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2 09:31
中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但是这种车的时速仅4公里,而且每15分钟就要停车向锅炉加煤,非常麻烦。后来车在一次行进中撞到砖墙上,碰得支离破碎。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本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二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1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
1829年,英国的詹姆斯发明了时速25公里的蒸汽车,该车可以作为大轿车使用。这种汽车装有笨重的锅炉和很多煤,冒着黑烟,污染街道,并发出隆隆的噪声,而且事故频繁地出现。1860年,法国工人鲁诺阿尔发明了内燃机,用大约1马力的煤气发动机来带动汽车,但效果不好。不过,汽车就是在这种内燃机的影响下产生的。从此,有很多人想改进内燃机,要把内燃机用在汽车上。1882年,德国工程师威廉海姆·戴姆勒开始进行内燃机的研究。他发明了用电火花为发动机点火的自动点火装置,然后,在这一发明的基础上制造出优秀的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每分钟900转,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能产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这种汽油发动机,第二年开始装配在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上,制成了汽油发动机汽车。特别是1886年制造的汽油发动机四轮载货汽车,装有1.5马力的发动机,时速达18公里。
1885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电动车的是由匈牙利工程师阿纽什·耶德利克Ányos Jedlik于1828年在实验室完成的电传装置。第一辆实际制造出来的电动车是由美国人安德森在1832到1839年之间发明的。这辆电动车所用的蓄电池比较简单,是不可再充的。
1899年,德国人波尔舍发明了一台轮毂电动机,以替代当时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链条传动。随后开发了Lohner-Porsche电动车,该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由前轮内的轮毂电动机直接驱动,这也是第一部以保时捷命名的汽车。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该车以Toujours-Contente之名登场亮相,轰动一时。
随后,波尔舍在Lohner-Porsche的后轮上也装载两个轮毂电动机,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驱动的电动车。但这辆车所采用的蓄电池体积和重量都很大,而且最高时速只有60公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波尔舍1902年在这辆电动车上又加装了一台内燃机来发电驱动轮毂电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混合动力汽车。
1620年,意大利人布兰卡发明了“反击涡轮式蒸汽轮机”,用以带动轮车。1766年,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耶稣会士南怀仁是曾在1672年设计一个用蒸汽作为动力来源的车给当时中国的皇帝,是一个65厘米长的玩具车,无法载人或司机,不确定设计的车辆后来是否制作成功,这可能是最早设计的汽车。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尼古拉·约瑟夫·居纽(Nicolas-Joseph Cugnot)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1771年,尼古拉·约瑟夫·居纽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000米,牵引4-5吨的货物。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1771—1833)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60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1862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研制出二冲程内燃机。其他人开始研究四冲程发动机。
1867年,德国工程师尼考罗斯·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1876年,尼考罗斯·奥托制造出第一台四部冲程内燃机制成了单缸卧式、压缩比为2.5的3千瓦内燃机。
1885年,这是真正的现代汽车诞生的时刻。这一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这一辆装有内燃动力机的汽车被认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辆汽车,因为它是真正以汽油为动力源的第一辆汽车,而不是蒸汽机。
1886年,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奔驰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次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之后德国人尼考罗斯·奥托宣布放弃自己所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专利,任何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制作。
1886年1月29日,卡尔·奔驰取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引擎专利。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轮汽车正式贩售。1888年,法国自行车商人埃米尔·罗杰斯获得奔驰的许可,开始生产商用汽车。
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车辆识别代码(VIN)具有全球通用性,最大限度的信息承载性和可检索性,已成为全世界识别车辆的“身份证”。VIN由一组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共17位。从VIN中可以识别出车辆的生产国、制造公司或厂家、车的类型、品牌、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发动机型号、车型年款、安全防护装置型号、检验数字、装配工厂名称、出厂顺序号码等。当每辆车打上VIN后,其代号将伴随车辆的注册、保险、年检、保养、修理直至回收报废。
英国的汽车发展历史悠久,汇集了世界领先的企业、大学、赛车产业及自主项目,已经具备实现转型研发的实力。专业知识和前瞻性的思维是英国开发核心汽车技术的独特优势。
英国汽车的制造能力世界排名靠前,从产品的制造范围和所涉及的行业品牌规模便可见一斑。英国汽车的制造范围涵盖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公交车、客车等多领域英国拥有可进行批量生产的7家乘用车制造商、8家商用车制造商、11家公交车客车制造商、逾10家大型高档车兼跑车制造商。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交易商协会的数据,2013年,英国共生产整车160万辆,相当于每20秒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其中77%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国的汽车制造水平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顶级制造商。
