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雅各布·泰特斯·奇卢巴

更新时间:2023-05-28 19:05

弗雷德里克·雅各布·泰特斯·奇卢巴(Frederick Jacob Titus Chiluba)(1943年4月30日,基特韦,——2011年6月18日,卢萨卡。)赞比亚共和国第二任总统,赞比亚多党民主运动前总裁。赞比亚政治家、工会领袖。1991年11月2日——2002年1月2日任赞比亚第三共和国总统(连任两届)。

人物传记

早年

1943年4月30日生于赞比亚铜带省基特韦市一个普通的铜矿工人家庭,奔巴族人。弗雷德里克·奇卢巴在自小学习刻苦,曾在恩多拉卡万布瓦读书,因参与政治活动被卡万布瓦高中开除后,他当了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后在卢萨卡继续学业,毕业后赴美国英国德国西方国家深造,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1967年回国后,任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助理会计师、恩多拉铜矿业公司运输主管及信贷经理。

工会领袖

1967年,奇卢巴加入赞比亚建筑工会全国联盟,并迅速上升到领导层,当选为建筑工会全国联盟总书记。1973年9月任赞比亚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1974——1991年任赞比亚工会大会主席兼总书记。他多次担任国际劳工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在此期间,多次领导工会大会发动罢工,反对政府在经济改革中接受国际金融机构的“结构调整方案”。1981年以工会大会非法总罢工,瘫痪赞比亚经济为由,奇卢巴和其他工会领导人被卡翁达总统逮捕并绳之以法,但法院随后裁定监禁违宪,工会领袖被释放。1987年奇卢巴连任建筑工会全国联盟主席。

创立政党

奇卢巴曾是“赞比亚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追随者,1974年他开始领导工人运动后,逐渐成为主要反对派领袖和要求恢复多党民主的急先锋。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面临解体,多党民主浪潮猛烈地冲击非洲大陆,赞比亚处在风口浪尖上。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欧国家纷纷进行多党制改革,苏联也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下解除了党禁。因此,工会对经济政策的不满迅速转化为对政治体制的不满,要求恢复多党制,并举行大选,组织新政府。奇卢巴在获释后公开宣称“非洲国家应该抛弃一党制,因为他的创建者东欧国家已经这么做了”。

1990年12月20日,赞比亚宣布废除一党制,恢复多党制,并确定总统最多两任制。赞比亚多党民主运动MMD)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2月,奇卢巴当选多党民主运动总裁。他们政治上主张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民主化,经济上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思想上崇尚西式自由民主人权。他们在短时间内赢得赞比亚工会大会、主要学生组织法律界教育界新闻界教会等的广泛支持,争取了酋长,并深入到广大农村,被认为非常忠于卡翁达和联合民族独立党的人,也公开抛弃了执政党转而加入反对党,引发一波退党浪潮,原独立党的许多成员改投多民运党,赞比亚大学的学生也成批加入,这使得多民运党的势力迅速壮大。多党民主运动抨击联合民族独立党奉行的政策,称其使赞比亚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要求人民尽快结束联合民族独立党的独裁统治,使赞比亚历史进入新阶段。

共和国总统

1991年10月31日,赞比亚在全国举行多党制下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大选异常关注,摩拳擦掌。美国“卡特中心”、英联邦美国劳工组织、英国法律协会等均派出监督或观察小组赴赞活动,美国前总统卡特甚至两次亲临现场。1991年9月,在双方争斗激烈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实施经济援助与民主挂钩的原则,以赞未能偿还2000万美元到期债务为由,突然停止对赞一切经济援助,使“联合民族独立党”在关键时刻失去了西方的支持。

