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戡

更新时间:2024-09-27 16:02

朱复戡(1900年—1989年11月3日),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

概况

60年代由上海迁居山东济南泰安,80年代返寓上海。历任政协山东省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佛教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职。1989年,上海成立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任名誉主席。同年逝于上海。书法四体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朴实,别具风格。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1922年出版的《静龛印集》由吴昌硕题写扉页。后又出版《复戡印存》《朱复戡大篆》《朱复戡金石书画选》《大篆字帖》等。

书法生涯

朱复戡五岁时,父亲命其用毛笔蘸清水在青砖上练字,因为清水在青砖须臾即干,干了再写,便于反复练习。朱复戡幼年时懒,最怕磨墨,所以用青砖,免却磨墨之苦。六岁,从翰林王秉兰学习《说文解字》和《史记》,后又学其《石鼓文》。七岁为上海怡春堂写春联,每对两块大洋,而当时的吴昌硕先生的对联润格是四块大洋。有“七龄神童朱义方”之称。十二岁为日本船写“丰田丸”;为宁波阿育王寺写“大雄宝殿”横匾。

青年时朱复戡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时年17岁,为最小的会员。吴昌硕称其为“小畏友”。

1919年,在北泥桥北京路瑞康里朱宅,一个自称姓张名爰,刚从日本学习绘画回国,在上海“九华堂”看到朱老先生的字画,十分心仪,特来投师。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张大千。当得知朱义方是一位刚刚二十还不到的年轻人时才作罢。

神童朱义方的名字引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总理张蹇叟(美翊)的注意,又得知也同为鄞县人,便四处打听。一次在波宁同乡会询问此事,对方正是朱先生的父亲,便提出相见。当父亲做好了准备,要带他去时,他说:“有人要见我,怎么还得去他那里?”小小年纪,表现出一副清高相。

张蹇叟主动做他的老师,耐心赐教,一直到老师晚年返故里定居之后。朱复戡故居中存有张蹇叟写给他的信近二百封,除了一些要他代书所拟贺件之外,内容多为指导他读书、为艺、做人。朱先生对这位恩师一直恭敬顺从,终生感恩不尽。

张蹇叟老人晚年生活清逸,好交游,出于悉心栽培这位年幼的爱徒,带他会见过许多贤达名流,文坛大家。康有为好客,他的家里常常成为朋友们聚会之地,清茗散香,厅堂宽敞,或漫无边际畅谈,或切磋诗词文章,高雅文风,郁馥芳馨。座上常客有冯君木朱古微(孝臧)、沈曾植(寐叟)、罗振玉郑孝胥徐乃昌(积余)、章乙山等。硕彦雅集,给朱复戡先生良好熏陶,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几案上一只考究的宜兴壶,因爱其精美,不时注目凝视,渐至品茶,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日,学问家们反复推敲字句,他也即兴插言,将拟定的字句,再作更动,口出珠玑,令长辈们拍案叫绝。康有为称赞他:“江南神童,名不虚传。”

1982年1月,朱复戡集中精力,将十余年苦心编著的《朱复戡修改补充草诀歌》定稿,最后书写一通。朱复戡对草书的草法特别重视,对古人也十分挑剔。他曾将《怀素自叙帖》在的不合草书法度的草字定为“错字”——于帖上为之修正,共76字。然后跋道:“伯英草圣,羲献继之,献不及羲,代有定论。怀素书学大令,略窥堂奥,便欲菲薄右军,固是狂僧;然其笔冢,差堪媲美池墨,功力自深,故与伯高、过庭并称唐草三家。…”朱复戡按照原草歌诀的体例形式,增补成《朱复戡修改补充草诀歌》。

1982年冬重建《泰山刻石》。

金石生涯

朱复戡先生一刻不停地在艺术悬崖峭壁上披荆斩棘,奋力攀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朱复戡先生既天资睿哲,又博识覃思。为研艺理,他宵旰夜寐,夜以继日,上穷商周秦汉魏晋,下逮隋唐宋元明清,于艺术真可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无论金石书画,古诗古文古词,青铜古玉,无不精详。兹举一例:泰山刻石历经两千余年的磨劫,仅余九个半字,朱先生极痛惜之,至到先生晚年,凭积年所学,殚精沥血,力复全文223字,引起海内外轰动。还有后来峄山刻石的复初原貌,先生所做的都是前代人所未能及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个世纪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一批批青铜器、古玉器的出土,对古文物的辩识、考证、研究,也相应需要象朱复戡先生这样的大师,是时代产生了朱大师,同时朱大师也融入了这个时代,献身了这个时代。再举一例,秦诏版的出土,如果没有大师的卓识,谁能知此为何物,或许作为废铜扔进熔炉。朱先生临写秦诏版,无有能匹者。秦二世诏版短缺11字,先生研究后曾为之补缺。朱复戡先生对青铜四大国宝《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都作过精深的研究,对古陶文、籀文、砖瓦文、秦汉简牍的研究亦有一家之见。精研勤苦至此者实为罕见。

朱先生曾在一首诗中自述:“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书画刻。闻之先辈谆谆言,书刻先须通金石。青铜白玉石刻画,穷究深研不忍释。跋履山川访名器,博览精鉴识宝物。详证纹饰辨年代,纵观文字溯甲骨。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巾纳。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相识……”。正是先生治学精神的光辉写照。

朱先生一生治学严谨,不务虚声。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提及,当前研究钟鼎文的很少,会写又能识的全国只有二、三人了,其中一人在山东。指的就是朱复戡先生。晚年的朱复戡先生致力于中华青铜文化艺术研究,他将平生收集研究的青铜古玉图纹铭文编著成《商周艺文精华集》。如今放在联合国总部的青铜器“中华宝鼎”鼎内所铸58个大篆文字即为朱先生所书,还有稍后的“诚则灵、灵则鸣”钟、“荣氏宝鼎”、“中华青铜九龙宝鼎”大篆铭文皆出自朱先生之手笔。先生一生尚留下大量的铜、玉、石刻印钮,这些艺术精品仍熠熠生辉,启迪后人,令人仰慕追念学习与继承。

绘画生涯

朱复戡先生的绘画,仅就《朱复戡金石书画选》观之,人物画有《关羽》《锺馗》《李清照》等,山水画有《泰山云步桥》《双烛峰》《西海群峰》等,花鸟画有《牡丹》《荷》《梅》《秋菊》等,禽兽有《鸡》《鹏鵾》《鹤》《相马图》《熊猫》等,题材广泛,意境深邃。写意或兼工带写的作品中,写实的形体与写意的神采相互交融,取西画之长,不失为道地的民族形式的中国画创作。马公愚评价他的国画之“独辟蹊径”,在于以篆书线条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各种体材,“高古雄丽,冠绝前人”。在每幅画上都作一首相关内容的诗题字,以诗配画,富于内涵,是作品的另一特色。

