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

更新时间:2024-08-12 20:53

国际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取预期的效益而将资本(社会主义为资金)或其他资产在国际间进行投入或流动,按照资本 (或资金)运动特征和投资者在该运动中的地位来划分,国际投资有三类: (1)投资者投于国外的企业并对该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进行控制的直接投资;(2)通过金融中介或投资工具进行的间接投资;(3)以上两类投资与其他国际经济活动混合而成的灵活形式投资。

海外投资

投资内涵

国际投资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品等,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

2、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

3、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这一点既与国际贸易相区别,也与单纯的国际信贷活动相区别。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国际信贷主要是货币的贷方与回收,虽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但在资本的具体营运过程中,资本的所有人对其并无控制权;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

英国投资

英国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作为全球商业的发电厂,英国拥有先天的经济优势:全球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等。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11年调查,英国是欧洲吸引最多个人投资项目的国家,从2004年起,英国吸引了约五分之一的投资欧洲项目。越来越多的海外公司也更愿意将自己的欧洲总部设在英国。

无论是寻求企业发展个人财富的创新增长点,还是获取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英国都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首先,作为工业革命的先行者,英国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概念并全面施行自由市场经济,其市场开放及灵活程度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而且,英国的税率水平远低于欧洲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是G20G7国家中企业增值税最低的国家。另外,英国雄厚的科研教育实力也为赴英投资者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丰富的经验可为传统企业在产品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除了经济方面的优势条件,英国为数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现代娱乐项目相互呼应,可为投资者们提供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无可挑剔的生活居住环境并满足投资者各方面的需求。

英国政府对行业也是实行尽量放开的管理,除个别行业的生产外(如军事、高技术等敏感产品和设备),政府不干涉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企业在经营品种、项目、资金数额和投资方向等诸方面均无限制。政府部门只对有关行业的发展,实行总的政策和财政资金运用的管理,而企业的组建、运作和市场活动受到相关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国家依法对违法企业进行行政或法律处治。

英国贸易投资署(UKTrade&Investment,UKTI)是英政府设立的为从事贸易的英国公司和在英投资的外国公司提供全面服务的机构,作为全球商业的发电厂,英国拥有先天的经济优势:全球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等。无论是寻求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创新增长点,还是获取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英国都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动机

在不同文化的遥远地方作业,困难度远甚于国内。反之,国内公司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公司向国际投资必须具有一些正面理由。

(一)外国公司可能有的竞争优势  国外投资所发生的风险及问题,也有它的一些可能报酬。有些工业是以规模经济著称,因为全球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结构,进行更 有效率的营运。因此,大型跨国公司因其低生产单位费用,较小型的本地公司占有优势。

而且,在本地生产也许是进入市场或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惟一方式。许多公司从出口外销作业转移至国外生产,是肇因贸易障碍限制,生产设备,他们可能有能力扩展其市场占有率减低成本,及在其他市场上做更有效的竞争。这是防御性国外投资的一个例子(即扩展国外的动机是为保护市场地位)。地域性贸易协定的重要性已然形成,这些地区以外的公司,藉在会员国内投资来建 立它们在协定内的地位。其中一项重要的例子是,日该公司在英国及墨西哥投资,好让自己得以进入欧洲共同市场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另一项公司可以利用的优势是其卓越的知识或技术上之专长,这可能是导因于研发活动或产品行销方面的技术。重知识的工业,例如化学、制药及电子 工业已成为国外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注重品牌识别及推广技术的消费性产品工业,也成为国外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公司可以利用生产与行销这两种知识, 来弥补国外投资的困难。这些公司可提供降低了的作业成本或差异化产品,以展开竞争,即使其成本结构较高。

虽然,具卓越知识的优势可以解释公司在国外竞争成功的原因,却不能解释公司为何去国外投资。这些优势可以扩大外销量,但是当外销受到管制或竞 争的威胁时,国外生产就变成迫切的需要。国外公司一旦经由外销产品或服务建立市场后,本地竞争者就会加入这个市场。因定额或关税的保护,致使本地 公司有能力与外国生产者竞争,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完全取代外国生产者。

经济环境下,负债的未开发国家,正在推展积极的贸易政策。这些政策时常包括进口替代品。鼓励本地生产,以减少进口和激发外国公司投资 本地。

许多国家正在进行广泛的民营化计划。结果,以往公营的企业转至有相当多外国股份的私人公司。在电子通讯业内,民营通常需要继续保护市场以吸引 外资。

另一项向国外扩展的主要动机,与减低成本有直接关系。为确保获得如石油、矾土橡胶等低价格原料,国外投资时常是必要的。如果不能取得这些原料,公司与垂直整合型的竞争者比较,就会处于劣势。在此情形下,劳工也可被视为是原料。所以在国外设厂生产,以取得较低的国外劳力成本的利益,也 属于此类动机。

降低成本相关的是,成立国外办事处与设备,来服务位于国外顾客的需求。甚至连主要经由外销管道销货的公司,发觉与顾客的售后关系也需要在本 地作业。对于一视同仁各国顾客为其国内顾客的服务业,例如银行业,也已经扩展到海外。

