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意式风情区

更新时间:2024-10-15 10:28

天津意式风情区坐落于海河之滨,地处天津市河北区,是由五经路、博爱道、胜利路、建国道合围而成的四方形地区,占地28.45公顷,区内拥有保存完整的百年历史欧洲建筑一百余座,是天津市河北区内具有意大利风情的旅游风景区。

历史起源

1902年6月7日,天津海关唐绍仪与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嗄里纳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天津意租界的范围。位置介于天津奥租界天津俄租界之间,南临海河,北到津山铁路,与天津法租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面积771亩。

1902年,意大利首任驻天津领事费洛梯上尉在进行认真勘测和规划之后,利用海河清淤的废土垫平沼泽洼地,修建排水系统,兴建意大利风格花园住宅并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包括俱乐部、意国花园、菜市和警察局。

发展沿革

1902年,中意签订《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了意租界的范围;

1908年,围绕马可波罗广场兴建女神别墅

1924年,梁启超寓所及饮冰室书斋建成使用;

1947年,我国正式收回原意大利租界;

1950年,原回力球场改为第一工人文化宫

1986年,划定一宫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区;

2000年,重建马可波罗广场和平女神像;

2002年,海河公司启动对意风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工作;

2008年,市政府批准意风区整体业态规划,主要包括餐饮娱乐、商务办公、特色酒店文化旅游、精品零售五大板块;

2009年,意风区正式开街,天津市规划展览馆落成;

2011年,意风区中央商务区被确定为首批亿元楼宇项目之一,形成了以进步道为分隔的“商业+商务”的业态格局;

2014年,民族路(博爱道-进步道)实现断交,形成 “两横一纵”的步行街布局;

2020年,启动街区发展和提升改造项目,意风区将成为展现天津历史文化、时代发展进程、文旅脉络承袭、生活商务兼备的综合性城市会客厅

改造升级

2020年,意风区启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改造项目,旨在将意风区打造成为展现天津国际化大都市风采的城市会客厅,汇聚百年华彩,谱写意风新篇。此次改造升级包括道路景观、广场景观两部分,总改造提升面积38256平方米。

区位优势

意风区位于中心城区核心地带,紧邻海河,与古文化街滨江道-和平路、津湾广场核心商圈隔河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同时,意风区毗邻交通枢纽天津站,步行仅需五分钟,乘城际高铁赴北京仅需三十余分钟。周边分布有建国道、天津站等地铁站,可便捷搭乘2、3、9号线,交通十分便利。

景区特色

建筑特色

意式风情区现存洋楼一百余座,是意大利境外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圆拱和廊柱、高低错落的角亭、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无不体现出古罗马中世纪的地中海建筑风格。漫步其中,就好像行走在浪漫的地中海小镇。

意式风情区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即民族路和自由道交会处,涵盖哥特、罗马、巴洛克等建筑特色,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广场周围建筑错落有致,雕饰精美,构成了风格典雅的建筑群。和平女神雕塑位于广场中心,为意大利人设计和建造。

在意风区内民主路与自由道交口路中央,是纪念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开拓代表人物——但丁·亚利基利的雕像,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汉白玉雕像,给意式风情区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场馆特色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位于意式风情区内(天津市河北区博爱道30号),规划馆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程,布展线索分明、层次清晰;展馆空间通透敞亮,展品造型新颖独特。在简约明快的统一风格下,各展厅结合不同展示背景、展示内容及历史文脉。

餐饮特色

具有浓郁异国情调街区环境的意式风情区引进了一批特色餐饮业态。巴伐利亚、芭提雅、成桂、弗拉门戈、福楼、狗不理、蓝鳍、普拉那、塞纳河、上海年代、威尼斯、星巴克、隐竹等众多知名餐饮品牌的落户,满足着市民及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与口味喜好。意式、法式、美式、俄式、泰式、日式、韩式料理……让此处成为各国餐饮集会地。意式风情区注重商业业态打造,随着精品酒店、精品购物街等商业配套的逐步完善,这里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商业街区。

主要景点

马可·波罗广场

1902年,费洛梯上尉开始筹建意租界。费洛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广场的命名,不像其他国家以侵略者的名字命名,而是以中意两国历史有着联系的马可波罗为名,将租界中心广场命名为“马可波罗”广场,这个名字一直保留至今。广场周围别墅房顶多为意式角亭,有园亭、方亭之别,圆柱和方柱之分,并分别用圆拱、平拱、尖拱、连拱、垂柱进行点缀。这些角亭高低错落,构成优美的建筑空间,体现出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风格,这些角亭用于在节日时“注油点燃”,以复现古罗马神殿的风采。