朱先生与刘海粟早年结为挚友,两人先后旅法归来,朱先生应聘为上海美专教授,讲授金石书画。刘海粟主张贯古通今,融会中外;朱先生尤致力于弘扬民族艺术传统,上海美专是建于民国初年富于开创精神的学校,引进西方绘画,也造就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好国画家、书法家、金石家,朱先生等教授的影响极大。

1974年作七绝《题孙育孺画水墨牡丹》,诗后有一段附记:“济宁孙育孺,余执教美专学生,与来楚生黄若舟同班,忽将五十年矣。今楚生充上海画院画师,育孺任中央艺院教授,若舟任上海师大教授,学得其用,皆有成就,甚欣慰也。

七十年代末,西泠印社举行建社七十五周年社庆,印坛名家在杭州雅集。又得与几位美专同仁相聚,分别多年,一旦重会,格外欣喜。适为方介堪寿辰,朱先生赋诗致贺:

昔共美专执教鞭,忽然五十有三年。

西泠重见逢华诞,耄耋延开诗百篇。

《寿方介堪八十》

见故人,思华年,引起对往昔深情的回忆。

马孟容是美专教授中才华横溢的花鸟画家,为他的一幅画,朱自清写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一文。他与朱先生友善,谈起有个弟弟马公愚,学业有成,从永嘉故里初到上海,意欲请作帮助。

1971年,朱先生作《悼马公愚》诗序有云:“永嘉马公愚,字冷翁,与其兄孟容,禀承家学,皆以书画斐声浙瓯。冷翁尤工篆刻,力追秦汉……所作各体书并与刻画,冠绝一时。1925年间,先后来上海,时我与孟容同执教美专,一日引冷翁来,拟在沪问世,嘱为提携。遂时过访,相互切磋,纵谈古今,所见略同。”

朱先生晚年与刘海粟友情益深,还有济南黑白龙、上海黄若舟等美专学生过从较密。至此,美专师生在世者,已寥若晨星。

篆刻生涯

朱复戡先生,一生的篆刻作品难以胜数,尚存印拓近两千张。传世的篆刻集,早年的有《静龛印集》,中年的有《复戡印集》(为缪城汪统刻),晚年的有《朱复戡篆刻》。

朱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早年受到吴昌硕的影响,两人都是诸艺兼擅博通该洽的大师,吴昌硕直到四十五岁之后,作篆刻方蜕变成熟;朱先生十六七岁便发表篆刻、出版字帖。吴昌硕多番推崇奖掖过他,介绍他参加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推荐出版了《静龛印集》,自此一生遨游于艺术殿堂的最上层。

商务印书馆出版《静龛印集》,先生二十五岁,是一部早期代表作,其中有些印尚沿袭明清印风,但也已注目于战国和秦汉遗迹,开始作古玺、拟汉印。《为疁城汪氏刻百钮专集》,完成于五十岁那年,是一部中年时的力作。一部在印坛上崛起高标典范之作。1986年亲自审定出版《朱复戡篆刻》,以中晚期作品为主,也编入一部分早年之作。可据以探究其篆刻创作发展概况。先生还用笔写印,留下大量作品,在他故后,徐葳夫人汇集遗作,主持编辑出版《朱复戡篆印墨迹》,亦逼近印蜕,足以并列共赏。另外未付梓者,遗作尚多。从这些作品,可以见其学养,见其睿智、胸襟,隐含着他心灵的颤动。也有生活经历的痕迹。

先生暮岁检阅以往作品,在一本手拓篆刻集序言中写道:“早期不够成熟,中期精湛不足,晚期苍劲有余。”在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一向以不断否定自我追求提高,终得苍劲浑朴炉火纯青。在两方为汪统刻制的拟古玺边跋上他申明:“混列簋斋《印举》,亦当巨玺,杰出。”“假令簋斋见此,必以为金村出土三代物也”出语极其自信。

一部《静龛印集》可以窥见这位少年艺术家的踪影。标志他早年的艺术水平。

少作“梅墟草堂”及边款《梅墟草堂(读书图)》,款属“壬戌夏百行自刻。”原在《静龛印集》中,后编入《朱复戡篆刻》。梅墟草堂是朱先生早年书斋,堂中读书人正是先生自己。在鄞县梅墟山乡,似在读书,又如静坐遐想。富于古典味的画面,看来正在研读传统的经史文集。是他青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缩影。地灵出才人,梅墟特定的人文环境哺育大师成长。壬戌为1922年,先生已从震旦大学毕业,却最为重视传统文化。指导他读书做学问和临帖学书的老师是张蹇叟老人。悉心培育这位后生,一再要求他用功读书,曾经写道:“多读书,自然有豁然贯通之日……,汝譬如小儿学步之人,老夫为汝引路,然后前途光明,不入黑暗”。早年即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他深为自信地倡扬:“刻印刻什么?学问而已”。他的篆刻作品承载渊博学识与书法功力、才华、睿智。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一印,作于弱冠之年。静坐者,正潜心思考。学养与博闻巧思相凝聚,构建浓郁的审美情趣,塑造了作品的厚度、深度。

静龛以弱龄刻印,直登作者之堂。上海言刻印者,交推吴氏昌硕,其人年已八十,静龛适年十八耳,造诣已浸逼昌硕,时有突过之者。顷日为余刻石数方,客有持示昌硕,阳(佯)赞其能,思以绐之者,昌硕不能遽别,遂致逊词,客相引而笑。静龛天才绝伦,异时成就,殊未有涯矣。

至今保存下来的一张当年张蹇叟为他拟定的篆刻润单,计价高于吴昌硕,在高手如林的大上海,气派独出,技艺精绝,“争胜印人”。

先生篆刻,得力于《石鼓》,也得力于秦刻、秦诏。“秦诏铜量之楼”是一方自用印,印款为缩刻一世、二世诏版。他曾经说:“出土诏版很多,书法优劣可鉴,将好字挑出来,集中写一诏版,则是源于诏版,复高于诏版”。如此摹古,实为创作。先生早年即有“诏版专家”之誉,缘于善学,更因善用。参差错落的诏版特色,显见于他的各体书法,也见于篆刻作品。借鉴古刻,突显个性,形成独到艺术特色。在先生小篆印作品中,之取法于秦代诏版,实甚显著。

得力于商周金文。是先生篆刻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他说:“(听了缶老提示,)我把《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背得滚瓜烂熟,又把《石鼓》、诏版朝夕临摹,有此基础再上溯三代金文”(《怀念吴昌老》《书法》1984.5),从而神往远古,倾注于青铜文化,在拟古玺的领域里,拓开新天地。在他的多种体式的作品中,其拟玺之作,尤其别具风采,为世所重,沙孟海先生作评价曰:“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