选举结果是瓦文萨式的人物奇卢巴以76%对24%的选票战胜卡翁达,当选为总统;“多党民主运动”在150个议会席位中,以125席对25席战胜“联合民族独立党”成为执政党。全国人口830万,选民291万,投票人数128万,投票率为44%。当选举结果尚未最终揭晓而态势已经明朗时,卡翁达发表了电视讲话,承认失败,接受大选结果,对奇卢巴获胜表示祝贺,决定和平移交政权。1991年11月2日,弗雷德里克·奇卢巴宣誓就任赞比亚第三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1996年11月蝉联总统。赞比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成千上万的赞比亚人热烈欢呼历史进入新阶段。人们对未来寄予厚望、幻想与憧憬,期待国家繁荣、富强、昌盛,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美国前总统卡特出席就职典礼,目睹赞比亚历史这一变革时刻。国际社会纷纷对奇卢巴和“多党民主运动”获胜表示祝贺,称赞卡翁达承认失败,和平交权。西方报刊称赞比亚是以和平方式从“一党制”过渡到“多党制”的“样板”,是用“选票”而不是用“枪杆子”使“政权更迭”的“典范”。

但形势并非“一边倒”。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实是:56%的选民没有投票,不少人没有上街欢呼,还有不少人情绪复杂:他们投票支持奇卢巴,但当卡翁达发表电视讲话时又流下眼泪⋯⋯

卡翁达领导的“联合民族独立党”执政27年,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经济没有搞上去,政治上存在弊端,加上竞选战略、策略失当等,导致失败;西方势力明目张胆地干预,也是不可低估的外部因素。

奇卢巴1967年从事工会运动以来,一直反对卡翁达和“联合民族独立党”,在“多党民主浪潮”中崭露头角,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成为反对党领袖。在普通百姓中,支持反对党的重要原因是:人心思变。有位朋友坦率地说,他投的既不是对胜者的赞成票,也不是对败者的反对票,他投的是“变革票”。

访华

弗雷德里克·奇卢巴曾于1993年10月访问中国,2000年10月再次访华并率代表团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为政举措

巩固统治

奇卢巴执政后,赞比亚政局基本稳定,尽管经济上未能彻底摆脱困境,但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 奇卢巴领导的多党民主运动(简称多民运党)在1991年10月的多党全民大选中,击败了前总统卡翁达领导的联合民族独立党(简称独立党),从而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赞长期实行的“一党制”,顺利地过渡到“多党民主制”。奇就任第三共和国总统后,在政治上积极采取措施,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一)巩固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组织清一色的多民运党内阁。大选中,多民运党赢得了议会150个席位中的125个,在议会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在1994年4月7日举行的议会补缺选举中,又轻而易举地取得全部6个席位,使得该党在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地位更加稳固。此外,奇就职后很快组建了由总统、副总统及25个部长组成的清一色的多民运党内阁,同时还大规模调整军队警察的领导机构,安插亲信出任军警要职;在企事业单位及新闻机构中进行全面的高层次人事调整,并重新安排驻外使节,以确保多民运党对国家机器的全面控制。

(二)对反对党实行区别对待的策略,严厉打击对其执政构成直接威胁的独立党,而对其他小党则采取拉拢政策。赞比亚共有政党30余个,除独立党外其他无一个能对多民运党构成威胁,许多小党既无纲领,又乏资金,有的党只是由个人组成。独立党虽然在大选中败北,但毕竟曾执政27年,在群众中的影响依然很大,是唯一能同执政党抗衡的反对党。1993年2月4日,赞比亚官方报纸报道,独立党少数成员制订了一项代号为“零选择计划”的颠覆政府的计划。奇卢巴据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相继逮捕23名独立党领导成员,包括卡翁达的3个儿子,搜查独立党总部和一些领导人住宅,传讯独立党主席和总书记,该党领导人约半数被捕。在政府的严厉打击下,独立党已元气大伤,战斗力受到极大摧残。