第一工人文化宫(原回力球场)

回力球场位于马可波罗广场不远处(今河北区民族路47号),兴建于1933年至1934年间,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室内游乐场,以发展体育、繁荣经济为名,实际上却是一个大赌场。老外叫其“回力球俱乐部”,中国人称其“毁工炉”,因无数人在此赌输后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现为第一工人文化宫。

意大利兵营

意大利兵营坐落于河北区光明道,兴建于1916年,总占地面积4206平方米,三层砖木混合结构,现主楼有四层,东、西配楼各为四层和三层,规模宏大,呈Π形,为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1900年以后,意大利在中国常驻军队并驻扎在天津意租界兵营。1928年北伐军进入天津时,驻守天津的意军在意租界的周围用沙袋和电网组建成防御工事。解放后,意大利兵营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警备区独立师师部。

旅游信息

气候特点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天津年平均气温在11.4~12.9°C,市区平均气温最高为12.9°C。

乘车路线

公交汽车

意式风情区站:8路 638路 638路区间 645路 645路区间 832路

北安桥站:901路 5路 191路

中心广场站:17路

地铁

地铁二号线建国道站

环境布局

天津意式风情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原来是意大利租界,东起五经路,西至胜利路,南起博爱道,北至建国道。紧邻天津站和海河,和古文化街、和平路商业街、天津环球金融中心天津金融城隔河相望。另外,天津意式风情区周边还建有许多高端住宅和酒店如:津门君临天下恒隆广场津塔公寓,仁恒海河广场,海河大道,希尔顿酒店圣瑞吉斯酒店等。

天津意式风情区规划分为14个区:3区、4区、11区、13区为餐饮娱乐区,1区、2区、12区为展览及配套服务区,5区、6区为精品酒店和旅游配套服务区,14区为精品百货和品牌旗舰店区。7区、8区、9区、10区尚在规划中。

荣誉称号

2011年,天津意式风情区被我国唯一商业街工作权威机构——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名人往事

意风区文化气息浓厚,曾留下许多名人政要的历史足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近代学术巨匠梁启超、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等。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幼聪颖,刻苦好学,有“神童”之称。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岁师从康有为,同倡变法维新。23岁赴京会试,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编译西书,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继续进行维新救国活动。辛亥革命前后叱咤政坛,组党结社,曾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1915年策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1918年至1920年赴欧洲考察,潜心研究中西文化,“五四”运动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开白话文风气之先。晚年曾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等校任教,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的学术著作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许多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在史学界的影响是空前的,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集为《饮冰室合集》。1929年梁启超因病于北京逝世。

北洋军阀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后复辟称帝,不久被推翻。1916年逝世。

奉系军阀汤玉麟

汤玉麟(1871-1949),字阁臣,原籍山东。与张作霖等为“绿林”。1903年被招抚编,任奉天巡防营哨官、帮带。民国以后,曾任陆军团长、旅长等职。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事。1918年10月张勋被北洋军阀“特赦”。1919年汤玉麟又回到奉天任东三省巡阅使署中将顾问,其后屡有升迁。至1924年直奉之战后任师长,1926年迁热河都统。1928年东北易帜后,由国民政府任命为热河省政府主席兼三十六师师长。1933年日军入侵热河,他率部逃到河北涞平县,被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廿九军军长宋哲元收编,委为廿九军总参议。1934年宋哲元调京,汤亦被调为北平军分区高级顾问。半年后辞职,来津购买吴毓麟意租界二马路的石基房寓居。之后,汤在法租界霞飞路(今花园路)等地购置房产,合组三义房产公司。

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

卢鹤绂(1914-1997)祖籍山东莱州,生于辽宁沈阳。我国核科技先驱之一、享誉世界的核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卢鹤绂在上世纪30年代留美时,即在核物理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先后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中国核能之父”。他创立的方程被命名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1955年,卢鹤绂调北京大学新组建的物理研究室工作,专门讲授物理课程。在23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曾是他的学生。

中华民国副总统冯国璋

冯国璋(1857—1919),字华甫,河北河间人。早年在保定莲池书院读书,后转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光绪十六年(1890)毕业留堂任教习,后入淮聂士成幕。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驻日使臣裕庚的军事随员,留心考察日本军事编成兵书,为袁世凯的赏识,留任天津小站陆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后升为总办。光绪二十五年(1899)随军赴山东镇压义和团,得升为补用知县。两年后调至军政司教练处任总办、军事司司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兼陆军贵胄学堂总办,与清廷权贵拉上关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任第一军总统领,攻陷汉口,威逼武昌。1912年9月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长。翌年任江淮宣抚使、第二军长,扑灭了二次革命。1916年任副总统,1917年任代理大总统翌年代理期满,去职寓居天津,1919年病故。冯国璋身居军政要职,聚积了大宗财产,其中著名的有华通银行、华实银号、东方油漆厂等,在大陆银行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等处均有大量投资。

