沛恩

7世祖 鄫朴

6世祖 鄫世美

5世祖 鄫时泰

4世祖(高祖)鄫国(缯国)太子(曾巫,首改鄫姓为曾姓,自鄫曲烈至曾巫,共历54代)

3世祖(曾祖)太子之子:曾夭

2世祖(祖父)太子:曾阜

1世祖(父亲)曾点:即曾皙,他是太子曾孙,配上官氏,生曾参

曾参(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中国东周时期鲁国人;尊称“宗圣”“曾子”;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仍具有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卒年71岁,葬于山东省济宁嘉祥县南四十里武山西南玄寨山之麓;配公羊氏,敕封一品夫人,生三子:长子曾元、次子曾申、第三子曾华

1世孙曾元:字子元,仕于鲁国,配高阳氏,生长子曾西,二人同葬嘉祥县南武山;侧室侯氏,生次子曾中

2世孙曾西(前444年-前369年):字子照,从曾申学《诗经》,仕于鲁国,周威烈王元年,见任魏文侯教席之卜商(子夏)于魏国西河,魏文侯欲官之,不受而去;配左氏,生长子曾钦;侧室诸葛氏生二子:曾铎、曾锡;后世追封镇江侯

3世孙 曾钦:字子敬,官都检大夫(都检吏),配谷梁氏生长子曾旦;继室周氏生二子:曾庄、曾筐;葬嘉祥县富春坪

4世孙 曾旦:字若得,任徐州刺史,封平海侯,配卜氏生长子曾羡;继室欧阳氏生次子曾美;葬富山

5世孙 曾羡:字学余,娶缪氏生曾遐,任抚州都提点、平阳徐州刺史,葬嘉祥县武山

6世孙 曾遐:字子盛,官陜邑太守、扬州刺史;娶言氏生二子曾炜、曾盈;葬嘉祥县武山西侧

7世孙曾炜(前274年-前189年):字子美,官至汉尚书,配郯氏生一子:曾乐;葬嘉祥县南武城祖山

8世孙曾乐:字训韶,官至山阴县令,因功封都乡侯,配周氏生长子曾浼,继娶洪氏生次子曾况,葬东山麓

9世孙 曾浼:官东阳太守、上谷太尉,娶伏氏生二子:曾旃、曾光(曾光裔子曾枋徙居长沙);葬东山麓

10世孙 曾旃:字仲劝(伸勤、仲功),官至中垒校尉、冀州太守、太子东宫使,配鄢氏生一子:曾嘉;葬武山西

11世孙 曾嘉:官安县主簿,配郑氏生二子:曾宝、曾顼;继娶欧阳氏;葬武山西

12世孙 曾宝:字惟善,任武威太守、车骑侍郎,配欧阳氏生长子曾琰,继室王氏生二子:曾璜、曾景;葬武山西

13世孙 曾琰:官提举副使、冀州御史、武城太守、车骑侍郎,封都乡亭侯;配邬氏生二子:曾据、曾援;葬武山西

14世孙 曾据(前42年-公元?年):娶陈、刘二氏,刘氏为汉宗室;官冀州御史,汉平帝封他为都乡侯,有功加关内侯;因耻事王莽,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集合全族二千人自山东南下渡长江,避于豫章郡,家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永丰县)吉阳乡,复迁至莺迁乡,卒葬于吉水仁寿乡;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年)三月十五日,追封吉阳郡公,二室均受封吉阳郡主,刘氏封吉阳郡一品夫人;他是江右吉阳房祖,为蕉岭曾氏第一迁;有二子:曾阐、曾瑒

15世孙 曾阐:配文氏生长子曾植,侧室王氏生三子:曾横、曾茂(懋)、曾楫,葬庐陵县吉阳乡

16世孙 曾植:官谏议大夫,配李氏生长子曾耀,继室箫氏生二子:曾炯、曾柄;葬仁寿乡

17世孙 曾耀(曜):一作“曾万”,东汉光武帝时任谏议大夫、福州刺史、御史谏议大夫,配胡氏生长子曾培,继室文氏生次子曾城;葬吉阳乡祖山趾南

18世孙曾培:字本固,配陈氏生长子曾德,同葬庐陵南籔坪;侧室张氏生二子:曾行、曾徵,张氏葬鱼山

19世孙曾德:配董氏生二子:曾珣、曾珍;葬仁寿乡

20世孙曾绚:字贵文,曹魏时任中郎将军,配宋氏生二子:曾焕、曾震;继娶朱氏,生一子:曾忽;葬仁寿乡

21世孙 曾焕(涣):西晋景阳侯,配刘氏生二子:曾梓、曾耀;葬仁寿乡

22世孙 曾梓:字伯其(埼),配丁氏生一子:曾勰(协);葬仁寿乡

23世孙 曾勰(287-364):晋朝镇南将军司马,于广州击破前交州刺史张琏叛军,配文氏生子曾端,葬荆田乡斧形山

24世孙 曾端:一名瑞仁,字正亦(冀),配胡氏生二子:曾铉、曾宏(字道始)