另外,奇卢巴还通过封官许愿的办法,拉拢卡温德莱和卡蒂奥卡,使从多民运党分裂出去的联合民主党和民族统一议会重新加入多民运党。

(三)清除异己分子,严厉打击腐败行为。1993年3月,奇卢巴解除了内阁中4位能力最强并有一定个人野心的部长的职务。尽管他们为多民运党的创立及该党取得大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与奇卢巴貌合神离,已对其统治地位构成一定的威胁。1994年1月,面对西方国家和国内人民严厉惩治腐败贩毒的要求,奇卢巴借改组内阁之机,革除了野心毕露的外长姆旺加和羽翼丰满的总统府办公厅副主任莫冈巴的官职,进一步控制了各重要部门。

为了树立政府的廉洁形象、杜绝贪污腐败和严惩贩毒分子,奇卢巴于1993年成立国家禁毒委员会,1994年初又草拟了一个道德法案提交国会讨论。此法案规定,政府部长每月须向公众公开财产收入,违法的官员和议员都将移交法院审判,同时解除了宪法审查委员会两名滥用职权官员的职务。1996年颁布《反腐败委员会法》。

经济改革

奇卢巴政府上台以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建议”,对赞比亚的国民经济进行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奇卢巴政府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可大致根据其任期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任期内(1991-1996)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奇卢巴政府放开了对汇率银行利率的管制;改革税制,调低对内税收和对外关税的税率,并用增值税取代了销售税;采用现金预算制度,严格财政预算纪律。在农业领域,奇卢巴政府取消了对玉米和化肥的财政补贴。同时对正式部门进行改革,大幅裁减政府职员,并对除矿产业外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私有化改革。

到了第二任期时(1996-2001),奇卢巴政府的经济自由化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政府放宽了对现金预算制度的实施要求;实施临时性征税方案,调高了国内税率;再次加强了对农业市场的干预;暂停了政府职员的裁减计划;“赞比亚联合铜矿公司”的私有化改革也未得到及时的执行。

就自由化经济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奇卢巴政府第一任期内的实施情况要好于第二任期,尤其在最初几年。这一时期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转变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然而到了第二任期时,政府却对改革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许多政策的实施被暂停,尤其是在最后的几年时间里,奇卢巴政府经济自由化改革的目的转变成了获取国际社会的援助。

在奇卢巴两届任期内,尽管有些政策的实施出现过波折,有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也极为拖沓,但整体看来,奇卢巴政府对赞比亚的国民经济仍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自由化改革,且这些经济政策都没有再发生大的逆转。自由汇率、自由贸易税制改革、私有化改革等自由经济政策都得到了落实。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来看,赞比亚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却是失败的。连续十年的经济自由化改革非但没有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赞比亚的各项经济指标反而在这十年时间里均出现了大幅下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外债总额却继续上升。铜矿产量和人均粮食拥有量也均低于奇卢巴政府上台之时。2001年10月,赞比亚财政部长在《减贫战略报告》中不得不承认,“赞比亚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加重了国家的贫困程度”。同年12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赞比亚为“重债穷国”,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01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也将赞比亚列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人类发展指数低于其1975年水平的国家。咎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所致,二是赞比亚内部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三是赞比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改革造成的负面影响。

奇卢巴政府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失败具有必然性。这是因为推动改革的力量来自于国际援助社会的压力而非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内在矛盾。这种外力来推动力首要目标是输出其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意识形态,维护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非帮助赞比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样一种外来推动力下的改革,一方面造成了奇卢巴政府的经济改革政策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其在执行这些政策时缺乏内在动力,从而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了拖延战术。当改革的目标变成了获取国际援助社会的援助而非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时,赞比亚的经济出现进一步衰退也就成了必然。

1991年举行的多党制选举曾被西方树立为非洲以和平方式从一党制过渡到多党制的“样板”,并对这一“样板”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建议。然而,“集权政治”下未能解决的经济问题,在“民主政治”时期同样没能得到解决。作为西方国家在经济改革方面树立的“样板”,奇卢巴政府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失败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经济改革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其在学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选取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根据本国的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等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改变原殖民地式的单一模式,从而推动自身经济发展。无论是奇卢巴政府还是之前的卡翁达政府却都未能通过解决赞比亚内部矛盾的方式,来推动赞比亚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而导致赞比亚经济的持续衰退。