另一项国外投资的动机是,公司可取得国外政府提供补助的利益。为了吸引科技产业、就业机会及外汇,许多国家对外国公司提供特殊税赋优惠、关税 保护或低于市场利率的融资。这些补助,在公司评估国外地点时,经常是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额外的吸引力,投资计划可能无法成立。但是有了适当的 吸引力,计划就可被接受。

直接投资国外的最后一项动机是,公司希望分散其财富的分布地点。现代财务理论已显示,持有分散式资产组合的利益。犹如进行跨产业的多元化经营具有潜在利益,跨国作业也是有利可图。不幸的是,因为某些因素使得个人投资者,不易拥有其他国家的证券。

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项:(1)许多国家限制资本流通,不允许证券资产投资组合;(2)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甚或连一些已开发国家资本市场,都缺乏深度 与广度;(3)只有相对少数公开上市证券存在,并且被少数投资者占有;在这些国家内虽然没有正式限制存在,外国投资者仍无法取独得资产。

甚至在发达国家,完成投资也很困难。税法各国不同,而且关于证券的资讯,也不如美国容易取得。因此,虽然投资者相信国际性的资产分散化有利, 却也无法分散本身的资产组合

个人分散资产组合的一项选择是,投资大型跨国公司。这些公司拥有法律人员及工业知识,可以跨越资讯的障碍进行直接投资。这项争论衍伸出的一个 后续问题是,股东可以指示公司管理阶层分散投资,以取代个人分散化投资。因为个人分散化投资被正式或非正式障碍所阻止。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 公司的确是因分散化问题受到鼓舞。

(二)国外作业的缺点  正如前述,在国外作业,公司会面临到一些额外的困难。在讨论现金流量预测及风险调整时,最好将下面几项潜在的困难谨记在心:

(1)公司被视为外来者,而且会引起消费者团体、国内竞争者及政府官员的愤恨情绪。时常,有些利害关系人士不相信他们的外国母公司;本地利益团体 又视这些公司为不忠诚。这种态度使得莱希的建议并不正确。

(2)国外作业的实际地点与总部距离很远,较难搜集资讯也难传达,使得管理上的控制更加困难。

(3)在决定组织设计及人事政策时,须考虑不同文化的存在。必须学习新税法及法令,并且将之加入财务计划及公司政策之中。

(4)以外国货币交易会增加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以及成为风险的显著新因素。

(5)公司必须在不同政治环境下作业。不了解该地环境及法律,会遭致严重的惩罚,包括使公司处于与祖国法律相冲突的处境中。

此外,如果政治情况较母国不稳定,公司必须应付快速变化的环境,以跟上最新发生的事件。公司必须在资讯搜集中投注资源。

(三)国外现金流量的评估  现金流量预测经常发生的缺点是,它无法指出关于国外投资的所有潜在利益与问题。如果在估计现金流量时,能够不忘国外投资计划出现的动机,可能 就会减少错误。

分析家评估国外投资现金流量的主要困难是,由独立的本地投资计划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应计给母公司的现金流量产生歧异。有数项因素导致此分歧:一些受 制于投资者,其他则取决于公司的作业环境,包括政府。导致分歧的因素以后会详细解说,但不论原因为何,重要的是,投资者必须了解影响他们财 务状况的现金流量是相关的因素。现金流量评估为一个三阶段过程:第一阶段是预测所有的计划或独立计划;第二阶段是公司估计整个系统的利益与成本; 第三阶段是考虑税法与汇率的影响,这导致投资者须估计其现金流量。这个三阶段过程必须指出使得两种现金流量分歧的因素,以及转换国外现金流量估计 值为投资者母国现金的方法。

投资目的

对中国的高净值投资人而言,由于股市的大幅震荡和房市的宏观调控,以股票和房地产为主的投资策略在过去的几年内越来越难实现好的投资回报。

中国的股市相比于国外的市场,第一,因为缺少成熟的以做空和杠杆为工具的对冲机制,无法实现像海外对冲基金投资这样的绝对回报。第二,由于监管的缺乏,中国股市内幕交易问题严重,无内幕消息的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交易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第三,由于公司上市机制的不合理性,股市往往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渠道而缺少长期投资的价值。最后,因为国内财务审计公司缺少独立的监管,容易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一步增加了股市长期投资的风险。

房价因过去几年的飞速增长,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大宏观调控,以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中国房地产投资暴利时代已结束。所以高净值的群体都开始远离房市,并考虑其他投资渠道。海外投资成为很多高净值投资者的选择,原因有很多:

追求投资的绝对回报

资产配置的国际化

分散资产配置

资产的安全性

移民

子女留学

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海外置业

享受海外境外贷款较低的利率

作为一个可能的海外投资者,必须首先回答投资海外的目的。

国别选择

影响因素

企业受利益驱动,进行跨国投资时,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决定投资国别的选择。

选择取向

地理学观点看,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可追溯到韦伯等人区位论的基本思想。企业之所以要向它国跨国投资,主要是受利益驱动。具体一些,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在决定其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上起重要作用。

