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更新时间:2024-01-11 13:4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201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华。

内容简介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发展成熟。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华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各民族音乐艺术不断交融,影响,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体系。

概念界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混合发展的态势,之后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民间器乐

在各少数民族中都蕴藏着一定数量的民间乐器和乐曲。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形制的乐器达五百余种,有拉奏、吹奏、弹奏和击奏等类别,其表现性能丰富多样。各民族的民间乐曲均含有独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乐、拉奏乐、弹拨乐、锣鼓乐以及丝竹乐、吹打乐、弦索乐等。少数民族的乐种也颇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白族的洞经音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景颇族的文邦木宽等,还有苗、壮、彝、侗、瑶等民族的芦笙乐和铜鼓乐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民间歌舞

民间歌舞是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一为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主要是以鼓为伴奏乐器,用特有的节奏和音色变化,配合舞姿。如壮族的蜂鼓舞和扁担舞佤族木鼓舞,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等。二为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摆舞和天鹅舞锡伯族贝伦舞、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葫芦笙舞、月琴舞、三弦舞等。三为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白族的大本曲、侗族的琵琶歌、壮族的末伦等。

民间戏曲

民间戏曲音乐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及说唱的艺术形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剧种曲种如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侗剧、彝剧苗剧、布依剧、毛难剧、傣剧新城戏(满族)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民乐发展

这是少数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通过曲调和唱词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被称为“歌海”、“音乐之乡”等,歌声伴随着他们劳动生产、社交、娱乐活动。他们在放牧的时候高歌,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快乐歌唱,他们在婚礼上表达爱情,他们在思念故土时唱出悲伤。这样的情景,我们从电影《刘三姐》中就能看出来。刘三姐的对歌,在广西壮族地区是非常有名的。还有许多民族都有歌唱的节日,比如回族和撒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以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在电影中运用非常多,特别是情歌。情歌在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凡是有美丽爱情的地方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民各种形制的乐器达500余种,有拉奏、吹奏、弹奏和击奏等类别,每种乐器都充满了丰富的表现性。在这些各有特色的乐器演奏得基础上,又产生了不同风格的乐曲类型,比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还有苗族、壮族、彝族、侗族、瑶族、拉祜族的“芦笙乐”和“铜鼓乐”也非常有名。电影《芦笙恋歌》中,作曲家雷振邦就选用了拉祜族音乐常用的乐器芦笙为歌曲伴奏,还从拉祜族的山歌曲调中,提炼出歌曲的旋律。

各族民乐

狭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指的是汉族音乐,简称“民乐”。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却有着更多的样式和内容,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壮族音乐等。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长调”有许多无意义的谐音字拉长唱腔,有草原空阔的风格。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是一种拉弦乐器,由于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个马头装饰,所以由此命名。

藏族音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近年来,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现在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满族音乐

中国的东北和北京等地是满族的聚居地。满族最有名的民间乐器是源自清朝的八角鼓。满族的摇篮曲《悠悠扎》等作品很著名,经常被用现代的汉语翻唱。

壮族音乐

壮族聚居区广西是民歌的故乡,男女青年经常对歌,有人甚至说壮族人一生唱歌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长。壮族民歌和汉族音乐风格相似,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有明显的对仗格式,内容则以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述,以生活中的交流为主,有时歌词也引用中国古典故事和典故。 壮族音乐可以在电影音乐剧《刘三姐》中一窥其妙。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曲调婉转柔美,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象脚鼓,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一吹奏就是傣族的音乐风格。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间演奏的音乐,据说是从明朝时中原地区传入的,由于当地原来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终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一批老人乐队可以演奏,正在培养接班人,是中国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由各声部嗓音的和声配合非常和谐,曾在国际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奖。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阿拉伯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适合在马上弹奏的都它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汉族音乐有较大的区别,善于运用半音,旋律婉转多变,如同山鹰高鸣,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配的歌曲,完全运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水族音乐

水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铜鼓、大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多在节庆与丧葬时使用。这些乐器中历史最久,最响最广,最具民族特色的要数铜鼓。?

水族地区过去曾称为铜鼓王国。每个村寨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家藏有铜鼓。廷牌乡附近几个20来户的村寨,每个寨藏有6面到8面铜鼓,九阡地区的水各大寨30来户人家就有13面铜鼓。据估计,仅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前曾保存铜鼓300多面。由此可见铜鼓在水族民间流传之广、数量之多。? 水族地区的铜鼓,面宽1.5尺到2尺之间,大多是未经入土的传世品,鼓面和鼓身多为云雷纹和几何图案,型制多属麻江型和石寨山型。

彝族音乐

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唱几首。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又分男女声调,男声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各地山歌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著名歌曲《马儿快快跑》、《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间曲调提炼出来的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和克些觉黑等。

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和克些觉黑等。

京族音乐

独弦琴,又称匏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它结构简单,但音色优美,音调丰富,曲音清雅,多有变化,演奏之时,如惊涛拍岸,如百鸟朝阳,如高山流水,深受京族群众的喜受。独弦琴用大半个竹筒(或用几块木片拼成长方形的木匣)做成琴身,长约二尺半,一端插上一根圆木柱子与琴身成直角,另一端安上一个把手,上系一条弦线,连接到小圆柱上,用一块小竹片拨弄弦线,便可弹出娓娓动听的乐音。每当明月当空,琴师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飞向长空,众人在晚风中聆听动人的乐曲,别有一番情趣。弹奏独弦琴时,须不时调整摇杆,当把琴弦扩张时,可拨出较高的乐音;使琴弦放松时,乐音变得较为低沉。由于用左手推拉摇杆而使琴弦松弛或扩张,弹奏时需要稍作停顿,因而形成了一短一长的发音规律。通常是音长较强,音短较弱,全过程由强变弱,由弱变强,不断变化。

独弦琴演奏的传统乐曲有《高山流水》、《骑马》、《赌博》等,其中尤以《高山流水》流行最广。

达斡尔族音乐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钟形式。

曲艺音乐

我国民族众多,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因发展历史、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声韵、民风民俗的不同而呈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特色。如白族大本曲,藏族的格萨尔仲喇嘛嘛呢、折嘎,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好来宝,维吾满族的达斯坦、库夏克、莱派尔,哈萨克族的克萨、阿依特斯,朝鲜族的盘索裹,壮族的末伦唱师、卜牙,赫哲族依玛堪,侗族的君琵琶,苗族的嘎百福、果哈,傣族的甘哈甘派,彝族的甲苏等等。在众多的曲种中,有的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有的是受汉族或其它民族曲种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曲种。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