先生早年曾经模拟多种书风,稍后,行草书得力于二王,大篆承袭三代,小篆承秦汉。对篆书之精熟,正直接有益于他的篆刻。

个性强烈的拟古玺作品,形式上取法商周古玺,用字与他风貌独出的金文书法相近,成就了作品的独特精神。马国权《近代印人传》中对朱先生作品评价曰:“金文喜作商末周初之体,气势雄劲,凝重浑穆,每以增点填实及加重捺刀之法调节字之重心,或将笔画改正为斜,变直成曲,易方为圆,而挪移偏旁,变正为反,易左右或为上下,亦常用之,非彝铭烂熟胸中,不易为也。而作书之巧于虚实浓淡、收放,妙于长短相间,屈曲绕缭,大阖大开。虽至耄耋之年,仍气吞斗牛,阴刚之气慑人心魄,揆诸历代书法大家,亦不多见。”其篆刻美学主张,一如对于书法,笔写的字与刀子镌刻的字具有共同的精神品格。

造谐精深的书法家作篆刻,必然注重书写效果,重印文布局精到的安排,挥刀镌刻,只是表现手段。刻印一生,到晚年有印文曰“挥将寸铁刀如笔”,刻字上石,将篆刻刀视为“铁笔”,以刀代笔,“有刀如笔”,似在印石上写字,写出生动的富有感情的线,写出婀娜多姿变化不穷的字形,写出磅礴浑穆的气势。

精通古文字学是作篆刻的前提。朱先生从蒙学之年着意练字,他的述艺作古风《白头吟》,开篇写道:“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金石刻(后改为‘书画刻’。)闻之先辈谆谆言,刻石先须通字学(后改‘书刻先须通金石’)。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先须通字学”,一个“通”字,谓深究,谓精研,谓博通,深有分量。由许氏《说文》入手,弄通六书,证古文字之演变,对于古代文字,以致将《说文解字》的九千三百多字,“连首带尾腹中纳”。在刻印之初,力攻这种扎实的基础学问。所作篆书和篆刻文字结字精确审慎,经得住文字学准则的检验,作篆刻印同时,尤重古代文字研究,解决了古玺印用字的诸多难点。

气势磅礴和内涵丰富造就感人的效果。他一方面视篆刻为“小玩艺儿”,可信刀立就。又格外重视这种艺术形式,在方寸天地里极其投入地精心创作,展现智慧,完美的形式,可见其人,可见其心,博大的襟怀,铸就璀灿的篆刻艺术作品。

学识融入篆刻,虽方寸天地,却容量醇厚,品位至高,就印文论,大凡吉语印多词语讲究,意蕴深邃,余味隽永,发人深思。

“我得无诤三味,人中最为第一”,亦印文、佛像和楷书铭文相互结合之作。这类作品,图文相辅,更见书、画、刻的功能。是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富于创造性的表现形式。

多字边款为先生之所长,如缩刻《石鼓》全文、缩刻秦代二诏,皆工程浩繁,喜欢在边款上做文章,边款重于印文,起自于先生早年,以此大大扩展了印章边款的容量,丰富了边款的形式、内容,显见书法功力。较之印文,他甚至花费更大精力镌刻款识。

苍劲浑朴,雄强茂穆,气派博大是朱派篆刻总的风貌,如“猛士如云唱大风”一般的气势,充沛的生命活力,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感染力,震撼力。此外作品中也不乏娟秀工稳之作,具有另一番审美品位。

《静龛印集》为早年印风作结。古玺“沪战劳军文物”作于三十八岁那年。“疁城汪氏忒翁之玺”,作于五十岁时,标志着个性印风的形成。与他晚年拟玺作品面目接近。较之他的书法,篆刻风格定形较早。

大气磅礴,先生治艺,讲究气派,乃个性气质使然,见于他的书法,也见于所作篆刻,表现在拟古玺,也显现于拟汉印。

和谐统一,以诸体篆书字刻印,皆笔势谐调一致,体势统一,绝无相悖之处,先生作印,最重于此。他谙熟六书,结字繁复多变,得心应手为之。

生平年表

1902年 一岁 9月30日,旧历八月二十九日生于上海。乳名阿兰。后取名朱义方,字百行,号静龛。

1906年 五岁 在父亲朱节镛的指导下,用毛笔蘸清水在青甑(俗称练字砖)上写《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

1907年 六岁 从东北籍翰林王秉兰习《说文解字》,写小篆、石鼓文。

1909年 八岁 2月,在上海怡春堂扇笺庄写春联廿余幅,被购一空。春,写石鼓文集字联,款署“七龄童子朱义方”,被吴昌硕誉为“神童”。

1910年 九岁 入“上海湖州旅沪公学”读小学。

1911年 十岁被寄居其家的戴季陶剪掉辫子,被迫“革命”。此时,居上海凤阳路三家园。

1913年 十二岁 为宁波阿育王寺书“大雄宝殿”擘窠书匾额。

1917年 十六岁 下半年,在黄楚玖创办的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现场挥毫表演,写石鼓文集字联,仍然款署“七龄童子”,“神童”名声大振。 是年,扫叶山房出版《全国名家印选》,收有篆刻印章。

1918年 十七岁 春,从师浙江三杰之一张美翊。夏,书石鼓文集联“赋是扬雄敌,诗传谢眺清。”上联钤朱文“紫阳后裔”起首印,落“集北宋本猎碣,戊午年夏”款,左下钤白文“雄翰”印;下联落“子训朱义方”款,钤朱文“义方之印”、“子训金石书画”。九月,随张美翊赴杭州,张力劝在灵隐寺出家学生李叔同还俗。识弘一法师

1919年 十八岁 “上海中法学堂”(今上海市光明中学)毕业,通法语。由吴昌硕介绍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为最年轻的会员。经常与吴昌硕一同出入艺术圈,时称“一老一小”。张大千从日本回国,在上海“九华堂”见其书画篆刻,误认为是老先生,登门欲拜师。转而介绍张拜曾熙为师。喜李梅庵书,仿之可夺真。

1920年 十九岁 4月,为孙中山秘书杨苍白刻“杨庶堪印”印。6月,由张美翊介绍访李梅庵,学《流沙坠简》。写《大代华岳庙碑》《爨龙颜碑》《爨宝子碑》。7月,在戴季陶、张静江等人合股经营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场务科长。此间,别署“朱公陶”。张美翊赠《聪训齐语》《劝戒录》《薛星使全集》命读。并指导读《古文观止》《左传句解》。写《道因碑》。八月,由张美翊介绍访金石学家方若。12月,为“商报馆”书招牌。冬,为戴季陶刻“季陶长寿”印。集石鼓文“鲤简”,印自用信封。是年,写《泰山经石峪》。为张美翊捉刀书“东林庵”。遵张美翊嘱,仿郑孝胥字体书《云龙颂词》。日读《戏鸿堂帖》。

1921年 二十岁 6月,杨庶堪为书纨扇,褒扬其篆刻,中有“造诣已浸逼昌硕,时有突过之者。顷日为余刻印数方,客有持示昌硕,佯赞其能,思以绐之者。昌硕遽不能别,遂致逊词”之语。张静江以山水为绘此扇背面,上款“静龛兄”。冬,为“乐勋先生”作书,款署“朱艺舫”。用沈曾植字体题国画家熊松泉国画《豹》:浓墨奔怪石,寒藤挂古松。是年,为题襟馆住会馆员国画家俞语霜刻“归安俞原”印。为国画家李祖韩刻“左龛”印。篆刻作品陈列于任堇等主持、于右任等人参与的“停云书画社”。用《爨宝子碑》体书“静观”二字。钤印“阿兰哪行”。此时,居上海北泥城桥北京路西首瑞康里四弄765号。