报人英豪刘髯公

刘髯公(1893―1938)字仲儒,直隶(今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回族。曾充当清新军士兵,法国驻华使馆文书、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924年与段桐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报社地址原在法租界,后迁至意租界大马路(今建国道民族路口),并定居于此。所办报纸以“平民化”、敢说话为标榜。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三侠剑》等长篇评书小说,扩大报纸销路,行销远及东北、西北各地。后还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文艺报》(三日刊)《新天津画报》(周刊)《新人月刊》等共六种报刊。并扩充报社,设立私家电台,办新闻函授学校。1937年天津沦陷前,《新天津报》宣传抗日,甚为激烈,沦陷后,1937年8月3日被日寇逮捕,严刑拷打,受尽折磨,营救出不久后逝世。

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号弘一,生于天津市河北区粮店后街,他是中国近代文化大师和佛学大师。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一代宗师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的书法艺术精湛、“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是把西洋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代文化名人。出家后,他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教弟子“念佛不忘救国”,且使国内中断700多年的“南山律宗”得以复兴光大,被佛门尊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是一位名满国内外的中国近代具有传奇性的杰出人物。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的先驱者。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称弘一大师是“近代中国佛教律学名家第一人。”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称李叔同“为民族精神文化树立了丰碑”。

现代戏剧大师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曹禺系笔名,湖北潜江人,生于天津小白楼一带,不久即搬迁到意租界二马路36号(今民主道23号)。曹禺从小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并喜爱上戏剧。在南开中学时,便在南开新剧团中演了不少易卜生、莫里哀的话剧。1933年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时,曹禺根据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所掌握的欧洲戏剧艺术技巧,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雷雨》,这一年他刚满23岁。不久,他又考取清华大学戏剧研究生攻读戏剧。1934年后他长期从事戏剧教学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曹禺的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等。1949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主席等职。他于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在戏剧艺术方面卓有成就的作家,他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现代话剧事业是中国话剧事业的奠基人。他在将欧洲话剧艺术技巧融于中国的舞台艺术方面,在深刻揭示社会现实方面,在塑造鲜明独特的女性形象方面,以及把现代汉语成功地用于舞台剧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霆威将军鲍贵卿

鲍贵卿(1866一1934),字霆九,奉天海城人。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工程科。鲍贵卿祖上世居山东牟平,后逃荒到海城架掌寺落户,垦荒务农。其父鲍永宽是木匠,有五子,鲍贵卿行四。父母早亡,鲍贵卿得兄嫂照料,供他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失学。1917年授予霆威将军,历任黑龙江督军、吉林督军、陆军总长等职。1927年6月,鲍贵卿先后担任军事顾问、审计院长。1928年6月,张作霖罹难后,鲍贵卿退出政治舞台。鲍贵卿退隐后经营天津仁义地产公司,任公司董事长。鲍贵卿还投资恒源纱厂等近代工业。鲍贵卿晚年因开支过巨,所经营企业多不景气,入不敷出,他便以抵押和变卖房地产渡过难关。1934年3月1日因病去世,终年67岁。

两任市长张廷谔

张廷谔(1890—1973)近代官员。字直卿,河北丰润人。早年留学日本。武昌起义后返国,历任直隶航轮局理事、天津内河轮船局局长、直隶省议员。民国十一年(1922)出任山东盐运使。民国十三年任河东盐运使和长芦盐运使。民国十七年免职,定居天津经营盐业。民国二十三年被推为天津特别市长。抗战爆发后寓居租界。民国三十四年再度出任天津市长。

北洋学堂高材生程克

程克(1878-1936)字仲渔,河南开封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河南大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任东京总部评议部评议员,后曾任京津分会交通部部长。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政府内务部参事,参议院议员,总统府谘议等职。1914年6月任陕西汉中道尹,次年调任新疆阿尔泰办事长官,1918年3月因病辞职回原籍。1922年协助冯玉祥整理河南军务。后得冯玉祥推荐,任北京政府司法总长、内务总长等职,1924年9月辞职。1931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驻平(北平)政务委员会顾问。1935年6月25日任代理天津市市长,同年12月11日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936年4月病逝。