1.成本学派

根据区位论成本学派的观点,生产成本最低的区位便为企业所追求的最佳区位。最小成本可在一国之内找到,也可发生于多国之间。公司在国家间进行成本比较,当它国生产成本明显低于该国时,便会倾向于向这些国家投资。同样,沿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思路,企业在生产成本、运输费用市场价格的综合考虑基础上,当投向它国比在该国可以获取更大收益,自然会选择后者。由此可以得出,生产成本最低或预期利润较高的国别,易于成为跨国投资地。

2.市场学派

根据区位论市场学派观点,市场区是企业是否赢利、甚至是否存在下去的关键。可以服务较大市场的区位,成为企业追求的最佳区位。这一原则,也可用于国际尺度上。当一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而公司在国内生产出口这一国家受交通运输成本影响,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受国家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影响时,公司便会自然地选择在这一国家直接投资

3.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曾经对生产原料分为遍在性和地方性原料。地方性原料对区位具有一定的影响。地理学家经济现象的研究,十分强调各地经济发展环境、生产要素的差异性。由于资源的区位差异,以及不同工业(企业)又有不同的要素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它国的资源优势,公司必然会在相应国家跨国投资。

从公司地理角度,公司本身是一个生产组织系统。为了公司整体利益,从战略上考虑,有时公司会在战略重点区位投资建立相应生产或经营机构。这些战略重点区位,并不一定是符合以上区位选择原则。故综合而论,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包括成本取向、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和公司战略取向。

类型

1.以时间长短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长期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和短期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

2.以投资经营权有无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和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区别:

基本区分标志是投资者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作为投资对象外国企业,即对国外企业的有效控制权

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和投资过程比国际间接投资复杂。

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性质和风险不同。

3.以资本来源及用途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公共投资私人投资

核算

事业单位可以做一些特定的投资活动。比如买国债等,但不能进行风险特别大的投资活动。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包括股权投资)。

事业单位设置“对外投资”账户来核算其对外投资,不像企业设立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进行核算。

事业单位购入各种债券时,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但还要再做一个分录,即事业基金明细科目要做结转,“投资基金”明细科目金额增加,“一般基金”明细科目金额减少。

(一)债券投资

(二)其他投资

以材料对外投资。

应按双方协议确定的价值(公允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材料”科目,按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按材料的公允价值加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

按账面原价,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事业单位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近似材料投资),应按双方确定的价值,按转出无形资产的价值,贷记“无形资产”,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按转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发展特点

简述

国际投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国际资本的发展而发展。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银行资本生产资本相融合并日益发展,促进了资本积累的进一步扩大,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金融资本,出现了大量的资本过剩,以资本输出为早期形态的国际投资也随之产生。随着国际经济交易内容的不断丰富,投资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演化。从国际资本活动的历史进程来看,国际投资活动首先表现为货币资本的运动,即一国际借贷国际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其标志是跨国银行的出现;其次表现为生产资本的运动,即国际直接投资,其标志是跨国公司的出现。

国际投资的初始形成阶段(1870—1914年)

这一时期,以电力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现后,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国际垄断组织开始性形成,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融合,从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资本,为资本输出提供了条件,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国际投资也随之形成。这一时期的国际投资,表现出如下特点:1、投资国的数目很少。2、投资的形式以间接投资为主,直接投资比重极小。3、投资的来源主要是私人投资,官方投资比重很低。4、投资的主要流向是由英国、法国和德国流向其殖民地国家,目的突出地反映为寻找有力的投资场所,以便获得超额利润

国际投资的低速徘徊阶段(1914—1945年)

这一时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战争的破坏,资金极度短缺,市场萎缩,使得国际投资活动也处于低迷徘徊之中。

这一时期国际投资活动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1、国际投资不甚活跃,规模较小,增长缓慢。2、私人投资仍占主体,但比重有所下降,官方比重有所上升。3、间接投资仍为主流,但直接投资的比重有所上升。4、主要投资国地位发生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

国际投资的恢复增长阶段(1946—1979年)

自从1947年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事实,大规模的对外投资活动拉开了序幕。加之,这一阶段世界政治局势相对平稳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国际投资活动迅速恢复并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国际投资活动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1、投资规模迅速扩张。2、对外投资方式由以间接投资为主转变为以直接投资为主。3、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国际投资国的行列之中,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其“石油美元”成为国际对外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国际投资的迅猛发展阶段(1980年以后)

这一阶段,由于科技革命金融改革和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投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但不同国家的国际投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其中美国的增长速度放慢,而日本的增长速度加快。

这一时期国际投资活动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

1、国际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

2、国际间接投资也得到迅猛发展。

3、发达国家之间的资金对流,即相互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流趋势。

4、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投资格局。

法律风险

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国际投资取代国际贸易而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的事实,结合我国海外投资的实践,集中探讨了我国海外投资法律风险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法律风险的界定、法律风险的成因以及我国海外投资者遭到哪些法律风险,并如何防范这些风险。