作为全球汽车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中心,英国的动力总成设计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尤其在发动机设计方面优势显著。2013年,英国总共生产255万台发动机,占整个欧洲发动机生产总量的30%,其中更有62%的发动机出口至100多个国家。
与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法国的汽车市场也属于成熟市场,趋于饱和,其中大部分新车的销量已不再是初次购车的消费者购买,更多的是旧车更替。受地域、经济、生活成本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法国人更热衷于两厢国产小车,所以在法国本土,他们的车辆似乎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并不匹配,而这也恰恰是这些欧洲发达国家所共有的特点,他们对于汽车的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高,更偏重实用。据汽车行业数据显示法国本土两大集团中,标致雪铁龙在2014年在法国售出51188辆汽车,同比下滑了2.2%;雷诺集团销量也同比下跌了0.4%,降至37898辆。此外,大众、福特、丰田等大部分车企2014年也在法国都遭遇下跌,法国的汽车市场的销量预期也不是很乐观。
根据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德国汽车市场共售出3697290辆新车,相比2010年下降了1.9%;其中乘用车售出了3173634辆,下降了2.8%。在欧债危机和欧洲市场整体缩水的大背景下,2014年德国汽车市场表现比很多人预期的要平稳的多;相比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来说,德国市场汽车销售情况正在走低趋势。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启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
1.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等组成。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2.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3.燃油供给系:
汽油机燃油系统包括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等。
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和高、低压油管等辅助装置。
4.启动系:起动机、蓄电池等。
6.曲柄连杆机构:连杆、曲轴、轴瓦、飞轮、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等。
7.配气机构:汽缸盖、气门室盖罩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气过滤器、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压器等。
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五部分组成。
一、传动系: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主要是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和换挡等操作。
变速器:变速器用于实现变矩、变速、空挡和倒挡,扩展汽车工作范围,并使汽车拥有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按照布置形式,变速器分为定轴式变速器和旋转轴式(行星式)变速器。
按照变速效果,变速器分为有级式变速器和无级式变速器。
按照变速方式,变速器分为机械式变速器、液力变速器和电传动变速器等。
定轴式变速器一般由变速器壳、变速器盖、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倒挡轴、齿轮、轴承和操纵机构等机件构成。
二、行驶系:行驶系使汽车各总成及部件安装在适当位置,并对全车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它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组成。行驶系的功用是:1、将传动系传来的动力通过车轮转化为汽车的驱动力;2、承受和传递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力和力矩,并吸收震动,缓和冲击;3、与转向系配合实现汽车行驶的正确控制;4、支承全车重量。
三、转向系:汽车上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转向器、转向操纵机构、转向传动机构。
四、悬挂系: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汽车悬挂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
五、制动系: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制动系分类:
a.按制动系统的作用
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b.按制动操纵能源
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
c.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
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a.制动操纵机构
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以及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
b.制动器
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汽车发展史上常用的制动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称为摩擦制动器。它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两种结构型式。
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乘用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白车身)、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等。在货车和专用汽车上还包括车箱和其它装备。
1、车身壳体(白车身):是一切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纵、横梁和支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钣件共同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客车车身多数具有明显的骨架,而轿车车身和货车驾驶室则没有明显的骨架。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及涂层。
2、车门: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其结构较复杂,是保证车身的使用性能的重要部件。这些钣制制件形成了容纳发动机、车轮等部件的空间。
3、车身外部装饰件:主要是指装饰条、车轮装饰罩、标志和浮雕式文字等等。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以及后视镜等附件亦有明显的装饰性。
4、车内部装饰件:包括仪表板、顶篷、侧壁、座椅等表面覆饰物,以及窗帘和地毯。在轿车上广泛采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的纺织品、人造革或多层复合材料、连皮泡沫塑料等表面覆饰材料;在客车上则大量采用纤维板、纸板、工程塑料板、铝板、花纹橡胶板以及复合装饰板等覆饰材料。