曹锟

曹锟(1862一1938)字仲珊,天津人。出生于大沽口一个干“水活木匠”(修船、造船)的贫苦家庭。父亲曹本山,生有五男二女,曹锟行三。为了吃饭,曹锟长到16岁,便去推车贩布谋生。20岁时(1882年)到小站应募入伍投新建陆军,因他自幼好习拳棒,身材魁梧,且粗通文字,待人忠厚,不久被选送到天津武备学堂深造。毕业后因缘凑巧,得到袁世凯的赏识,攀升甚快,40岁出头,便当上了北洋陆军第三镇的统领。洪宪复辟,受封为虎威将军、一等伯。袁世凯死后,出任直隶督军。在此后的军阀混战中,曹锟扶摇直上,成了直系的首领,并以直豫鲁巡阅使的名义,控制了北京政府的大权。为了过把总统瘾,1923年竟导演了一出贿选丑剧。1926年后曹锟隐居天津。在租界里藏身度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和京津地区,并积极组织策划伪政权,曹锟是日本特务机关物色的理想人物。日本人不但亲自出马,而且还动员曹锟任总统时的代理国务总理。曹锟一生涉足军政两界,深知其中利害,晚年目睹强邻逼侵,痛感国破家亡在即,更激起他的民族气节,最终严词拒绝了日本人的诱惑,保持住了晚节。1938年77岁的曹锟病死

张鸣岐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号韩斋,山东无棣人,举人出身。1898年就职于岑春煊,1900年后,随岑在陕西、四川、两广先后任职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太平思顺道、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1910年因贿赂奕劻得署两广总督广州将军,期间镇压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后,张鸣岐逃往香港。袁世凯执政后,挂名为袁世凯的高级顾问。1913年10月任广西民政长,会办广西军务。1915年7月任广东巡按使。1916年,张鸣岐支持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1916年在上海居住。1927年迁居天津。在津期间,张鸣岐不甘寂寞,与军阀政客白坚武相勾结,与日本驻屯军特务接上关系,抗日战争时公开投敌。1937年与王克敏靳云鹏等被聘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会议委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病死。

名人故居

近代学术巨匠梁启超、中国现代剧大师曹禺等一批社会名流曾居住、活动于此,留下诸多历史的印记。漫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文商相宜的独特风景。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是民国初年(1914年)梁启超购买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现为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 44 号,原建筑由意大利设计师白罗·尼欧设计,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 1121m2。整体建筑分为两部分,东半部为梁氏专用,有小书房、客厅、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属住房。后楼为附属建筑,有厨房、锅炉房、贮藏室、佣人住房等。前楼与后楼通过走廊、天桥连接。1924 年梁启超又在原私宅南侧加建了书斋“饮冰室”。书斋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同样由白罗·尼欧设计,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但整个“饮冰室”又凸显了中西合璧特点,外观呈现典型的意大利风貌,内部却为中式布置,特别是中庭设计具有浓郁的中国南方天井韵味。

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始建于清末。东至民主道21号院墙,西抵民主道27号院墙,北起南临民主道23院墙。现有小院狭窄,二层小楼,五间平房。23号院(前院)坐南朝北,环境同上,有过道二层,前后两个独立小楼。23号院占地面积510.89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9平方米。25号院占地面积40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43.82平方米。

张廷谔故居

张廷谔于1934年和1945年两次任天津市长时居住于此,旧居始建于民国年间,位于河北区民主道35号,属意租界,总面积540平方米。该楼为二层楼房,砖木结构,带半地下室,前后坡顶,设老虎窗,门厅朝南,上筑阳台,表层与墙隅均仿砌基石筑法。一楼为会客厅,二楼为居室、卫生间等,为意式风格,保存良好。拟采取申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挂说明牌等形式对其进行宣传,在展示意式风格时将其列入,作为一个景点供游览、参观。

汤玉麟故居

汤氏在津有两处豪华住宅。一处在意租界二马路和医院小马路(今河北区民主道40、42号及光明道29号),是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吴毓麟建于1912年的一所高级公馆,1930年卖给汤玉麟。

这所住宅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艺术与装饰都很有特点。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混合结构,毛石勒脚,机砖墙身,部分用花岗石砂浆罩面,局部对称,屋顶平衡,罗马柱式,覆碗穹顶拱券。整座楼房分为两部分:左为二层宾客楼,一层前部突出碗形拱券;右为三层居住楼,楼前大台阶设有汽车跑道。该所住宅共有楼房55间,平房7间,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不包括光明道29号用房)。另一处在法租界霞飞路(今和平区花园路3号),也是一座西式花园别墅,为汤氏1933年购置,共有楼房65间,建筑面积3387平方米。