本文的整体结构由五个大部分内容和前言与后记组成。在前言中,论文阐述了海外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国内企业争相向海外发展,在得到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这些投资者也遭遇了各种法律风险,特别国内一些大企业海外遭受了重大法律风险,对企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害。而我国海外投资者、政府机关管理者及学术界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研究严重缺乏,故笔者认为在法治时代必须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的研究,高度重视并积极防范法律风险。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法律风险的含义,阐述了法律风险既不是违法风险也不同于法律责任违约责任,而是指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为不懂法律规范、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使自己的具体法律行为违反了法律或者法律所保护其他主体的权益,从而产生了与行为人主观愿望相违背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本部分还简要分析了法律风险的非规范性、非预期性、不利性、不可保性与可防范性五个方面的特征。

本文第二部分概述了我国海外投资法律风险中的几种主要的风险。它包括海外投资中企业法律形态选择的法律风险、合同行为的法律风险、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海外投资税收法律风险与企业法律文化差异上的法律风险。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海外投资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海外投资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东道国立法上的不完备和执法上的歧视、投资者母国国内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服务严重滞后、海外投资者法律意识不强、投资企业内部管理和治理制度不完善。法律风险可能给海外投资者带来商业性的损失、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抑制海外投资的发展。

本文第四部分主要从母国角度提供防范海外投资法律风险的措施。提出加强法律风险宣传;提供海外投资各主要国家的法制信息;完善海外投资审批法制,防范不法投资;利用国际条约,防止东道国滥用法制;充分利用司法协助等措施来防范法律风险。

本文第五部分主要从海外投资者的角度提供防范海外投资法律风险的措施。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投资者法律意识;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在合同的签定、履行和合同文本归档三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完善海外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机制;最后是加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开展各种宣传法律文化的活动,选用华人华侨作为海外投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人才,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平台。

发展趋势

国际投资规模全球化

国际投资结构知识化

国际投资地区集中化

国际投资形式联盟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国际投资,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不断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正在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经济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

1.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连创历史纪录

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以利用当地生产要素和占领当地市场为主要目的的跨国投资作用逐步加强,规模日趋扩大。增长速度更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增长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2.跨国投资由发展中国家逐步转向发达国家

90年代中期以前,发展中国家在跨国投资流入中所占份额增长很快,最高时达到40%。但1995年以后,份额却开始降低。在跨国投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投资却增长缓慢,1994年以后分别为1000亿美元、1070亿美元、1380亿美元、1720亿美元、1730亿美元和1980亿美元。1998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商投资占全球份额仅为26%,1999年更下降到24%。

发达国家不但是理所当然的对外投资主要来源,也吸收了绝大部分新增跨国投资。1998年增加的1920亿美元中,几乎全部为发达国家所吸纳;1999年增加的1670亿美元,发达国家吸纳了84%。

这表明跨国投资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投资领域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的趋势。预计今后几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中绝对主体地位仍将继续。

3.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由东亚地区向拉美地区转移

进入9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将借助外资发展该国经济作为其发展战略,国际直接投资日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取国际资本的主要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占发展中国家资本总流量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28%增至1998年的56%。在发展中国家里,90年代初、中期吸收外资增长最快、最多的是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表现最突出,但却发生转折,拉美地区为跨国投资热点。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拉美地区由于私有化高潮已经过去,吸纳跨国投资将有所回落;前苏东地区由于政治、社会逐步稳定,经济形势趋向好转,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将成为新的跨国投资热点地区;非洲的大部分国家仍难以对外资产生真正的吸引力,只可能有个别国家或领域成为跨国投资的亮点;亚洲地区仍是跨国投资重点地区,但内部结构会有变化,中国地位有所下降,印度有可能以其市场、劳动力和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吸收外资大国,韩国由于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会进一步扩大外资进入规模,甚至日本也可能由于其国内市场的开放而使外商投资有大幅度增长。

4.投资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

跨国投资的高速增长的内在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全球竞争的发展,但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却是全球范围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据统计,90年代各国对有关政策的修订中95%以上都是推进自由化、利于外国投资的,即放松管制加强市场作用和增加对外商投资的鼓励措施。

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政策力度。长期来看,印度和韩国将成为亚洲颇具吸引力和发展前途的目标投资国。而长期拒外资于国门之外的日本也有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股票交易市场

5.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并仍然成为今后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跨国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跨国并购成为发达国家进入外国市场的主要方式,其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据贸发会议统计,刀年来公司并购涉及金额以42%的速度增加,1999年全球跨国并购额7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比当年跨国投资增加总额还多。

今后几年,跨国购并可能进一步深化,而规模会再创新高。金融、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重组,其主要手段就是跨国购并。在发达国家继续是购并发生重点的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放扩大,一些服务贸易领域、高新技术领域和某些资金技术密集行业也会出现大规模购并。