1922年 二十一岁 年初,辞去上海交易所职务。4月,为湖南省军政府督军、书法家谭延闿刻上好鸡血石“谭延闿印”印。为袁世凯家臣步林屋刻“林屋山人”肖形印。5月,在宁波后乐园薛楼(今宁波中山公园一部分),用符秦《广武将军碑》字体,为张美翊藏西晋太康年九月九日砖砚刻砚铭。张美翊遂后为题《太康九月九日砖砚铭拓本》,中有:“使冬心、叔未诸老见之,当畏此后生”之语。31日,为张美翊书斋名“渌绮阁”,张以之印自用信笺。6月,绘一佛像坐于芭蕉叶上,印自用信笺。宁波“栎亭”建成,遵张美翊嘱,用篆书为张美翊捉刀书楹联:古社仍称栎,长塘此筑亭。为国会参议员王正廷捉刀书楹联:北渡萦同来远水,南塘迢递耸长亭。用褚遂良体为国会众议员张申之捉刀书楹联:莫管是非争唱中郎曲,且安行旅重寻大隐居。用瘗鹤铭体为浙江某厅林厅长捉刀书楹联。7月,供职上海总商会,为副会长方椒伯助手。张美翊为代定《朱义方书画篆刻润例》:“……堂幅四尺四元……画润照书例加倍,篆刻石章每字一元……”。书宁波阿育王寺利宾塔院联。月底,用吴昌硕篆体书《栎亭记碑》碑额。8月,浙江三杰之一冯君木为题《太康年九月九日砖砚铭拓本》,中有:“朱生义方,天才骏发,临摹碑版,下笔既似又工,刻石、秦玺、汉印,往往乱真,年未二十,驰誉海上,奇花珠树,诚可宝而爱也……”之语。写折扇,似沈曾植,参以吴昌硕法。张美翊为书:“……今朱生百行,唯余知之。然海上遗老,如吴缶老诸公皆折辈行与交,弱冠得此,原是不易,愿力追古人,以副诸老期望。”九月,用《西岳华山碑》字体为上海明华银行集“明华万岁”四字,明华银行以之造笺纸。10月,与沙孟海等人为宁波大咸乡赈灾捐书画多幅。11月,沙孟海自甬来沪,遵张美翊嘱,引沙去题襟馆访吴藏庵,不遇。12月,沙孟海来书,请为导引访吴昌硕,引沙至吴寓,沙得从师吴昌硕。国会参议员王正廷将赴京任黎元洪大总统政府的国务代总理,欲携其赴京谋事,以家训“一不作官,二不经商”婉谢。是年,上海永丰公所开幕,与王正廷合作书联(王撰联、朱书)作贺。为金石书画家钱瘦铁刻“瘦铁长寿”印。为张美翊刻“张美翊印”印。为张美翊之子,古墨收藏家、钱币学家张炯伯刻“张晋之玺”印。

1923年 二十二岁 1月,袁克文为题:“派兼浙皖”。2月,由俞左庭作保人,张炯伯作证人,供职于“上海通商银行南市分行”。5月,得张美翊函:“……屡展贤(指朱复戡)所摹石鼓,鸾翔凤翥,异于王虚舟、钱十兰墨守;亦非邓完白吴昌老之变态……今贤以容易出之,殆天授矣。”开始用青田石缩摹石鼓全文。6月,为张美翊捉刀篆《宁波佛教孤儿院功德碑》碑额。(浙江三杰之一陈屺怀撰文)。10月,由张美翊介绍,识金石学家顾鼎梅。11月5日,在宁波鼎新街30号与张美翊的外孙女陈纫梅(1906—1996)结婚。冯慰曾、陈葵卿二人为男宾相。是年,为张美翊绘一佛坐于蒲团上,题写小篆:无量寿佛无上妙法。张美翊以之印自用信笺。

1924年 二十三岁 11月,用魏碑字体书《上海四明公所南、北厂建置碑》。(慈溪葛恩元撰文)。是年,张美翊卒。

1925年 二十四岁 2月,长子朱右隆(全武)生于上海宝隆医院。4月,为《近代名贤印选》题签。(史喻龛序、孔昭钫序)。7月,学王原祁山水,得其神形。罗振玉为节临《克鼎》,上款:百行仁兄。此时,居上海白克路(今凤阳路)。

1926年 二十五岁 2月,由吴昌硕推荐,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静龛印集》。(罗振玉题签、吴昌硕题扉叶)。 作国画折扇《桃花园图》,款署:伯行;钤印:静龛。

1927年 二十六岁 6月,得钱瘦铁题赠照片:“百行道兄惠存,丁卯五月缶老父子避乱西泠”。照片中人:钱瘦铁、吴臧堪、吴昌硕、步伊(瘦铁妻韩秀)。夏,购进口轿车“斯蒂派克”。车体为流线型,车身为枚瑰紫红色,车顶为黑色,八只汽缸,车牌号为9899。11月,吴昌硕卒。12月1日,蒋介石宋美龄结婚,因宋美龄要用红色车辆结婚,而蒋宋两家车辆皆为黑色,故通过中央银行副秘书长范鹤言(朱的内兄,姓陈,过继给范家)借用朱的车结婚。

1928年 二十七岁 8月,蒋介石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兼海陆空总司令,欲请为国民政府秘书长,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邵力子亲抵上海来请,只随邵去南京游玩,而婉言谢绝秘书长之职。是月,在南京识武术家万籁声。是年,应刘海粟之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此间,书喜倪元璐,尤喜黄道周,刻“黄门走狗”印多方。班中学生有贺醉樵、黄若舟(济才)、孙育孺、吴个纯等人;旁听生有美专学生来楚生施南池(翀鹏)等人。为宁波中美合作的“华美医院”书招牌。

1929年 二十八岁 上海美专教授马孟容引其弟马公愚来,识公愚,为终生挚友。马公愚曾谓朱:“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得秦铜量,完好无损,通身作松花绿色,上有始皇诏,二世诏,文字精绝,笔气雄阔。因以“秦诏铜量之楼”颜斋名,刻“秦诏铜量之楼”印,边款缩摩秦两诏。

1930年 二十九岁 2月,长女朱萍凡(凤栖)生。六月,复戴季陶函:“削足适履,吾不为也……吾自知此种性格,与官不宜……”谢绝为官南京国民政府。秋,自结印集《静龛印誊》。是年,由戴季陶授意,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得委任状及国民革命军戎装、配剑。