25世孙 曾铉:字道远,官至大司马,配箫氏生一子:曾海;葬仁寿乡

26世孙曾海:又名曾炅、曾吴,字海道,官黄门侍郎、裘州录事参军,配杨氏生二子:曾横、曾椅

27世孙 曾横(堭):配谢氏,生二子:曾兴、曾田;葬仁寿乡

28世孙曾兴:字兆发,配张氏生长子曾隆,罗氏生二子:曾陈、曾陂;葬荆田乡斧形山;唐太宗贞观六年(633年)闰八月十八日,中书令温彦博、太子舍人高士廉奏请命曾氏定谱,曾氏唐谱自曾兴始

29世孙 曾隆:字迪惠,配宋氏生一子:曾钧;葬上罗浣

30世孙曾钧(597-650):字洪举,官(唐朝)给事中,配王氏生一子:曾谋;葬荆田乡斧形山

31世孙 曾谋:字以中(忠),配高氏生二子:曾丞(卺)、曾巴;葬仁寿乡趾南

32世孙 曾丞(卺):官至(唐朝)司徒、司空兼尚书令,自庐陵吉阳乡上黎堡徙螺丝岭凹宅后里小崤凹大中坑,再迁永丰,为永丰房祖,娶何氏,与何氏合葬石狮岭上窑岰蜘蛛形;继娶罗氏,葬庐州吉荻搪;有三子:曾珪、曾旧、曾略,各衍一房,曾圭为庐陵、吉阳房,曾旧为乐安、临江房,曾略为抚州、南丰、临川房

33世孙 曾珪:生五子:曾宽、曾绰、曾丰、曾晖、曾隐

33世孙 曾旧:生三子:曾德、曾儣、曾宥

33世孙 曾略:生一子曾炀

34世孙 曾宽:仍居吉阳上黎堡,死后,葬二十都鸡公山;配何氏,生一子:曾庄

35世孙 曾庄:字子莅,官吉州都押衙,葬仁寿乡;配萧氏,与其合葬;继娶张氏,葬山湾高坑;生一子:曾庆

36世孙曾庆:仕唐为御史大夫,立朝鲛直,远近惮之,卒葬荆田乡斧形山;配邹氏,生二子:曾伟、曾骈

37世孙 曾骈:曾庆次子,官御史大夫,配王氏,合葬荆田乡斧形山,生一子:曾耀

38世孙 曾耀:官南唐宫检司旋为真州刺史;配刘氏,合葬上查,生一子:曾崇范

39世孙曾崇范:字则模,官南唐太子洗马,家富与籍有名一时;配刘氏,合葬仁寿乡;生二子:曾延膺、曾延茂

40世孙 曾延膺:字膺修,官荫授御使兼资库使陛左班殿,直果州兵马督监;生于同光癸未年四月十一日,于端拱戊子年卒于京,归葬永丰县南源添井湖;配魏氏,葬永丰藏陂蛇呼向,生五子:曾频、曾顼、曾页、曾颜、曾硕

41世孙 曾硕:字子沅,号伟夫,淳化壬辰进士,官黄州从事、南雄州军事判官、荣州观察判官,旋任大埋寺丞知、永寿导江县事,累阶朝奉郎;生于显德丁巳年,卒于明道壬申年,葬吉水仁寿乡原栗山院背,后迁厝永丰县泷云乡六都墈下阙家屋背后;配江氏,葬青赛郭家庄;继娶省氏,葬伴前江氏则;有六子:曾淐、曾翰、曾晁、曾顺、曾资、曾淑

42世孙 曾淐(曾承淐):讳雍,生于雍熙乙酉年,卒于嘉佑丁酉年,葬六都马蹄州高丘墈下雄鹅挽水形;配张氏,生一子:曾敌

43世孙 曾敌(曾万敌):字惟仁,生于祥符己酉年,卒于熙宁乙卯年,葬坳上;配徐氏,生子一名:曾整

44世孙 曾整:字容庄,生于景佑甲戌年,卒于元符己卯年;配罗氏,生一子:曾九思

45 世孙 曾九思:字成义,生于嘉佑癸卯年,没于绍兴壬子年,葬西源;配罗氏,生一子:曾纹杰

46世孙 曾纹杰:字卓庵,生于元佑丙寅年,没于绍兴乙亥年,葬西坑;配季氏,生一子:曾浩古

47世孙 曾浩古:字徽柔,号信前,生于大观己丑年,于淳熙乙未年没,葬下边屋后;配刘氏,生一子:曾尚忠

48世孙曾尚忠:字省己,好学力行,孝友著于郡邑;生于绍兴甲子年四月十三日,于嘉定壬申年十月十七日没,葬西坑仓库垥;配张氏,生二子:曾敬父、曾教父

49世孙 曾敬父:字存诚,号恪恭,邑庠生,最孝,竭力事亲,野鸟来巢,生于淳熙丙申年十月初三日,于淳佑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没,葬山坑飞凤形;配江氏,生三子:曾德、曾益、曾美