冯国璋故居

冯国璋旧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52—56号,建于1912年。旧居由奥国建筑师劳本设计,占地面积972.09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欧式楼房,多坡顶。正立面以三层盔顶塔楼为中心,呈对称式布局,两侧各有外跨封闭阳台,上设三角形山花,2004年修复,保存完好。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孟氏家庙

所谓“孟氏家庙”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的意租界今河北区博爱道,建于1912年,是现今保留最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筑。其实是山东章丘旧军孟氏进修堂在津的故居。

“孟氏家庙”为三层砖木结构,东西厢房二层,面阔五间,平面呈“口”字型,四合院格局,正中庭院天井式,正房与厢房檐廊环通,有花牙、额楣与雕饰,门窗皆为圆拱券式,前楼与厢房楼顶后坡作平台,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大胆吸收了中西建筑之长,为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堪称近代天津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袁氏旧宅

袁氏旧宅位于海河东路39号。该楼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其管家袁乃宽以廉价在奥租界金汤二马路(今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海河之滨买到地基一块,占地5.714亩(3109.35平方米)。袁氏旧宅是一座十六至十八世纪德国风格的小洋楼,分主次楼,主楼平面为“L”形三层砖木结构,局部设地下室。从外部看,它的风格是属于中世纪“罗马风格”的演变,掺进了日尔曼民族的建筑手法。集中的堡式平面布局,塔楼高耸,红色的陡坡屋顶,坡面檐口处开设老虎窗。屋顶正脊中间,建造了一座精巧玲珑的采光亭。亭顶是红色,呈扣钟状,系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建造,面外形又比意式建筑增加一道反向曲线,形成德国建筑的独特风貌,在天津建筑中颇为难得。

从内部结构上看,入口处建四层塔楼,门廊方柱与圆柱相结合,底层有大客厅、书房、餐厅等,客廊外有柱廊,二层为卧室。全楼大小房间20多间。主楼东侧有二层楼,上部有一个拜占廷风格的小尖穹顶,与塔楼相互映衬,饶有情趣。屋内筒拱连券,图拱垂直相交或并列。楼梯反向而上,灵便壮观而又有气魄,为德国民族建筑的特色。

程克旧居

程克旧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进步道36—40号,建于1912年。砖木结构两层,带地下室,坡顶出檐,上设老虎窗,平顶上饰瓶式围栏,檐口下彩色瓷砖留存,建筑造型为意大利田园住宅风格。2013年4月7日,河北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河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华世奎故居

北安道3号有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的意式风格的楼,它是当年意租界16座尖顶形建筑之一。此楼建于清末,砖木结构坡式瓦顶,上筑阁楼与老虎窗。一楼迎面为宽敞的大厅,厅两侧的房子里住着佣人。二楼迎面一大间,为主人及家人起居生活及会客的地方。顺着狭窄弯曲的楼梯上到三楼,迎面大间为主人的书房,两侧耳房为艺术作品及文物的储藏室。这座建筑是享誉华夏的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中晚年居住及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地方。

李文田旧居

李文田旧居位于进步道与民主道之间,胜利路西侧。二层带地下室的欧式风格建筑,阳台为半弧形。西侧另有一座二层带通廊的附楼。1920年建成。李文田(1894-1951),字灿轩,河南淩县人。1936年驻防天津时兼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市警察局局长,并一度代理天津市市长。天津沦陷前的1937年7月27日,他召集天津军政要员在此宅共谋抗日大计主动出击迎战并联合签署发布抗日通电,史称“七人军事会议”。在长达15小时的惨烈战斗中,一度重创日军。该楼原为龚心湛旧居,1936年起由李文田居住。

潘毓桂旧居

潘毓桂旧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7号,建于民国。此宅原系鲍贵卿房产。建筑砖木结构,平顶出檐,三层带半地下室,半圆形门厅,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内装饰考究。2006年修复,保存较好。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以德宅邸

杨以德宅邸在意租界今建国道72号,建于民国初年。分前后两楼,前楼为砖混结构,三层带地下室,建筑风格为中世纪拜占庭式,高坡顶,南面为二层空廊,转角用塔楼相连,顶窗也颇具特色。为杨以德在天津宅第之一。

张鸣岐故居

张鸣岐旧居民生路69号楼)位于天津市河北区自由道,现门牌号为21、23号,建于民国。建筑原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后改为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呈“L”字形,墙体红砖砌筑,红瓦坡顶,正面三层为联拱外廊廊柱较细,牛腿承檐,饰花叶形浮雕等,建筑造型优美。2013年4月7日,河北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河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