6.跨国投资向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转移

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国投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生产要素或进入当地市场。而从东道国来说,也多是希望利用外商投资来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达到解决国内就业、增加出口等目的。这决定了跨国投资的主要来源集中在传统制造业。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投资越来越多,已占到投资总额的近50啪。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的跨国购并成为推动跨国投资的最重要力量。而传统制造业领域,如汽车、电子、医药、化工等跨国购并也在更深程度上依赖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这种趋势今后在跨国投资中甚至会更加明显。

投资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方式: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

1.股权参与的涵义:股权参与是指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决策经营权为途径(持有普通股),以实现对企业有效控制或影响的直接投资方式

2.拥有全部股权—独资企业

(1)对投资者的意义与影响

① 可拥有绝对的经营控制权

② 可拥有全部的国外利润

③ 有利于保守技术诀窍商业秘密

④ 必须独立承担风险

(2)对东道国的意义与影响

① 可弥补东道国生产的不足

② 能增加东道国的收入(税收、土地使用费、在东道国内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的收入)

增加就业

市场份额被占,不能分享利润

3.拥有部分股权—合资企业(包括多数股权、对半股权、少数股权3种)

(1)在合资问题上思想的逐步解放—要求“绝对控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是开设在上海的企业,都可以视为民族企业

(2)出资方式—现金、实物、工业产权(商标、专利、Know-how等,有个核资问题)

(3)积极方面—凝聚合资各方的能力,可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合资各方的责、权、利明确

(4)消极方面—多股多权的经营管理机制对少数股权的股东不利,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非股权参与(Non-Equity Participation)方式

1.合作经营(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约式合营

(1)合作经营的含义

依照各方共同签定的合作经营合同,规定各方的投资条件、收益分配、风险责任及经营方式的一种非股权的契约式合营,通常通过设立契约式合营企业的形式来实现合作经营的 目标。

(2)特征

① 合营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协商,在合营企业中约定,而不像合资企业那样,以认股比例为准绳

② 合作经营的出资形态不同于合资经营(可不以货币单位计算投资比例

③ 合作经营的利益分配不同于合资经营(不是按资分配,而是按合作经营协议合同分配)

(3)合作经营的组织形式

① “法人式”合作经营(双方在一国境内设立具有该国法人资格经济实体,有独立的财产权和法律上的起诉权和应诉权)

② “非法人式”合作经营(双方所设置的实体对合作企业财产只有使用权而无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可设立联合管理机构,也可委托一方,或聘第三方管理

(4)作用

简便,灵活,合作意识强;审批程序及手续十分简便;避免实物或技术入股作价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管理机构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2.国际技术转让技术投资

技术的含义—制造物品方法与经营管理有关的知识、技术诀窍和能力。可分为制造力、设计力、新技术开发力、管理力。

3.国际租赁(International Leasing)

(1)含义

位于不同国家的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在约定期内将出租资产交给承租人有偿使用的租赁关系。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货人可以是两国或三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出租对象一般是价值较高的动产或不动产,如成套设备、轮船、飞机等(二战期间的租借法案)。

(2)国际租赁的特点(集贸易、融资、投资为一体)

①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② 货币信贷与实物信贷相结合

③ 税收方面易得优惠(投资减税优惠或免缴财产税

④ 业务涉及面广,需多边合作,共同完成交易(3方关系—2个合同,即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此外,还有贷款协议

(3)国际租赁的方式

融资租赁(Finance Lease)—当企业需要筹款添置机械、设备时,投资者通过设在东道国的租赁公司,向用户转租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因此,融资租赁又被称为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e)。实质是以“融物”代替“融资”,即租赁公司并非直接给企业贷款,而是代其购进机器设备,然后租给企业使用。

经营租赁(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资同时,又提供特别服务(办理保险、维修等)、二者合为一体的租赁方式。一般用于在保养和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机器设备。

维修租赁(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维修租赁是汽车租赁。租赁公司要向承租人提供包括购车、登记、上税、保养、维修等在内的所有服务。

杠杆租赁(Leverage Lease)

涉及的关系—承租人、出租人、长期贷款人、(托管人),包括买卖合同(出租人与供货人)、贷款协议(出租人与贷款人)、租赁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

资金来源—贷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资金仅占约20%-40%)

租金偿付相对平衡—租金费用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额也相对平衡(故也称衡平租赁)。

回租租赁(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从拥有和使用标的物的人那里购进标的物,然后再将购进的标的物再租给原来的物主使用(多用于不动产方面)。

4.国际工程承包

(1)主要内容

工程设计

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及劳动力等

资金供应

施工与安装

试车

人员培训

(2)特征

耗资多、获利多、竞争性

(3)分类

① 分项合同(Separate Contract)的工程承包(业主来分项)

交钥匙工程(Turkey Contract)的承包

分包合同(Sub-Contract)的工程承包(总承包商来分包)

投资风险

在确定海外投资策略前,投资人必须首先了解海外投资的风险, 包括:

投资国货币和人民币兑换的汇率风险: 投资国的货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影响到最后投资的回报率

投资国法律和法规的健全性: 海外投资,不管是购买资产类产品或投资公司,如果没有投资国稳定和健全的法律保障, 越高的回报就有可能伴随着越大的风险。

投资国制度的透明度: 投资国制度的透明度决定了你在投资过程中是否会碰到贪污和受贿的可能,如果有,将会大大增加你投资操作的复杂程度。

投资国的信用风险: 投资国整体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会影响到你投资的长期价值。

