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5 01:13
大澳位于中国香港新界大屿山西部,是香港现存最著名的渔村,村落部分位处大澳岛上。大澳的水乡风情独特,故有“香港威尼斯”之誉。大澳于2006年获由香港郊野公园之友会、国际狮子总会港澳三○三区及渔农自然护理署举办,“香港十大胜景选举”第七名。
大澳渔港是岛上最早被开发的渔村,由于该处被三涌分为两地,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凑成了这里的独有水乡情怀,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称。尤其是建于水上的“棚屋”也是这里一大特色。居民约有2000多人,主要是客家人。大澳曾是一个主要渔港和驻军乡镇,大澳百多年来为香港的产盐区,现今仍为宁静的渔村,往日有赖横水渡联系,而居民亦以小艇穿梭来往。大澳市内庙宇林立,设有关帝庙,从明代起便稳立村内,庙内摆放了一个1739年铸造的铜钟,屋顶则缀以精致的陶制装饰,除关帝庙外,另有华佗及财神像,杨侯古庙是为纪念杨侯王而建,经修葺后更见庄严,在庙宇对面的海湾上有两块石碑,建于1902年,是租借新界时勘界所立的界碑。沿大澳道可徙步往具八十年历史的观音庙,其建筑风格仿效北京的颐和园。咸鱼和虾膏是大澳最为著名的水产。
大澳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部,大屿山(中国内地方面有称为大濠岛,视为万山群岛的一部份)位于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内最大的岛屿,面积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岛大84%,连同附近的235个小岛屿,面积975.1平方千米,约占香港面积的92%。大屿山大部分地区属于离岛区,但大屿山东北部,包括阴澳、竹篙湾、汲水门等,在地区行政上属于荃湾区。
大屿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远离市区,所以不少土地都未开发;但因此成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处。
在大屿山的主要部分,一条水道朝西、北岔开,大澳岛正位处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独特,大部分位处河岸,靠两道步行桥将两岸连接。岛上面向南中国海的西、北部是杳无人迹的。
新界丘陵起伏,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地方,海拔957米的大雾山为最高峰。山岭连绵,农地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新界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新界出现了许多新市镇。以填海造地建设起来的观塘和荃湾,是香港两个较大的工业卫星镇。荃湾和沙田的公共屋村工程,以及大埔、上水、屯门、粉岭、元朗等新市镇的建设与发展,迅速改变着新界的面貌。昔日的农村到处高楼林立,已经逐步变成新兴热闹的工业城镇。位于西北的葵涌货柜码头,是香港的海运中心,1972年正式启用,已迅速扩展成为世界闻名的集装箱码头。名胜有大屿山、沙田马场、彭福公园、西贡半岛。
气候方面,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四季分明。每年年底,西伯利亚聚积的高气压把干燥而寒冷的空气吹向低气压的太平洋,成为香港的冬季季候风。年中的时候,太平洋形成高气压,这股夏季季候风反而吹向欧亚大陆,为香港带来多雨潮湿的夏季。
简而言之,每年约3月至4月为春季,气候温和潮湿,有雾,能见度低。5月至8月为夏季,气温炎热,潮湿,降雨量高。9月至10月为秋季,大致凉爽,阳光充沛。夏秋两季是台风季节,香港受热带气旋吹袭。11月至翌年2月则是冬季,清凉干燥,高地偶有霜降。
此外,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极为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Microclimate)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人口密度高的市区也令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香港市区天气炎热、烟霞密布的日子亦变得越来越长。
大澳附近的考古学遗址──盐田遗址,可上溯至石器时代,但固定而可稽考的人类部落则只有三个世纪的历史。一些不可能证实的传闻如下:一、大澳是许多走私和海盗行动的基地;二、涌口能够防御暴风雨;三、这里有一处隐藏的地方。在附近,分流有一道要塞早建于1729年,用以保卫珠江上的航运。走私枪械、烟草或毒品,以至偷运人蛇进出中国大陆,这些非法行动仍是一项屡见不鲜的。
16世纪,佛朗机人(今葡萄牙人)抵达中国南部沿海,曾占领大澳一带兴建补给据点,后在屯门一带被明朝军队击退,史称屯门海战。当时的据点,被居民称为“番鬼塘”(“番鬼”为粤语词,以前指西洋或西洋人),一直留存。
英国人来港时,大澳称作蛋家村。国共内战及战后,大澳成为从中国大陆逃难的非法移民的首要落脚点。移民当中,汉族一般会留在大澳。同时,大澳也吸引了香港的其他民系,包括鹤佬人和客家定居于此。
近年,大澳的渔业日渐式微,村民单靠捕鱼难以维持生计,于是转而从事海产加工,大澳亦以此闻名。岛上只剩下一所公立学校办学,大多数青年成年后都会离开大澳。
2000年7月2日,一场大火摧毁了大澳沙仔面90多间棚屋,对渔区而言,是一场大灾难。有关方面致力恢复大澳的旧观。现存的大多是临时营房和破烂的棚屋。