5、车身附件: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各种密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遮阳板、后视镜、拉手、点烟器和烟灰盒等。在现代汽车上常常装有无线电收放音机和杆式天线,在有的汽车车身上还装有无线电话机、电视机或加热食品的微波炉和小型电冰箱等附属设备。
6、车身内部的通风、暖气、冷气以及空气调节装置:是维持车内正常环境、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安全舒适的重要装置。
7、座椅:也是车身内部重要装置之一。座椅由骨架、座垫、靠背和调节机构等组成。座垫和靠背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调节机构可使座位前后或上下移动以及调节座垫和靠背的倾斜角度。某些座椅还有弹性悬架和减振器,可对其弹性悬架加以调节以便在驾驶员们不同的体重作用下仍能保证座垫离地板的高度适当。在某些货车驾驶室和客车车厢中还设置适应夜间长途行车需要的卧铺。
8、其他:为保证行车安全,在现代汽车上广泛采用对乘员施加约束的安全带、头枕、气囊以及汽车碰撞时防止乘员受伤的各种缓冲和包垫装置。按照运载货物的不同种类,货车车箱可以是普通栏板式结构、平台式结构、倾卸式结构、闭式车箱、气、液罐以及运输散粒货物(谷物、粉状物等)所采用的气力吹卸专用容罐或者是适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联运和国际联运的各种标准规格的集装箱。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在对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对酸碱物体进行伤害。
7.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10.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最高车速(km/h):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20.压缩比: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它表示活塞从下止点移到上止点时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压缩比是衡量汽车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参数。
21.排量: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一般用毫升(CC)来表示。发动机排量是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和排量密切相关。
22.扭矩: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
集度标志象征着通向未来的入口,以像素”为基本粒子,表达了人与机器,与未来的新连接。它由像素化的正方形和半扇形组成,具有几何美感,而扁平化的设计语言,与集度汽车机器人的定位相契合。
AUDI 奥迪乘用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代表着合并前的四家公司。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的生产厂家。由于该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
NZ 1909年6月申请戴姆勒公司登记了三叉星作为乘用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在圆的上方镶嵌了4个小星,下面有梅赛德斯“Mercedes”字样。“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Volkswagen大众汽车公司的德文Volks Wagenwerk,意为大众使用的汽车,标志中的VW为全称中头一个字母。标志像是由三个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组成,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必胜-必胜。
FORD 福特汽车的标志是采用福特英文Ford字样,蓝底白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福特的英文画成一只小白兔样子的图案。
人们总以为蓝白标志是螺旋桨,其实应该是,宝马的总部在慕尼黑,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而巴伐利亚州的州旗是蓝白相间的,宝马的名字又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公司,宝马就代表了巴伐利亚,代表了德国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FERRARI 法拉利车的标志是一匹跃起的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有一位表现非常出色的飞行员;他的飞机上就有这样一匹会给他带来好运气的跃马。在法拉利最初的赛车比赛获胜后,该飞行员的父母亲——一对伯爵夫妇建议:法拉利也应在车上印上这匹带来好运气的跃马。后来这位飞行员战死了,马就变成了黑颜色;而标志底色为公司所在地摩德纳的金丝雀的颜色。
PEUGEOT标致汽车公司的前身,是19世纪初标致家族皮埃尔兄弟开办的一家生产拉锯、弹簧等铁制工具的小作坊。这些铁制品的商标是一个威武的雄狮,它是公司所在地弗南修·昆蒂省的标致,有不可征服的喻意。体现了标致拉锯的三大优点:锯齿像雄狮的牙齿久经耐磨、锯身像狮子的脊梁骨富有弹性、拉锯的性能像狮子一样所向无阻。当1890年,第一辆标致汽车问世时,为表明它的高品质,公司决定仍沿用“雄狮”商标。
1915年6月,“Volvo”名称首先在SKF一具滚珠轴承上出现,并正式于瑞典皇家专利与商标注册局注册成为商标。从那一天起,SKF公司出品的每一组汽车用滚珠与滚子轴承侧面,都打上了全新的Volvo标志。在拉丁语中,“Volvere”是动词“roll”(滚动)的不定式,例如,带转轮的手枪就被称为“revolver”。在采用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时,动词“volvere”就成为“volvo”,“I roll”就是“我勇往直前”的意思。因此Volvo意为“滚滚向前”。中文名称为“沃尔沃”,过去也曾有“富豪”的中文名称。
按如今国际惯例,被公认的国际车展共有“五大”,其中欧洲三个:法兰克福车展、巴黎车展和日内瓦车展;北美洲和亚洲各一个:北美车展和东京车展。
一年一度,前身是美国原底特律国际汽车展览会,截止到2021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是美国创办历史最长的车展之一。
1957年,欧洲车厂终于远渡重洋而来,首次出现了沃尔沃、奔驰、保时捷的身影,获得了美国民众的高度重视,底特律车展的“王旗”正式树起。1989年底特律车展更名为北美国际汽车展,每年1月办展。
该展起源于1898年的国际汽车沙龙会,直至1976年每年一届,此后每两年一届。在每年的9月底至10月初举行。
日内瓦车展起源于1905年,1926年起由非正式的协会主办,1947年协会改组为国际车展基金会,1982年起由政府出面创立的Orgexpo基金会主办。相比世界其他车展而言,日内瓦车展是最受传媒关注的,并且被业内人士看作是最佳的行业聚会场所。
法兰克福车展前身为柏林车展,创办于1897年,1951年移到法兰克福举办,每年一届,乘用车和商用车轮换展出。法兰克福车展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车展,有“汽车奥运会”之称。
东京车展是五大车展中历史最短的,被誉为“亚洲汽车风向标”,创办于1954年。东京车展还是亚洲最大的国际车展。东京车展每年轮流展示一次乘用车和商务用车。
北京车展是于1990年创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每两年定期在北京举办,截止2020年年末已连续举办了十六届,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展会功能也由过去单纯的产品展示,发展到2020年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发布、全方位形象展示的窗口;全球最前沿技术创新信息交流的平台;最高效的品牌推广宣传舞台。展品品质逐届提高,影响也日趋广泛,众多跨国汽车企业将北京车展列为全球A级车展。