国内政策的风险: 国内政策对海外投资的不一贯性可能会影响到投资的连贯性和操作性。 另外,投资人必须特别注意中国和投资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变化。

投资国的政策风险: 投资国对中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变化也一样会影响投资的风险。

对海外投资风险的了解会帮助投资人更好的确定海外投资策略。

挑战

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但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或者迎来海外投资的好时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西庆撰文表示,国际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机会,“由于市场的信心问题,一些优质资产的价值被低估;由于卖方对现金的急切需求,投资有可能获得平常情况下难以获得的有利条款与条件等”。不过高西庆强调,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仍面临外国监管、经验缺乏、投资者心态不成熟、人才机制等四大挑战。

香港文汇报报道,高西庆认为,中国的海外投资所遇到的监管方面的挑战大致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某些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复杂,稍不留意就会陷入违规的窘境,导致合规成本很高。第二是某些国家的监管机构可能出于意识形态或者政治方面的考虑,利用监管法律和监管机制对中国的海外投资设置障碍。

调查案例

简述

参股摩根士丹利、入股力拓、三大石油巨头百亿美元海外出击……面对中国资本,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买下全球”表达出外界的一片惊叹。在他们眼中,“中国的收购者——保险柜里全是国家资金——不停签下越来越大胆的合同。”

然而,这更像是起跑前的一次热身。

实际上,在中国的国企之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如李书福者们,已不满足局限于争夺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30年的积累,使得他们在资金和管理经验上具备了布局全球的可能。这批雄心勃勃的淘金者,正密切关注来自海外的任何机会。

问题在于,走出去后,买什么?技术、资源还是品牌?

缺乏对目标所在市场消费者、竞争状况、渠道和政策的深刻认知,更多的时候,来自中国的淘金者们,披上的只是机会主义者的收购外衣。

在此次选取的海外23国投资样本中,《财经国家周刊》驻当地记者力图从政经环境、市场状况、竞争程度、投资回报等多个维度来观察当地的最佳投资机遇,从而为中国资本的海外行走提供更为精准的视角。

德国 高端制造业“低价待沽”

建议投资领域:装备制造业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装备制造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遭遇经营困难,正“低价待沽”

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日渐成行,中国企业对欧洲高端制造业的并购,似乎不再是“蛇吞象”式的妄想。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装备制造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遭遇经营困难,正在“低价待沽”。

德国装备制造业是创新力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企业具有“大者强、小者精”的特点。在31个机械制造门类中,德国有27个门类占据世界前三位。技术领先、工艺精良、品质优秀、管理严谨,人才聚集、研发及创新能力强等独特优势,使德国装备制造业成为国际投资的热门选择。

2005年到2008年,欧洲装备制造业经历了4年景气周期。但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装备制造业增长在2009年基本停顿,当年欧元区设备投资大约减少3%。德国装备制造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与消费相关的细分行业受影响最大,被迫破产或寻求并购的企业越来越多。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访问时说,以机床工业为例,德国企业平均员工数不足130人,多数为家族企业,抵御经济危机能力较弱,但技术水平较高,不少具备国际品牌,正好符合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的条件。

梁训瑄表示,中国企业在德国并购的收益将包括:获取国际品牌、打开国际销售网络、吸收市场营销经验以及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等。并购完成后利用对方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用多种交流方式来提高中方技术与管理人员水平,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及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活动能力。

法国 有机食品机遇

建议投资领域:有机食品

法国有机食品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受到法国消费者追捧和青睐。市场观察人士认为,有机食品业是朝阳产业,在法国乃至欧洲会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一趋势已引起众多外国投资者的关注。

有机食品在法国的通常定义为:非基因工程产品;原料为纯天然生物,在种养期间未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或饲料;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添加剂。

由于得到政府支持,法国有机食品业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环节上都得到极大发展。

在生产环节上,因国家政策倾斜,大量食品生产企业加入生产有机食品的行列。在流通环节上,除了传统大型超市设有有机食品专柜外,还有专门的“有机超市”,法国政府希望72700家公共餐厅采购有机产品的比例在2012年提至20%。在消费环节上,法国44%的消费者每月至少消费一次有机食品,随着价格下降,消费者数量还会大幅增长。

2008年,法国有机食品行业的销售额增长25%,达20亿欧元。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2009年,行业的增长率仍达到了8%。

法国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为中国食品企业和金融资本进入法国提供了机遇。

中国可以利用自身有机种植面积大的优势,与法国企业合作,提供有机食品加工原料或参与加工。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法国有机食品行业面临投资资金不足局面,中国资本的进入阻力较小。

相关活动

中国海外投资年会

2011年9月6日,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新闻发布会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香港中国商会会长、中国境外投资年会执行主席陈经纬先生,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先生出席了发布会。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筹办“中国海外投资年会”是应时之举,将为引导中国企业更好地推进“走出去”战略提供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