50世孙曾德(曾元德):讳旋吉,郡庠生,生于嘉定辛未年六月十九日,于景炎丁丑年三月一日没,葬屋后,配黄氏,葬渚原飞凤形;生二子:曾价翁、曾福翁。其八世孙质粹于明嘉靖年间,复归山东承袭世爵,始为大宗房中兴祖

51世孙 曾价翁:讳琢,邑庠生,生于淳佑己酉四月十五,葬本里庵前象形;配姚氏,葬晒网形;生一子:曾霖

52世孙 曾汝霖:字雨苍,生于至元辛卯年二月初一日,于至正癸卯年七月十三日没,葬西源;配宋氏,生二子:曾崇文、曾崇学

53世孙 曾崇文:字益雅,生于泰定甲子五月初四日,于洪武乙亥闰九月廿七日没,葬马源下店乌鸦抱田形;配罗氏,生一子:曾利宾

54世孙 曾利宾:字翼辅,邑庠生,孝有忠厚,旎与乡里,生于申酉年六月廿四,于宣德己酉年十月廿四日没,葬杨叶信坑燕午抱梁形庚山甲向;配钟氏,生三子:曾志、曾世、曾佐

55世孙曾志(曾辅志):字思修,邑庠生,生于永乐丁亥年五月初九日未时,于景泰乙亥年二月初十日午时没,葬本里小南蛇形;配张氏,生于永乐甲午年四月十八日,于成化丁酉年闰二月初四日没;生四子:曾德、曾琠、曾端、曾庄

56世孙曾德(曾德胄):字好懿,邑庠生,配彭氏(籍马源),生四子:曾衡、曾充、曾用、曾治

57世孙 曾用(曾奋用):曾德第三子,字志行,号则庵,邑庠生,配金氏,生二子:曾粹、曾青

58世孙 曾粹(曾质粹,1492.2.1-1560.2.16):字好古,号南武,世居吉安永丰;初以衣巾奉祀,己亥蒙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仍与世袭;配杨氏(籍永丰县温坊),生一子:曾昊

59世孙 曾昊:早卒,未袭

60世孙 曾继祖:字绳之

61世孙 曾承业:字洪福,万历五年袭

62世孙 曾弘毅:字泰东,崇祯元年

63世孙 曾闻达:字象舆,崇祯十四年袭

64世孙 曾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袭

65世孙 曾尚溶:字汇伯,康熙二十九年袭

66世孙 曾衍肃:字雍若,雍正二年袭

67世孙 曾兴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袭

68世孙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袭

69世孙 曾传镇:字巨山,嘉庆元年袭

70世孙 曾纪琏:字仲鲁,袭不久,因事革职,并不准其后承袭

70世孙 曾纪瑚:字六华,嘉庆十八年袭,曾传镇之弟曾传锡的长子

71世孙 曾广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袭

72世孙 曾昭嗣:字伯续,系曾纪瑚次子曾广莆长子,过继给曾广芳;早卒未得承袭

73世孙 曾宪祏:字奉远,清光绪十二年袭

74世孙 曾倩源:字养泉,原名庆源,因“庆”字犯37代祖讳,故改作“倩”

75世孙 曾繁山:字静斋,民国廿四年改封宗圣奉祀官

76世孙 曾祥符:曾繁山嗣子,其世系为:曾纪瑚-曾广莆-曾昭吉-曾宪祜-曾庆潼-曾繁琪-曾祥符;生于1946年,幼年承袭宗圣奉祀官

77世孙 曾令光:曾祥符长子

78世孙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颜谱

1世祖(父亲) 颜路(颜无繇)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尊称“复圣”“颜子”;字子渊,故又称颜渊;中国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省济宁市)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1世孙 颜歆

2世孙 颜俭

3世孙 颜威

4世孙 颜芃

5世孙 颜亿

6世孙 颜岵

7世孙 颜卸

8世孙 颜誉

9世孙 颜产(又名颜高)

10世孙 颜异

11世孙 颜愚

12世孙 颜逵

13世孙 颜律

14世孙 颜衷

15世孙 颜凯

16世孙 颜邃

17世孙 颜龠

18世孙 颜绰

19世孙 颜准

20世孙 颜阮(字怀珍)

21世孙 颜亮(字世明)

22世孙 颜敫(字士荣)