外交政策

奇卢巴上台后,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把“睦邻、民主、自由、人权、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注重经济外交,争取外援,吸引投资。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同邻国关系,致力于本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南部非洲地区冲突,支持建立“非洲联盟”。2000年10月,主持召开启动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特别首脑会议,并成为首批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一。

2001年7月9日——2002年1月2日,奇卢巴任非洲统一组织执行主席,强调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摆脱不利处境,南部非洲国家应当以更大的决心加快地区一体化进程

虚幻的变革

西式“典范”

将近30年前,赞比亚曾经是非洲亚撒哈拉地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时过境迁,风光不再。到20世纪90年代,赞比亚不仅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而且是负债最重的国家之一。赞比亚的外债高达73亿美元,相当于每个赞比亚国民平均负债700美元,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助苏联解体、东欧国家蜕变,到处推行“多党民主制”,将实施“多党民主”与援助挂钩,将西方政治制度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强加给非洲国家,力图使非洲重新被纳入西方体系,维护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自由化,推行私人跨国公司支配全球自由贸易和自由金融。然而这种民主却使非洲国家和人民承受了巨大的制度剥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赞比亚社会各界普遍期待着新政府能改革开放,带领国家走向富强。但遗憾的是,事实的发展并非如此。奇卢巴执政后,抛弃了卡翁达的“人道的社会主义”道路,奉行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在国际援助组织的支持下,赞比亚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解散工业和矿业公司,政府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取消了商品价格控制外汇管制,实行自由利率、自由贸易,裁减了数千个国家公务员。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1992年赞比亚制定了《私有化法》,并成立了私有化委员会(ZPA),开始对国有经济实行私有化改造,甚至国有大型铜矿都实行了私有化。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的出台受到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广泛称赞,赞比亚连续被树为非洲经济管理的典范,世界银行宣布赞比亚是非洲大陆实行私有化改造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但事实并非如此,私有化没有成为发展经济的良方,奇卢巴实行经济改革后并未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贪污腐败横行,财政赤字仍居高不下,银行利率高达85%,赞币克瓦查与世界其它主要货币的比值难以测算,金融形势混乱,年通货膨胀率高于100%,经济呈负增长。随后,在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涉下实行宏观经济稳定措施,到1994年经济形势才基本稳定下来,汇率得以控制和预测,银行利率开始下降,通胀率降至47%,并呈继续下降趋势。但1994年和1995年的经济仍为负增长。

与此同时,多党政治并未给赞比亚的发展带来多少助益。1996年5月,赞比亚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已连任两届总统的人不得再任总统和总统出身条款(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至少第二代赞比亚人才有权参加总统竞选),禁止卡翁达(父母均为马拉维移民,卡翁达曾连任27年总统)参加以后的总统选举。事实上,奇卢巴本人的出身问题同样受到质疑,而且奇卢巴的亲信后来在1999年提出再次修改宪法,删除关于总统任期限制的条款,试图为奇卢巴打破宪法限制,谋求第三度连任提供宪法依据。1996年11月赞比亚举行第二次多党民主选举,独立党抵制总统和议会选举,奇卢巴遂以绝对优势获胜,连任总统。

奇卢巴蝉联总统后,继续执行其经济改革计划,赞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势头,1996年经济增长率达6.4%,通胀率降至35%。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3.5%,通胀率降低到18.6% ,为十多年来的最低点。但这只是昙花一现。1997年10月28日赞比亚发生未遂政变后,政府实施紧急状态法,外来投资和外援减少,货币继续贬值,经济发展再次受挫。1998年3月7日赞比亚解除紧急状态法,外援和外资开始缓慢增加,但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仍继续贬值,赞经济仍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为政之风