1931年 三十岁 3月,自订《静龛润例》。夏,为篆刻家张鲁庵刻“张英珍藏”印。11月19日晚,与友人在陆小曼家跳舞,陆床头德国造玻璃镜突然无故坠落粉碎。是夜,玄想诗人徐志摩噩耗传来,朱为张罗徐志摩的后事。是年,为篆刻家陈巨来刻“安持精舍”印。冯君木卒。此时,居上海白克路永年里(今重庆南路)。

1932年 三十一岁 孔祥熙代表国民政府赴美国向“毛根韬”借款购备械弹为抗日用,行前用三千元买上等翡翠求刻。为篆“毛根韬”,由周渭泉用机器刻成。此印孔祥熙送出后,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艺术家朱义方为美国人刻印。国内大企业家争相仿效,纷纷购上好翡翠,通过荣宝斋请朱刻印,润金每字三百银元。大亨黄金荣花费350万银元,占地表200余亩,建成黄家花园,请为写“黄家花园”匾额,润金50银元。自结《朱义方自用印集》。为行政院秘书长曾仲鸣刻“曾仲鸣”印。

1933年 三十二岁 次女朱小凤生。得“宋岳将军印”。

1934年 三十三岁 题自藏秦汉印蜕《秦汉印选》,款署:秦戡。法租界法国人督察长赠银质“布郎宁”手枪一只。朱的盟兄金龙章(小军阀)借走此枪,金部下持此枪抢劫霞飞路新华银行,一被捕匪徒恰持此枪。捕房捕朱,朱逃脱。幸得捕房刑事律师严志超,首席大律师费庸珍,书画家翁瑞午陆小曼夫妇等人多方打点营救,最终以罚金300银元,法国房东太太交保金5000银元(以房契为抵押)了事。此时,居上海重庆南路大陆坊31号。

1935年 三十四岁 冬,作《七律·悼文霞并序》《采桑子·悼文霞》。是年,次女朱小凤夭折。

1936年 三十五岁 春,为画家孙鸿(雪泥)的“生生美术公司”摹“延年飞鸿瓦当”图案,并题写小篆“生生”二字。孙雪泥以之造笺纸。孙雪泥编印《生生团扇日历》,收有陈小蝶贺天健、朱义方(款署、钤印均:秦戡)等人诗并书。为《生生团扇日历》题签,款署:白赢;钤印:鄞朱方玺。秋,为杨庶堪所藏周初“鸡骨白黄玉大钺”摹国画折扇《黄玉大钺图》,作并题《七律·黄玉大钺歌》,钤印:白婴。杨庶堪书折扇以报,上款:白行兄。

1937年 三十六岁 8月,作线描《白描刀币》,自题:国族兴亡,匹夫有责,我备此刀,即以杀敌。秋,为无锡瘦竹居主人钱律藏《陶文精华》释文、题签。自结《静龛印誊》,钤印:紫阳。10月,刻“沪战劳军文物”印。边款:廿六年,“八·一三”日寇侵沪,我军忠勇抗战,艺术界同人发起慰劳将士书画展览会,以表赤忱,凡爱国同胞所购各件,得盖此印。款署:风戡。11月,上海沦陷,避入法租界。是年,将为鉴定收藏家、京胡演奏家何阮山所刻数十方印结为《静龛印稿》(今佚,仅存零星印蜕)。此集中印特精,多为单刀冲刻,一刀便恰到好处。编写《说文古籀增补》,已成六卷(原计划共八卷)。作《浪淘沙·有怀》。此间,斋名:风满楼;别署:风满楼主。

1938年 三十七岁 6月,与王师子、田寄苇、吴湖帆马公愚孙雪泥商笙伯张大千贺天健郑午昌、张恂子、褚民谊、应野萍等人为“红豆山庄主人”徐秋澄订润鬻书画,所得款为救济灾民。是年,自结印集《鸿爪》。逃难去武汉,途经大别山,丢失《说文古籀增补》手稿。作《采桑子·无题》。

1939年 三十八岁 颠沛流离于大别山、武汉、南昌一带。曾被兵匪刘琼部所挟持,拜为“军师”、“参谋长”。后因日军包围,刘逃,朱得脱。复遇土匪,被洗劫一空,险些丧命。唯有一金皮带扣土匪不识而得存。幸遇一小老板刘文清,知朱名,帮朱鬻画,聚盘缠回武汉。

1940年 三十九岁 坚辞武汉日军委任的伪武汉地区“书画会”会长。

1941年 四十岁更名朱起,号复戡。书专学二王。作《七律·落拓》。

1942年 四十一岁 上半年,武汉报界编辑金陆戈在报上为刊登书画篆刻,一时引起轰动,当地文人墨客竞相投诗著文以赞。作《七绝·武汉报刊登拙刻一时名流竞投佳什原韵步和》二首。下半年,美军飞机轰炸日军占领的武汉,被落于距身一米处的一颗定时炸弹震昏,险些被炸死。

1943年 四十二岁 拟回上海,乘船落水,几乎被溺死。

1945年 四十四岁 冬,得画家、诗人周炼霞诗函,中有:“知晓王孙行路难”之语。作《七绝·答紫君》二首寄报。

1946年 四十五岁 春,回上海。跋《文氏停云馆法帖》,款署:伏堪。6月,作国画折扇《观曹将军画马》,自题:“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款署:凤戡。7月,自题《观曹将军画马》,中有:“比来生计逼人”之语。11月,张大千为作《朱复戡先生润例》:“大千漫游南北,数十年来,所见近代名家书画篆刻,能超越时流,直入周秦两汉晋唐,融合百家。卓然开一代宗风者,唯朱君一人而已……”。是年,得张大千所赠癸未嘉平刊于成都的《大风堂摹唐人壁画》第一集。为张大千作行书折扇:丹青不知老将至,我谓富贵如浮云。款署:复戡;钤印:朱起。此时,居上海嘉善路449号万豫新酱园楼上。

1947年 四十六岁春,为周炼霞藏,郑慕康孔小瑜作图,冒鹤亭参于其事的《螺川雅集图卷》作并题《七古·螺川雅集图卷》。10月,作《七律·紫君生日并序》。秋,作《七律·偕紫君同赴春宴大醉而归》;《五绝·七夕》。 冬,作《金缕曲·代简陈定山》,由许立言代致陈小蝶。

1948年 四十七岁 春,作《七绝·春寒》二首。5月,作《七绝·食粽》二首。9月,作国画《训马图》,款署:复戡;钤印:虎闓。秋,作《七绝·题百蝶图》。冬,作《五律·题岁寒三友图》。是年,跋《馆本十七帖》,抑献扬羲。款署:复戡、伏堪、朱起、静龛。始注意孙过庭五合得器说。

1949年 四十八岁 5月,作《七绝·苦雨》。秋,汪统用上好田黄、鸡血石近百方请刻印,始为刻。为金石书法家马公愚刻“马氏公愚之玺”。冬,作《七绝·雪夜》。是年,在徐郎西华山路寓所的“古琴会”中识与金石书法家高式熊