大澳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誉。大澳位处离岛上,远离烦嚣的市区,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响,所以仍旧保留早期香港的渔村风貌。大澳风景秀丽盎然,水道上的高架屋──棚屋,是渔民的居所。河、涌有秩序地穿插于一排排的古老棚屋建筑群,烘托出独特的渔乡风情。
大澳传统的咸鱼、虾酱和鱼肚远近驰名。踏足大澳,游客会感受到浓烈的海味味道。
大澳和大屿山本岛之间曾建有横水渡,亦是大澳特色之一,但现已被淘汰。
大澳渔业式微后,转以海产加工而闻名,踏足此地即可闻咸鱼及虾酱等味道,而到中心大街可见两旁满是卖海味之地,到此游览切勿错过购买海产。
大屿山的长沙海滩连绵3200米,是香港最长也是最优美的海滩之一。
长沙海滩上有不少无敌海景餐厅。客人多是外国游客,烤肉的种类最多。值得一赞的是甜品,类似于蜂巢糕,香浓得叫人说不出话。
假如有兴致,还可以去附近的贝澳湾露营。营地有野餐台椅、烧烤炉、厕所等设施,都是免费开放给游客的。
大澳位于珠江河口,海湾水道是自然的避风港,成为渔民的基地。根据关帝庙内一块1903年碑记,当时的渔船有三类,罟船、网艇及钓艇。渔民所得的渔获经过渔商的鲜艇来销售外地。附近海域盛产黄花鱼、鰽白、鲛鱼和仓鱼。渔民以大尾艇来作业,并以捕捉黄花和鰽白为主。1950年代初期,由于渔获丰富,所以大尾艇多达300艘。后来,港英政府推动渔业机动化,机动化渔船由1940年代的116艘,到1960年代上升至1747艘。可是,由于大澳渔获以黄花鱼为主,而香港海域的黄花鱼产量从1954年开始下滑,到了1958年不及1954年的一半。因此,大澳整体渔业受到打击,在1950年代末开始式微。1960年代,黄花渔季开始消失,大澳渔业持续衰退。1970年代,珠江附近渔场的资源枯竭,渔民被逼前往深海捕鱼。虽然营业额提高了,但渔船数目继续下降。1980年代,渔船数目只占全港的百分之三。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学家兼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纵使政府于2006年9月11日宣布香港首创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已经不再适用,且是“很久以前”的事,政府的经济政策理念仍然是让市场力量主导经济,避免操控或指导市场发展。商业规管精简、政府廉洁而高效率、税率低、税制简单、法制健全、产权观念牢固、货币稳定等因素,令大部分经济学家均相信香港是市场经济运作的表表者。香港经济以自由开放而全球知名,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FraserInstitute)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再加上优秀的地理位置、资讯流通、高效率的配套设施及服务,都对香港的经济作出贡献。 香港仅为弹丸之地,自身天然资源匮乏,对外贸易一直是经济不可忽略的一环。英国甫占领香港即于1841年6月7日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允许商船自由进出。香港凭着便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深港阔的海港(见:香港港口),发展为转口贸易航运中心。直至1940年代,大量逃避中国内战的难民到港,当中不伐带着技能和资金的商人。二战后,中国大陆因为韩战(见:朝鲜战争)而于1950年代初面对联合国实施禁运,香港作为转口港大受打击。凭着工业家的创意以及庞大而廉价的劳动人口,香港开始转型为轻工业型经济,工厂如雨后春笋冒起,加工出口的制品包括纺织品、胶花、假发、钟表、电子零件等。及至19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制造业开始北移,香港重新定位为亚洲区的转口港,金融业等服务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功转型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经济突飞猛进,赢得“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誉。不过,到了接近主权移交时,受到移民潮的影响,香港不少人才和资金外流,使不少人对香港经济前景感到悲观,1995年《财富杂志》更发表了一篇题为《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的报道,担心中国接管后,一切都会“完了”。1997年主权移交后,香港经济发展可谓一波多折。1997年年底至1998年年初,物业市场及股票市场的泡沫(见:经济泡沫)爆破,市面消费意欲受到影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香港,8月有国际投机者狙击港元、期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政府于14日决定史无前例投放庞大资金入市干预,惹来极大争议。连同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区内需求减少,全年经济出现负增长,GDP下降5.1%。政府其后于1999年以盈富基金形式将所购入股票逐步沽售。香港经济出现短暂复苏迹象,但2001年美国经济低迷拖累外围环境,加上911事件打击旅游业,以及互联网泡沫爆破,当年GDP增长急跌至0.1%。