香港中国商会携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将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资源重组与中国海外投资战略。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黄孟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孙振宇庞巴迪全球CEO皮埃尔·柏杜安、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约翰·沃利等重要嘉宾将出席此次年会。

在发布会上,香港中国商会会长陈经纬先生首先介绍了举办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的背景和会议筹备情况。他介绍,会议除了举办盛大的开幕式和闭幕晚会、首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典案例评选揭晓及颁奖典礼、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话》专场等大型活动外,还围绕主题安排了多场精彩论坛,希望通过这一国际化平台,让各国政府要员、企业家充分进行交流。他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由“引进来”为主、转变为“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当今世界也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推出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可谓恰逢其时。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先生也在发布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郭振玺总监指出,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率先复苏,成为带领此轮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为此,首届海外投资年会上将特别设立“新兴市场投资环境推介会与咨询会”,由金砖国家驻华大使、商务参赞等官员出席并主持,并广邀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代表、机构,与中国企业共商合作机遇。

图书1

内容简介

《国际投资(第6版)》双语版共分9章,基本涵盖了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的主要内容。《国际投资(第6版)》第1章介绍关于外汇的基础知识,包括外汇标价、外汇标价的解释以及套利含义等。第2章阐述国际平价条件理论。第3章讨论第2章介绍的理论在实证当中是否成立,并且介绍外汇预测问题以及相关的预测技术等内容。第4章介绍国际资产定价理论。第5章介绍各种权益市场与工具的交易成本问题。第6、7章分别介绍国际投资中的股权和债券。最后两章则分别介绍外汇衍生工具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

布鲁诺·索尔尼克(Bruno Solnik),法国H.E.C.管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他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学位,在加入HEC管理学院之前,曾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教。索尔尼克教授是欧洲金融协会(European Finance Association)的第一任主席,在顶尖的金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并于1999年获得投资管理和研究协会(AIMR)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著名的“尼古拉斯’莫洛多夫斯基奖”(Nicholas Molodovsky Award)。

图书目录

前言第1章 外汇汇率

第2章 外汇平价关系

第3章 汇率决定与预测

第4章 国际资产定价

第5章 权益:市场与工具

第6章 权益:概念与技术

第7章 全球债券市场

第8章 衍生工具:运用投机、对冲和风险转移进行风险管理

第9章 外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

……

图书2

基本信息

书 名: 国际投资

作 者:杜奇华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开本:16开

定价: 41.00 元

内容简介

《国际投资》的出版,是对我院近十年来学科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阅。自“九五”以来,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我院对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专业梳理和课程体系优化,以面向新世纪、面向全球化、面向提升学生职业生涯竞争力为导向,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视野开阔、目标明确、标准严格、工作扎实,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学院所开设专业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工作。回顾我院“九五”以来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走过了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首先是课程群的界定和建设,我们抓住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的机遇,围绕着我院长期积累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物流等专业所形成的专业优势,借鉴国际上高水平大学的课程建设经验,设定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所需要的课程群。在此基础上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海内外招聘和支持现有教师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以国际化的高标准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凝聚了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然后以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标准评价师资队伍,以高水平科研促进高水平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我院的专业领域和课程覆盖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

作者简介

杜奇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千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访问学者。

主要讲授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等课程,并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工作。主编和参编的著作有《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实务》、《商务国际投资》、《商务国际合作》、《国际经济合作与投资项目理论和实务》、《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国际融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政策与实务》,《海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国际发展援助》,《澳门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操作实务》等三十余部;撰写有《跨国公司倒闭引发的国际合作问题》,《论国际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其防范》、《浅析中东劳务承包市场形成及保持至今的原因》,《世界银行资金来源分析》、《中国股市流动性分析》,《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澳门旅游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等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的经贸类辞典有《市场经济大辞典》、《市场经济百科全书》。《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百科全书》,《最新国际经贸金融知识辞典》等近十部,并参与翻译了《世界投资报告》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投资导论1

第一节 国际投资概述2

第二节 国际投资的分类8

第三节 当代国际投资的特征与发展19

第四节 国际投资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30

复习思考题35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36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36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动机40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42

复习思考题60

第三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61

第一节 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61

第二节 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62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83

第四节 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88

第五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93

复习思考题97

第四章 国际直接投资方式98

第五章 国际投资环境126

第一节 国际投资环境概述126

第二节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130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估方法139

复习思考题155

第六章 国际风险投资156

第七章 国际证券投资187

第八章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214

第九章 国际证券投资分析247

第十章 国际股票投资295

第十一章 国际债券投资319

第十二章 国际投资基金345

第十三章 国际投资资金的筹集372

第十四章 国际多双边投资协定397

参考文献424

……

企业投资

在德国法兰克福一家投资促进会的负责人罗百韬看来,近两年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增速让人意外。“去年欧债危机开始蔓延,但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项目数首次位居第一,就连专门接收中国孩子的幼儿园也纷纷开办起来。”

作为“新36条”的又一配套细则,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在内的十三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融资,为民企“出海”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危机中的“整合突围路”