1950年 四十九岁 2月,跋《冠军帖》。秋,为汪统刻印事毕,所刻印结为《为疁城汪氏刻百钮专集》。款署:朱起。(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西泠印社印谱丛编、近代名家系列,选编易名为《朱复戡印存》)作《七律·为汪统治印》。 是年,应上海市副市长盛丕华邀,于市政府会见陈毅市长。陈请刻印,为刻“陈毅之玺”、“陈毅”印。

1951年 五十岁 4月,马公愚为《为疁城汪氏刻百钮专集》作序:“余生平最钦服唯老友朱君复戡,君渊博多才,工诗文,精金石,擅书画,精研六书,饱揽群籍,融会贯通,识力兼臻,凡有所作,无不古浑秀穆,度越前人,别开蹊径,自成宗派,实千年来一人而已。吴仓老视为小畏友,良有以也。”秋,为朱酇卿藏,赵叔孺画,冯君木、况夔笙题诗的《夜来香螳螂图》作并题《五古·题赵叔孺画并序》。是年,葛啸庵为《为疁城汪氏刻百钮专集》题签作《复戡印集》。为“仰苏先生”作国画折扇《松树》,背面书魏碑。款署:伏堪;钤印:朱起。

1952年 五十一岁 作《五古·赋别婴娘》。

1953年 五十二岁为李佩成刻“春秋馆”印。款署:复戡。作《七律·赠李佩成》。

1954年 五十三岁 8月,参加陈毅市长授意、上海市文化局在绍兴路举办的“美术工作者学习班”。作毛泽东主席像国画《万岁》;作国画《列宁像》;作黄山清凉台松国画《风霜而不凋》。12月,作国画《花木兰》,并作《七律·花木兰》。 是年,医学博士丁惠康在陕西路延安中路儿童剧场(原金门大戏院)对门设“朱复戡篆刻工作处”。为画家孙雪泥题《雪泥诗集》。作《七绝·清明郊游》。此时,居太原路311弄1号。

1955年 五十四岁 作品参加上海市、全国美展。作品参加“中国当代书法赴日展览”。参加上海市政协“社会贤达组”。刘海粟函请刻“海阔天空”、“真手不坏”二印。此时,居华亭路71弄13号上房花园。

1956年 五十五岁 8月25日,于《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谈谈印章艺术》。10月,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备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笔名印谱》收有:“尤刚”印。

1957年 五十六岁用程派八剧作《七律·挽程砚秋》。为马公愚书大草折扇《苏武牧羊》。

1958年 五十七岁 9月,应山东省政府邀请,在济南,设计“山东省工业交流展览馆”。刘德纬曾参与接待工作。秋,作《七绝·无题》;《七绝·忘归》。是年,作《七律·济南行》;《七律·四项指标大跃进》。

1959年 五十八岁 5月,担任“山东省农业展览馆”总设计兼绘画组长。9月,作《七律·别海上诸友好》;《七律·京沪道上有怀》。是年,书珍珠泉彩门牌坊大匾“珍珠泉”。书山东省农业展览馆正门大匾“山东省农业展览馆”。在北京,会见荣宝斋总经理侯凯、画家许麟庐。会见民盟中央主席章伯钧。在军事博物馆作国画《工程兵王庆松舍身救大娘》。作《七律·述怀》。

1960年 五十九岁 8月,作《七绝·赠青年饭店》。10月,“农展馆”工作突然停止,人员解散。是年,作《七律·赠沈鹤臣牙医师》。 为“李清照纪念堂”作并题《七绝·题李清照纪念堂画像》。为“辛弃疾纪念堂”作并题《七律·辛弃疾纪念堂》。 主持山东省农林厅主办的“山东省美术教师、美术工作者学习班”工作。负责课程编排,教授国画、书法、油画、设计、图案等课。作《七古·白凤吟并序》。

1961年 六十岁 2月,作《七律·游趵突泉》。四月,作国画《李清照》。春,由山东省政府拨经费,在泰安岱庙主持“天贶殿宋代壁画”临摹工作。夏,作《七律·望岳》;《七律·游岱》;《五律·雄巍》。是年,作《岱庙天贶殿壁画临摹工作书草案》,对岱庙天贶殿壁画作初步考证。此时,居泰安岱庙汉柏院。

1962年 六十一岁初春,为故宫博物院藏《辛卯卜辞》《黎鼎》《始皇诏版》《二世诏版》等四器拓片题跋。4月25日,《大众日报》发表大篆书法作品。7~8月间,在青岛,参加山东省主办的“全国名家国画交流展览”会议。为与会者李苦禅崔子范王雪涛亚明俞剑华钱松岩陈大羽等十余人刻印。为画家王雪涛作并题《七绝·题王雪涛画牡丹》。8月,作《七律·游牡丹江镜泊湖》。9月,跋《淳化阁帖》。10月,注释《淳化阁帖》。10~11月间,应黑龙江省文联程甲锐主席邀,与于希宁陈维信赴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美协、山东省美协主办的“山东省朱复戡、于希宁、陈维信国画篆刻书法展览会”。郝石林曾参与接待工作。是年,用梅派八剧作《七律·悼梅兰芳》。作《七律·东北展访归来赋寄诸友好》;《五律·梦见马公愚》;《七绝·镜泊湖》;《七律·题画牡丹》;《七古·白头吟》。

1963年 六十二岁春,作《五律·登岱》;《七绝·瑶池春色》;《七律·登泰山》;《七绝·红门晓日》;《七绝·龙潭飞瀑》;《七绝·古松筛月》;《七绝·古松望人》;《七绝·烛峰参天》;《七律·看泰山雄伟古代建筑有感》;《清平乐·泰山》。秋,作《七律·怀孙雪泥》。是年,作品参加山东省美展。作《五古·哀赤羽》;《七律·徂徕山起义廿五周年》;《七律·悼洪涛将军》。

1964年 六十三岁上半年,被山东省政府安置在山东省泰安县政协工作。8月,辽宁省博物馆函请收藏书法、篆刻。

1965年 六十四岁书法、篆刻作品十一件出国展览,作《七律·篆刻书法出国展览赋此送别》。作《七律·题赵悲庵吴缶庐画蝶》;《七绝·蜡烛》;《七律·自沪回泰知好相送有感》;《五律·冷开水》;《五律·去沪访徐朗西竟归道山志哀》;《七律·孙叔璠退休述怀》二首。

1966年 六十五岁“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批斗、游街、抄家。此时,居泰安县委南门宿舍南屋。

1967年 六十六岁 夏,作《七古·雏雀吟》。是年,作《七绝·题关有声郑文洁结婚纪念册页并序》;《七绝·油氽花生》。

1968年 六十七岁 春,作《七律·未晚》。

1969年 六十八岁 秋,作《七律·离沪十年有感》。是年,作《浪淘沙·有怀》、《蝶恋花·有怀》寄周炼霞

1970年 六十九岁 作《七律·欢呼我国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三首。

1972年 七十一岁 5月,作《七律·悼马公愚并序》。

1973年 七十二岁为刘海粟书寿联。8月24日,得刘海粟函,中有:“赐书寿联,为摹鼎彝,以示大法,笔墨之间,渊然有思,醰然有味,游神于三代,冥心于造化”之语。同时寄赠一九六六年夏所作《芭蕉图》为报;并寄《水龙吟·铁骨红》词一首索和。9月,作《水龙吟·刘海粟画铁骨红题词索和即步原韵》。秋,作《七绝·冒风雨看电影》。是年,作《七律·勉儿女》;《五律·生日》;《七律·严冬家居》;