2002年经历稍微复苏后,2003年3月中爆发SARS,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旅游警告,旅游业受重创,市民消费意欲受严重打击。政府于4月动用118亿港元纾困,6月15日宣布再动用7.15亿元提供超过3万个短期职位及培训名额,香港终于6月23日从疫区名单剔除。其后,香港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7月28日首次推出个人游计划,简化中国大陆指定省市居民申请访港旅游程序,刺激旅游业发展。加上美元开始转弱,与其挂钩的港元在国际市场显得更具竞争力,惠及香港出口货品表现。同年的施政报告(见:香港施政报告),政府更确立了金融、物流、旅游(见:香港旅游业)和工商业支援服务为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产业,并希望能够加以发展。此后,经济增长势头渐趋强劲,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二万点,当日成交更达542亿元。
尽管在2000年7月2日经历大火,大澳仍是港人和游客的旅游热点。水道上的棚屋,依然渗透着浓厚的渔村气息。当地女性管理的横水渡(又称绳桥),过往颇受游客欢迎,现已被钢制的步行桥──横水桥取代。
游客来到大澳,咸鱼、茶粿、虾酱和鱼肚是他们首选的手信,在店面和中心大街两旁均有售卖。
只需数十元,便可租借小船。村民会驾驶小船,引领游客纵横水道,并往海中短途游览。为了观赏中华白海豚,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前往大澳体验水乡之旅。值得一提的是,船行在海面,由于邻近珠江,游客的手机可收发中国大陆的讯号。
游客还可欣赏当地的自然风貌,由于大澳位于咸淡水交界位置,附近有大量的红树林生长。同时,还吸引不少招潮蟹在一带生活。
当地有一所大澳杨侯古庙,于清朝康熙年间兴建,纪念南宋名臣杨亮节。
大澳文化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非政府资助的非牟利民间团体-大澳文化工作室所建立的香港首间民间博物馆。他们还建议兴建“盐业文化资料馆及旅游资源中心”。
2008年9月25日大澳文化博物馆受台风“黑格比”一夜吹袭,几乎把内里所有文化财产全部摧毁浸湿。工作室负责人表示因资金问题,未必会再花钱维修继续经营。
大屿山
大澳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部,大屿山(中国大陆方面有称为大濠岛,视为万山群岛的一部份)位于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内最大的岛屿,面积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岛大84%。大屿山大部分地区属于离岛区,但大屿山东北部,包括阴澳、竹篙湾、汲水门等,在地区行政上属于荃湾区。 大屿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远离市区,所以不少土地都未开发;但因此成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处。
随着与赤鱲角新机场相关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落成,青马大桥(含地铁东涌线及机场快线)及汲水门大桥把大屿山及市区连接起来,以及东涌新市镇的开发,使前往大屿山变得更容易。
天坛大佛坐落于大屿山宝莲寺,该像是全球最大的室外青铜佛像。天坛大佛建造工程历时12年,占地约6567平方米,耗资6,000多万港元,单是像身便用了250余吨铜和黄金4000多斤。
宝莲寺
有南天佛国之称,为香港四大禅林之首。宝莲寺始建于1924年,数十年来,刻苦经营,使寺宇建筑雄伟壮观,有宫殿式的大雄宝殿和庄严威武的天王大殿等。此寺斋菜久负盛名,同时亦提供留宿,以便游人赴凤凰山观看日出或作短暂清修。禅寺牌坊正对的木鱼山顶,新建的一座世界最大的铜佛像,称为天坛大佛。该像由中国航天科技部设计和制作,总高度近34米,为一结合宗教艺术和尖端科技的结晶品。
大澳渔村有“全国首家渔家民俗风情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渔民民居群”、“大澳万人坟”、“海上日出”、“葛洲帆影”、“疍家棚居”、“古商会旧址”、“海角琼楼”、“古炮楼”等景点,集旅游观光、博览渔家文化等功能于一体。
中学
小学
中华基督教会大澳小学
永助学校(收生不足,已在2003年8月31日停办) 幼稚园
基督教宣道会大澳幼稚园
佛教张梅桂幼稚园
少林寺武术学校于大澳公立学校旧址开办
大澳的名字,常见于本地和外地的电视旅游特辑,以及报章、杂志的旅游版或副刊。
香港无线电视曾往大澳拍摄剧集《大澳的天空》,由吴启华、陈松伶、元华及陈妙瑛主演,在1998年2月9日首播。
建议1-3小时
全天开放
无需门票
大屿山的大澳渔村,因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形成独有的水乡风情,现时,聚居在这里的多是水上人家,房子不怎么好。大澳市内庙宇林立,有关帝、杨侯、洪圣、天后等古庙,还有香港宝莲寺。大澳码头离少林寺有15分钟路程,可以看到完全的海和飞机从香港机场起飞的过程。
从中环6号渡轮码头乘渡轮往大屿山梅窝,然后乘1线巴士;或乘地铁至东涌站,于东涌市中心转乘11线巴士.
在中转站可以买到大屿山一天的车票,35元,可以任意乘坐大屿山所有的线路。
地铁东涌线于东涌站下车,再乘坐11号新大屿山巴士往大澳巴士总站或中环6号码头乘渡轮往梅窝,再转乘1号大屿山巴士往大澳巴士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