在部分民营企业家看来,新出炉的这份“实施意见”至少表明政府已经注意到民企走向海外的意义。“走出去”并购优质资产、拓展生存空间,规避强势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民企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在外需疲软的态势下,这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历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做是一道分水岭。此前实施境外投资的企业多为大型央企、国企,但在全球经济状况普遍堪忧,海外部分优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急需有人接盘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企嗅到了其中的机会。

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展迅速。2008年,浙江民营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仅有5个,并购项目的中方投资额为5800多万美元;从2009年到2011年,浙江民企海外并购项目数逐年增长,分别为20个、43个和45个。

不容乐观的进出口形势无疑让民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二季度以来出现小幅回暖,但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仅增长8%。

在订单少、利润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开始直面国际市场,争夺利润空间。山东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华说,过去新华锦一个出厂价60美元的假发产品,到国外批发商手里是200美元,卖给消费者成了1000美元,钱都让老外赚走了。2009年公司在美国并购了一家营销公司,中间环节的差价都拿回来了。

另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整合提升。从事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浙江富丽达集团出资2.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纽西尔公司,为的是进入上游产业链,稳定原料渠道,提高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和知识产权,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车企,并在并购一周年时让沃尔沃摆脱了此前连续四年销量下滑的阴影,成为民企成功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

浙江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张曙明说,并购让一些民营企业在危机中冲出了一条加速升级之路。民企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新设方式向增资、并购等多元化方式转变,对外承包工程等也日趋活跃,这表明民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在逐步提高。

国内各种金融管制及各种政策的调整,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都面临资金压力,发展需要资金的注入和支持,但我们在获得资金时也必须控制好风险及资金来源。即使是海外资金,也要合法、合规操作,避免大量海外热钱影响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投资、融资是个永久的每个企业主都必需一生学习的课程,一定要合理利用国际资金为整个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报道

中国商务部2015年1月16日表示,2014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加29.8%,达到39.7亿美元。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中日地缘政治紧张,日企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大跌38.8%,为43.3亿美元。

图书3

图书信息

书名:投资海外——多国专家为你导航

主编:黄正东 副主编:张亚卿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7-10870-7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版 次:1

页 数:45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价格:68元

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海外投资

编委简介

黄正东,旅美著名华人律师,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业务部主任,大成芝加哥分所主任。持有美国纽约州伊利诺伊州律师执照和中国律师执业证。上海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兼职法学教授。自2012年起任世界服务组织(World Services Group)亚太委员会委员。黄博士从事律师职业20多年,在跨境投资、国际贸易、兼并与收购、海外上市商业地产、争端解决以及投资移民方面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技能,擅长代表中国企业就海外投资进行尽职调查、主导商业谈判并起草各种必需文件。

张亚卿,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律师职业十余年,擅长跨境并购、投资与贸易,熟悉金融、证券、知识产权和网络环境下商业权益保护及争端解决。能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投资目的地国法律环境调查,项目尽职调查,协助商业谈判,交易结构设计和文件起草,为政府部门的审批、备案、登记程序提供咨询和协助,协调海外的中介机构,不同地区法律冲突的解决等服务。

内容简介

黄正东博士和张亚卿律师主编的《投资海外--多国专家为你导航》,由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6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深律师和投资银行专业人士撰写,过百人参与。他们秉持严谨的态度,如实介绍了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关于外商投资的重要情况,并结合投资实务给予深刻剖析,详细介绍了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可投资领域、投资策略、当地投资伙伴等情况,意见中肯。把各国投资环境的全貌尽收眼底,便于中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目的地,制定相应投资战略,控制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走出去”是无价之宝。本书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专业性强,却又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价值很高的海外投资指南,值得细读收藏。(摘自: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博士评语)

图书目录

走向海外——中国企业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全球金融与商业中心——香港

境外企业赴台湾投资及筹资简介

远东十字路口——新加坡

马来西亚投资环境一瞥

对外投资攻略——印度尼西亚

东方小美国——菲律宾共和国

东北亚的枢纽——韩国

湄公河区域投资指南——越南

在日本投资并购

投资避风港——印度

一个投资很有保障的目的地——以色列

乌克兰投资指引

投资英国的策略

欧洲的中心——捷克共和国

投资西班牙:独一无二的机遇

投资葡萄牙——一个理想的目的地

中国在欧洲投资的首选渠道——卢森堡

投资保加利亚的战略与风险防范

投资塞浦路斯的策略与风险

德国:并购的程序、隐患和风险防范

意大利投资指引

罗马尼亚——一个不寻常的投资潜力国家

跨境投资之瑞士概览

多瑙河的明珠——奥地利

投资者在瑞士开展业务的法律指引

投资美国基本法律问题概述

买方并购流程——并购美国目标公司指引

投资墨西哥

南美投资热土——阿根廷

中国投资者的“巴西机遇”

投资智利的战略与风险

跨境投资策略及未知风险——厄瓜多尔

澳大利亚——一个正确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对外投资——新西兰

海外投资之南非法律概览

法律免责申明

后记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