1974年 七十三岁 3月,作《七绝·勉刘承闓弟》。春,作国画《牡丹》。初夏,跋宋仲温、陆居仁、康里子山释怀素草书。是年,为画家孙育孺作并题《七绝·题孙育孺画水墨牡丹》。书法作品参加新加坡美术展览。

1975年 七十四岁 春,作《七绝·答孙育孺弟》。

1976年 七十五岁 4月,函刘海粟:“久不通音问,怀念之极,草书堂幅急就之作,恐难当意。张幼微《水龙吟》及《长松两鹰歌》调整后反映如何,愿闻批评。天时转和,想心情舒畅,身体健康,以心为颂。匆此肃上海老大师。弟复戡顿首。伊乔夫人均此。五一前夜。”作《七绝·怀念毛主席领导大革命》;《七律·悼念毛主席周总理》;《七律·别南屋》。作国画《五花马》。

1977年 七十六岁春,作《水调歌头·和罗慷烈教授祝刘海粟八十晋二寿》;《七律·观省武术队表演》。5月13日,遵刘海粟函嘱,作《金缕曲·刘海粟来书嘱步韵上从碧老人张伯驹八十寿》。《水龙吟·和刘海粟》。函刘海粟:“海老大师:别来百冗纷集,《金缕曲》今始报命,歉仄良深。《水龙吟》亦写就尘教。匆此不尽,祗颂健康。弟复戡顿首。伊乔夫人均此。”夏,作《五律·怀沙孟海》。9月,作国画《唐人诗意枫桥夜泊》。得沙孟海三十日函,中有“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之语;并请刻“沙文若孟海之玺”、“包稚颐玺”印。秋,作国画《屈子行吟图》。

1978年 七十七岁 2月,作并题《七绝·勉侯学书弟》。作《七绝·赠侯筱珩诗翁》。作国画《关山飞渡》。9月24日,《大众日报》发表草书《七绝·粉碎四人帮》。10月1日,《大众日报》发表:“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篆刻一方。1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书法选》收有草书:“毛主席词十六字令三首之一”作品一幅。是年,《朱复戡大篆》山东拓本面世。

1979年 七十八岁 2月,题“吴昌硕自用印集”。春,作《七绝·陈孟中弟调穗》。题“孙过庭《书谱》释义”。4月15日,致函沙孟海,嘱为代询西泠印社拟出版《朱复戡印谱》事。5月21日,得沙孟海复函,具言出版事宜,并邀南游。是年,西泠印社七十五周年大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理事。作《七绝·述怀》。肺部透视发现有核桃般大小的阴影,初步诊断为肺癌,回上海治疗。此时,居上海胶州路170弄6号。

1980年 七十九岁 1月6日,得杭州大学周采泉教授函,中有“沙(孟海)老谓艺事不得不让阁下出一头也”之语。春,为沙孟海所藏《若榴花屋师友札存》题签。5月,作国画《飞鹰图》。夏,为“蒲松龄纪念馆”作并题《七绝·蒲松龄纪念馆补壁》。11月,为日本著名篆刻家梅舒适刻“梅舒适”印。为香港著名篆刻家马国权刻“马国权”印。是年,《山东画报》第十期发表草书《七绝·粉碎四人帮》。

1981年 八十岁《山东画报》第十期发表隶书作品。12月6日,《大众日报》发表草书《七绝·游济宁太白楼》。是年,作《七绝·寿方介堪八十》。

1982年 八十一岁 1月,《朱复戡修补草诀歌》定稿。(1992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1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署名“雨露”的文章《朱复戡的笔中情》。是月,《朵云》第四集发表中国画《鹰》《熊猫》。是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书法集收有:“雨后复斜阳”、“别来无恙”、“等闲百了少年头”篆刻三方。

1983年 八十二岁春,《草书千字文》定稿。(1992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6月,《补阙秦泰山刻石》定稿。(1995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8月25日,《羊城晚报》发表署名金介武的文章《重建秦始皇泰山刻石》。报道《补阙秦泰山刻石》在山东省泰安刻成。9月9日,《文摘报》发表署名明朗摘录的《重建秦始皇泰山刻石》。秋,为陈寿荣刘云鹤编《现代印选》作序;《现代印选》收有“孺子牛”、“学到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孟海沙文若之玺”、“白龙书画”、“鲁萍之玺”印章六方(该书1990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12月3日,《杭州日报》发表《七绝·游西湖》两首。是年,《美化生活》第五期发表署名亓小平、张言《艺术的乐章在无声中展开——记著名金石书画家朱复戡》。作品十幅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部分知名高龄书法家作品联展”。

1984年 八十三岁 2月,作国画《白梅红梅》《敦煌供养人》《持尊宫女》。3月,作国画《相马图》《花木兰从军》。作《七律·赠许可》。5月24日,《羊城晚报》发表署名予摘的文章《朱复戡修补泰山刻石》。是月,创作国画《公鸡》《丹顶鹤》《重彩泰山望人松》。6月21日,《文汇报》发表署名王维友的文章《泰山刻石重新镌刻》。与刘海粟夏伊乔合作国画《风骨之范》。6月30日,《团结报》发表署名钟风的文章《记恢复艺术青春的朱复戡》。书法作品一件参加光明日报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庆祝光明日报创刊三十五周年《现代中国书画展览》”。9月15日,《大众日报》发表行书《七绝·怀旅台亲友》。9月28日,《大众日报》发表:“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运昌盛”、“祖国万岁”篆刻四方。是月,作国画《熊猫》《望人松》。秋,作国画《泰山双烛峰》。作《五绝·济南南郊宾馆》。作《七绝·吴昌老一百四十周年纪念》。11月,作《七绝·赠济宁市文联》。是年,应邀在《书法》第五期发表文章《怀念吴昌老》。同期,发表署名瓶研的文章《神游三代冥心造化——记朱复戡先生》。香港《书谱》第一期发表隶书作品。《文化生活》第四期发表署名雨露的文章《被遗忘的一代宗师——记金石书画家朱复戡》。