政治上,奇卢巴和多党民主运动取得政权后,愈来愈表现出专制集权和高压统治的倾向,恣意对包括联合民族独立党在内的反对党进行强力弹压,形成事实上的一党独大。奇卢巴为政贪鄙狭隘、不择手段,政治胸怀和器量远不及卡翁达,对于曾挑战他权威的人势必进行打击报复。执政党和政府高层贪污腐化日趋严重,1992年政府爆发贪腐丑闻,地方政府与住房部长、公共工程部长、农业与畜牧业部长、商业、贸易与工业部长、外交部长、地区发展部长、司法部长相继辞职,并且出现了关于奇卢巴总统本人涉嫌腐败的指控。

在1996年大选后,卡翁达发起“不服从运动”, 抗议奇卢巴采用了不公正竞选手段,赞比亚政治力量分化严重,暴力倾向加剧,朝野形同水火。赞比亚国内的政治斗争进入最混乱的时期。虽然大选获胜,但奇卢巴的声誉已经不如当年,官僚主义和腐败成为了赞比亚政府的痼疾。1997年8月,卢萨卡市相继发生小贩骚乱、副总统府失火及反对党领袖卡翁达、琼圭(自由进步阵线领袖)遭枪击事件。10月28日,一些下级军官发动未遂军事政变。奇卢巴遂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先后将姆冈巴(人民大会党领袖)、卡翁达逮捕入狱(后在国际社会压力和调解下改为软禁),琼圭流亡海外。为此,美国和欧盟一度中止了对赞比亚的援助。1998年3月,奇卢巴取消全国紧急状态,6月释放卡翁达,开始对涉嫌政变的90余人进行司法审判。1999年11月,卡翁达的第三子和接班人韦兹·卡翁达被暗杀。反对党力量大大削弱,奇卢巴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

放弃连任

随着2001年大选的临近,奇卢巴采取系列措施,在2001年4月27日召开的多民运全国代表大会特别会议上,成功删除了该党党章中关于党领袖至多可连续担任两个任期的法律条款。为此,赞比亚各界普遍认为奇卢巴正谋求连任第三任,但赞比亚宪法规定总统最多连任两任。于是,反对第三任期的议员在议会提出动议,弹劾总统。反对党空前联合,非政府组织“绿洲联盟”、工会组织、各大院校学生等社会各界纷纷举行集会,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反对奇卢巴谋求第三任期的浪潮,就连执政党内部也多数持反对意见或态度消极。迫于强大压力,奇卢巴宣布不谋求连任第三任期总统。

2001年5月4日,赞比亚总统奇卢巴宣布放弃竞选连任,同时解散了因竞选连任问题而分崩离析的内阁。已连任两届总统的奇卢巴当晚10时20分在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我将在任期结束时离职。我们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我这样决定对国家最为有利。”他同时还宣布解散内阁。5月2日,奇卢巴已经解除了副总统克里斯顿·滕博和8位内阁部长的职务,原因是他们带头反对奇卢巴竞选连任。

赞比亚宪法规定,总统最多只能连任两届,每届任期为5年。奇卢巴为赞比亚多党民主运动(多民运党)总裁,1991年当选总统,并将于今年年底结束第二个任期。多民运党于2001年4月底举行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奇卢巴连任第三届总裁,并推举他竞选下一届总统。

自2001年初以来,赞比亚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奇卢巴能否竞选连任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赞政局因此出现动荡。各反对党、工会组织、宗教团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学生纷纷举行抗议活动。多民运内部也出现分歧,多民运代表大会日前已将原副总统滕博等人开除出党。

此后,多民运党内斗争的焦点转移到总统候选人人选问题上。总书记迈克尔·萨塔因觊觎总统宝座而与奇卢巴发生分歧,2001年9月宣布退党,并组建“爱国阵线”。奇卢巴最后确定为人刚直、没有贪污腐败劣迹的前副总统利维·帕特里克·姆瓦纳瓦萨作为多民运的总统候选人,并得到了多民运党内的认可。