23世孙 颜斐(字文林)、颜盛(字叔台)

24世孙 颜钦(字公若,颜盛子,谥曰“贞”)

25世孙 颜默(字静伯,颜钦子,西晋汝阴太守)

26世孙 颜含(字宠都,因平乱有功,封西平县侯,年九十三卒,谥曰“靖”)

27世孙 颜髦(字君道)、颜谦、颜约

28世孙 颜綝(字文和,颜髦子)、颜显(颜约子,曾任护军司马)

29世孙 颜靖之(字茂宗,颜綝子)、颜延之(字延年,颜显子)

30世孙 颜腾之(字弘道,颜靖之子)、颜竣(字士逊,颜延之长子)、颜测(颜延之次子)

31世孙 颜炳之(字叔豹,颜腾之子)

32世孙 颜见远(颜炳之子)

33世孙 (一作颜协,字子和)

34世孙 颜之仪(字子升,颜协长子)

34世孙 之善(颜协次子)

34世孙 颜之推(字,颜协三子)

35世孙 (颜之仪子)

35世孙 颜思鲁(字孔归,颜之推长子)

35世孙 颜愍楚(颜之推次子)

35世孙 颜游秦(字有道,颜之推三子)

36世孙 万石(子)

36世孙 颜师古(字,颜思鲁子)

36世孙 颜相时(字,颜思鲁子)

36世孙 颜勤礼(字,颜思鲁子)

36世孙 (颜思鲁子)

37世孙 趋庭(字茂实,颜师古子)

37世孙 颜扬庭(颜师古子)

37世孙 颜光庭(颜师古子)

37世孙 颜昭甫(字周卿,颜勤礼子)

37世孙 颜敬仲(颜勤礼子)

37世孙 殆庶(颜勤礼子)

37世孙 颜无恤(颜勤礼子)

37世孙 颜少连(颜勤礼子)

37世孙 颜务滋(颜勤礼子)

37世孙 辟强(颜勤礼子)

38世孙 颜元孙(字聿修,颜昭甫子)

38世孙 颜惟贞(字叔坚,颜昭甫子)

39世孙 颜迢(颜元孙子)

39世孙 颜春卿(颜元孙子)

39世孙 颜耀卿(颜元孙子)

39世孙 颜杲卿(颜元孙子)

39世孙 颜旭卿(颜元孙子)

39世孙 颜茂曾(颜元孙子)

39世孙 阙疑(颜惟贞子)

39世孙 颜允南(颜惟贞子)

39世孙 (颜惟贞子)

39世孙 (颜惟贞子)

39世孙 颜幼舆(颜惟贞子)

39世孙 颜真卿(颜惟贞子)

39世孙 颜允臧(颜惟贞子)

40世孙 颜传贽(颜杲卿子)

40世孙 季明(颜杲卿子)

40世孙 (颜真卿子)

41世孙 颜文

42世孙 颜君佐、颜君雅

43世孙 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

44世孙 颜承祜、颜涉、颜街

45世孙 颜仲昌、颜柽

46世孙颜太初(字醇之)、颜端

47世孙颜复(字长道)、颜继

48世孙颜昌

49世孙 颜擎

50世孙 颜价

51世孙 颜顺

52世孙颜宝

53世孙 颜椿

54世孙 颜之才(字宗艺)、颜之美(字宗德)

55世孙 颜涣、颜襄、颜池(字德裕)

56世孙 颜拳(字克膺)

57世孙 颜希仁(字士元)、颜希惠

58世孙 颜议(字定伯)

59世孙 颜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袭)

60世孙 颜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袭)

61世孙 颜从祖(字守嗣,无子)、颜肇先(字启源,颜重礼长子)

62世孙 颜嗣慎(字用修,长子颜胤宗先卒)

63世孙 颜胤宗(字永昌)、颜胤祚(字永锡,万历十七年袭)

64世孙 颜伯贞(字叔节,颜胤宗长子,万历二十七年袭)、颜伯廉(字叔清,颜胤宗次子,万历三十四年袭)

65世孙 颜光鲁(字宗旦)

66世孙 颜绍统(字景宗)、颜绍绪(字振宗,崇祯十四年袭)

67世孙 颜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袭)

68世孙 颜崇文(未袭封病故,无后)、颜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袭)

69世孙 颜怀礼(字子真,早逝)、颜怀圉(字彤宾)

70世孙 颜士采(字庆田)

71世孙 颜锡嘏(字公纯,颜士庄长子,乾隆三十六年袭)

72世孙 颜振估(字启愚,早卒无子)、颜振奋(嘉庆十九年袭)

73世孙 颜承裔(字波仙,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

74世孙 颜景育(字养斋,光绪十三年袭)

75世孙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76世孙 颜廷汉(颜世镛长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77世孙 颜秉刚(颜廷汉子,1965年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