1985年 八十四岁 2月21日,《解放日报》发表朱复戡、刘海粟夏伊乔合作的国画《风骨之范》。是月,设计并书铭文的“荣氏鼎”在上海铸成。3月,作国画《墨梅》《荷花》《泰山黑龙潭》。春,作国画《菊花》《白描牡丹》《三牛图》《黄山西海》。5月3日,《文汇报》发表署名何国栋的文章《朱复戡与雅歌集社》。5月11日下午二时,上海交通大学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在无锡梅园举办“朱复戡教授从艺八十周年金石书画预展”。是月,作国画《清荷》。6月2日,《大众日报》发表行书《七绝·贺山东省政协五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是月,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华文化复兴公司铸成的铜鼋题写大篆“震泽神鼋”,该铜鼋置于太湖鼋头渚。7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行书题字:“荣氏宝鼎揭幕捐赠仪式”。12日,与市政协副主席唐君远、董寅初,市社联主席罗竹风等出席“荣氏宝鼎揭幕捐赠仪式”。夏,作国画《法国女郎》。8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署名谷苇的文章《张大千拜师》(述张大千早年来拜师之事)。10月,得郑逸梅十六日函,中有“兹有恳者,弟喜收罗名人书札,能否拨冗赐一玉复”之语。是月,设计的“诚则灵”铜钟、铜簋在上海铸成。设计并书铭文的“中华宝鼎”在上海铸成。12月24日,《深圳特区报》发表国画《松菊图》《草书千字文》片段。是年,在杭州与钱君陶叶露渊合作大幅国画《劲松图》。香港《书谱》第四期发表署名刘云鹤的文章《邓散木拜师趣闻》(述邓散木早年来拜师之事)。《补阙秦碣石刻石》定稿。(1995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6年 八十五岁 1月,在深圳举办“朱复戡教授金石书画展”。4月,《补阙秦峄山刻石》定稿。(1995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春,与学生侯学书合作,书《香港宝莲寺赠美国夏威夷虚云寺佛教巨钟铭文》。作国画《太白醉酒图》。5月,作国画《关羽拖刀计》。作《七律·登衡岳遇雾》。6月2日,《大众日报》发表行书《七绝·衡阳行》。6月18日,《文汇报》发表行书《七绝·衡阳自行车厂改革》。是月,作国画《钟馗》。7月,西泠印社出版《西泠印社社员印集》收有:“葳娘”、“沛国朱氏之玺”、“孺子牛”、“用祈眉寿”、“花好月圆人寿”篆刻五方及边款三幅。作国画《飞瀑图》。夏,书每字三米见方的擘窠书:“云海饭店”。作《七绝·题黄若舟新著》。作《五律·游绎山》。10月1日,台湾《印林》第五期第七卷出版《朱复戡专辑》。秋,作国画《富贵图》。是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朱复戡篆刻》。(沙孟海跋)。揉《张猛龙碑》《爨龙颜碑》《龙藏寺碑》三种书体,书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碑》。为丁肇中、马苏珊夫妇篆“丁肇中玺”、“马苏珊”铜印。作国画《黄庭换鹅图》《八大与苦瓜》。

1987年 八十六岁 3月28日,得美国“中美财团”、“中美公司”、“香港刚邦公司”宋祥庭函,中有“在台湾,先生唯一被国画大师张大千指名为近代史上金石、书画、青铜器权威家”之语。是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二届五次会议增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4月25日,《大众日报》发表行书《七律·观近事》。夏,作《七绝·题孔孟之乡书画展》。9月10日,张大千秘书刘小燕来函,报告张大千的病情,并转达张大千俟病情好转后将亲自复信之意。十月,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朱复戡金石书画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当代书画家墨迹诗文选》收有书法作品八幅,篆刻作品八方。是年,为浙江永康方岩风景区陈亮殿书楹联。为山东阳谷县考定景阳岗《武松打虎处碑》为宋代刻石。

1988年 八十七岁 2月,作《七绝·赠苏渊雷》。春,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禅法师书联。秋,设计“九龙五风鼎”在上海铸成。作《七绝·游聊城登光岳楼》。作《七绝·吊陈思王墓》。是年,为深圳市政府作大幅国画《飞鹰图》。为上海玉佛寺素斋、方丈室书联。为上海玉佛寺书殿门楹联。为上海玉佛寺设计《九龙幢》并草书《七绝·玉佛寺》、大篆《七绝·宝龛》、行书《七绝·殿宇》在上海铸成。

1989年 八十八岁 2月6日,为《深圳特区报》题“宣导源流”。3月,香港“友声印社”社长邓昌成来函,请为引荐加入西泠印社。是月,作国画《大鹏凌霄》。四月,作《七律·赠旷铗》。春,作国画《迎客松》《黄山》。11月3日,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11月11日,《文汇报》刊登新华社通稿《朱复戡先生治丧委员会讣告》“中国著名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因病经抢救无效,不幸于1989年11月3日上午8时17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11月12日,朱复戡先生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方毅、马洪、谭启龙、舒同、朱鎔基、陈至立、刘振元、刘海粟沙孟海李灏、李子超等人敬献花圈。

诗词代表作

七古二首

白头吟

我本江南一布衣 自幼爱好金石刻 闻之先辈谆谆言 刻石须先通字学

埋头苦读许慎书 象形会意细咀嚼 九千三百五十三 连首带尾腹中纳

信手写来大小篆 史籀李斯似旧识 汉魏以降重行草 草书本由篆书出

以篆作草宗张芝 出入羲献复颠旭 学画初学阎立本山水独喜荆关法

浸淫于兹年复年 怡然自得忘岁月 举目但觉远处请 揽镜忽诧头毛白

欲登造极学到老 孜孜一生为衣食 旧时未尝重艺人 艺人那能免穷迫

而今时代已变迁 百花齐放万民悦 应将平生心得事 尽贡所学献祖国

我为人人人为我 顿开茅塞天地阔(此为七十年代稿)

白了少年头

鹏举勉人莫等闲 吾头竟尔等闲白 莫嫌锋烛老残兵 犹向康庄迈步越

七律一首

代简孙叔璠

十年轻过万重山 千里雁书一日还 欣羡古稀同砚友 安详健步天衢间

焕乎寰宇掀蓬勃 白了吾头竟等闲 何日重来游旧地 惊看处处换新颜

忆江南一首

答种魁夫

吾耄矣 故旧叹凋零 四顾茕茕无强劲 八方济济慰生平 无限艳阳情

五绝一首

题画虎

墙头踞猛虎 舞爪逞凶狂 乍覩惊人魄 原来纸半张

七绝三首

题画 黄山迎客松

苍松矗地绝黄尘 冷对浮云忘岁辰 闻到人间天地易 满怀欢悦迎嘉宾

镜泊湖写生

镜泊飞涛灌牡丹 江天万里写湖山 声声轮笛催归去 魂梦犹迟黑水间

题王雪涛画牡丹

一枝红艳出芳丛 信手拈来入画中 莫笑此花近夕照 依旧风韵满天红

得意弟子

段玉鹏,字起万,山东济宁人,1949年4月生。幼承家训随祖父学书,中学时代得《伏庐藏印》始学篆刻,后拜朱复戡为师,并得去疾、高式熊、潘德熙等人指导。书法工各体,善于互为融通注入新意。篆刻追求古朴浑穆之风,款识以刀代笔,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艺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副社长、山东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协对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法专家点评班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艺术学院教授、原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作品保护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代表作不准出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