贪腐案

公审

2003年12月9日,赞比亚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弗雷德里克·奇卢巴窃取国家财产一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正式开庭审理。奇卢巴至少面临包括偷窃、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渎职等在内的169项指控。奇卢巴的律师认为该案审理可能会持续数年。前来旁听的群众将法庭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看看,这位昔日的国家元首究竟如何走上了盗窃国家财产的不归路、以及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奇卢巴是赞比亚独立以来首位民选总统,1991年11月首度当选,1996年11月获得连任。2002年1月2日总统任期届满卸职。随后,被他一手提携的姆瓦纳瓦萨当选赞比亚新一届总统。当时,外界还有分析认为,姆瓦纳瓦萨即使当选总统,凭他与奇卢巴的关系,也只会成为奇卢巴的傀儡,执政党“多民运”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奇卢巴手中。

但令众人始料不及的是,姆瓦纳瓦萨上任后,积极展开他所称的针对前政权腐败官员的反贪行动,谴责奇卢巴滥用数百万政府资金,并敦促议会剥夺了奇卢巴的刑事豁免权。奇卢巴此后多次遭到逮捕,还被软禁过很长一段时间。曾在奇卢巴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一批官员也相继被捕。做为回应,奇卢巴谴责姆瓦纳瓦萨对他个人发起政治迫害,以引开公众注意力,不再关注姆瓦纳瓦萨执政时的疏漏。

据悉,与奇卢巴相伴33年的前妻薇拉2002年曾将他告上法庭,要求高达25亿美元的赡养费,这一数字相当于赞比亚国内生产总值的75%。消息令举国哗然,大部分国民亦对奇卢巴拥有丰厚家财难以置信。据薇拉说,尽管奇卢巴任总统时每月薪酬仅为1500美元,但她绝非漫天要价,因为奇卢巴绝对有这个财力。事件势将引起另一番争议,即奇卢巴是否应被免去前总统特权,以令他就任内贪污的指控作出答辩。

然而,自奇卢巴2002年1月2日去职后,赞比亚国民议会就在现总统姆瓦纳瓦萨的领导下,开始了对奇卢巴在位期间行为的调查。当年7月,国民议会取消了他的豁免权,使司法机关可以依法对他涉嫌滥用职权、贪污公款等罪行进行审判。2003年2月,赞比亚法庭裁定国民议会的决议有效,从而为正式逮捕奇卢巴扫清了障碍。几天后,奇卢巴因被指控犯有“窃取国家资源罪”被警方逮捕。但他不久后交付了巨额保释金获得保释。

此后,奇卢巴从普通百姓到总统再到阶下囚的“三部曲”又有了新的发展。2003年8月,赞比亚反腐败特别行动小组对他提出新的指控,称他涉嫌参与多宗侵吞公共财产案件。在12月9日的庭审中,奇卢巴被控犯有169项与腐败有关的罪行、69项滥用权力和盗窃国家资产的罪行,盗用的公共财产达4300万美元。行动小组还称,奇卢巴身边有一个“腐败网络”,核心成员是四位前政府官员和两名商人,他们分别负责勾结南非、比利时、英国、美国和加勒比海国家的经济犯罪团伙,进行洗钱、销赃等活动。

奇卢巴当天身穿一身囚服出现在被告席上,表面上看起来相当平静,偶尔会翻一翻面前的一本蓝皮《圣经》。据法新社报道,在登上被告席前,奇卢巴甚至一脸笑容地对场外记者说“圣诞快乐”。

检察官称,奇卢巴在位期间,多次指使财政部将资金划到赞比亚国家商业银行设在伦敦的分行,以便在以后将这些钱转移到其他账户。有四位证人轮流出庭作证,称奇卢巴确实犯有上述罪行。但奇卢巴否认了全部指控,称自己无罪。他说,这些经伦敦分行划转的钱是用于国家情报机构在海外的活动,他并未中饱私囊。对奇卢巴的抗辩,检察官毫不犹豫地指出,奇卢巴所称的“国家情报机构经费”实际上是通过前情报头子泽维尔·琼古的手划到了自己名下,而琼古本人现也已被收监。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辩论,控辩双方当天均未能说服法官,此案被迫推至次日继续审理。奇卢巴在走出法庭时对媒体称:“一个真正的拳击手从不在第一回合结束时做出全局的结论。”而当有记者问他是否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后,他点头说:“是。”据悉,此轮诉讼将于12日结束,下一轮将在16日举行。看来,要想真正将奇卢巴定罪,反腐败特别行动小组还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负责此案的法官史密斯先生指出,“前总统奇卢巴十年的工资总计是52500英镑(约合人民币57万),而他同期却在瑞士购买珠宝和服装精品的价格超过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50万)。前总统奇卢巴曾积极倡导防止腐败,但他自己却更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了。”

资产冻结

2007年6月6日,伦敦高级法院对赞比亚前总统奇卢巴贪污案的判决传票已经送达本人,同时送达的还有法院冻结奇卢巴的退休金和两处房产的冻结令

据《赞比亚每日邮报》6日报道,赞比亚司法部的官员4日把上述传票和冻结令送到了奇卢巴在卢萨卡的住所。根据伦敦高级法院的冻结令,其他6名同案被告数量不等的财产也被冻结。法院还责成被告在传票送达后的3天之内尽快向赞比亚检察总长的律师报告他们在世界各地5000美元以上的财产,不管这些财产是否在他们名下。奇卢巴已表示要抗辩伦敦高级法院的裁决。

伦敦高级法院5月4日裁定奇卢巴及其同案人4100万美元的贪污案成立,并责令他们赔偿其中的85%,即3500万美元。

无罪判决

经过6年调查,赞比亚前总统奇卢巴于2009年8月17日被法庭宣判无罪,恢复清白之身,彻底洗脱了之前称他在任期间腐败,利用职权挪用、侵吞巨额公款等数项指控。

17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历时6 小时的判决结束时,法官琼斯·奇尼亚马称:“因检察机关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被告(奇卢巴)犯罪,因此,我们要按法定程序宣布被告无罪释放。”

有报道称,奇卢巴走出法院时,受到了在门口等候的支持者们的热烈欢迎,其中数十人甚至翩翩起舞庆祝他无罪释放。

自2002年起,奇卢巴与总统姆瓦纳瓦萨和多民运党关系恶化,他被指控贪污。奇卢巴在2006年大选中转而支持姆瓦纳瓦萨的主要对手迈克尔·萨塔,2008年在姆瓦纳瓦萨总统去世的背景下,奇卢巴案件出现逆转。姆瓦纳瓦萨的继任者鲁皮亚·班达上台后,对奇卢巴的调查停止,2009年他被撤销一切指控。奇卢巴在2010年1月宣布他将在2011年大选中支持总统鲁皮亚·班达连任,同时也批评主要反对党领导人。“透明国际”认为,奇卢巴支持班达,使其保证他的自由,同时他与萨塔的关系同样至关重要。“奇卢巴会尽一切可能保证他的朋友们仍然掌权。”

逝世

2011年6月18日凌晨,赞比亚前总统弗雷德里克·奇卢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8岁。其遗体被安葬在卢萨卡使馆公园的公墓内。

2011年6月27日赞比亚为已故前总统弗雷德里克·奇卢巴举行隆重葬礼,其遗体被安葬在卢萨卡使馆公园的公墓内。当天,赞比亚总统鲁皮亚·班达刚果(金)总统约瑟夫·卡比拉津巴布韦总理摩根·茨万吉拉伊、赞比亚开国总统卡翁达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以及赞比亚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千余人聚集在卢萨卡市中心的圣十字教堂内为奇卢巴举行悼念仪式,另有近万人在教堂外草坪上观看直播。

仪式后,奇卢巴灵柩被运至卢萨卡使馆公园公墓安葬,仪仗队鸣礼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