上海车展创办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化汽车展览会,也是亚洲最大规模的汽车车展。逢单数年举办,截止2021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的发展和革新上。到了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并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工业美学)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形特点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称这类车为“箱型汽车”。因这类车的造型酷似于欧洲贵妇人们用于结伴出游和其他一些场合的人抬“轿子”式轻便座椅,所以它在商品目录中被命名为“轿车”。
1934年,流体力学研究中心的雷依教授,采用模型汽车在风洞中试验的方法测量了各种车身的空气阻力,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试验。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设计。1937年,德国设计天才费尔南德·保时捷开始设计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甲壳虫不但能在地上爬行,也能在空中飞行,其形体阻力很小。保时捷博士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
1945年,福特汽车公司重点进行新车型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49年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V8型福特汽车。因为这种汽车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整体,车身两侧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为了克服船型汽车的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作用这一缺陷,人们又开发出像鱼的脊背的鱼型汽车。195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别克牌轿车开创了鱼型汽车的时代。如果仅仅从汽车背部形状来看,鱼型汽车和甲壳虫型汽车是很相似的。但如仔细观察,会发现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所成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就较为平顺些,所以涡流阻力也相对较小。
“鱼型鸭尾式”车型虽然部分地克服了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的升力,但却未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在经过大量的探求和试验后,设计师最终找到了一种新车型――楔形。这种车型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第一次按楔形设计的汽车是1963年的司蒂倍克·阿本提,这辆汽车在汽车外形设计专家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1968年,通用公司的奥兹莫比尔·托罗纳多改进和发展了楔形汽车,1968年又为凯迪拉克高级轿车埃尔多所采用。楔形造型主要在赛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因为赛车首先考虑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问题对汽车的影响,车身可以完全按楔形制造,而把乘坐的舒适性作为次要问题考虑。如20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法拉利跑车,就是典型的楔形造型。
以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翁。
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年中装出10辆。
中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这是值得钦佩的。
1936年,中国政府曾有计划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成立官办“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拟先组装汽车、后制造汽车。翌年,抗日战争爆发,此议遂搁置下来。直到1949年国民党离开大陆,中国只有汽车使用和修理业。
自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1956年7月投产,1957年7月13日中国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又于1958年5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与当时政治风云起伏颠簸、荣辱与共的红旗牌乘用车,被誉为“东方神韵”。几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汽车生产采用了各种高科技及人性化的安全及便利设施,汲国外汽车科研之精华。不仅秉承了传统的坚固造型,更具时尚汽车的柔媚风貌,线条流畅,驾乘舒适的“座驾”新宠不断诞生。
1983年5月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的代表在“经营协议书”与“合资章程”上签字,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将在首都诞生。1985年3月,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拍板的国内首个乘用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结束了“闭门造车”低水平徘徊的历史,开辟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快发展的道路。
1986年3月25日至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入“七五”计划。
1987年8月12日,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北戴河,在会议上最终明确了在中国建设三个大型乘用车基地的决策,并将乘用车工业定点为上海、一汽、二汽三家,业内俗称的“三大三小”格局形成。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走出了“中国要不要发展乘用车工业”这样一个漩涡,明确了发展乘用车工业这一决策。
1988年引进奥迪100,当中德双方签署奥迪100技术转让协议的那一刻,“一汽奥迪100”深刻影响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甚至乘用车工业。
1991年2月8日,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投资42亿元,中德双方持股比例为6:4。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诞生。
1991年,上海牌乘用车停产,中国乘用车工业在合资车型的挤压下暂别“自主产品”。不过,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上海汽车将再次回到“自主时代”。2007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停产了16年的上海牌乘用车在上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燃料电池乘用车身上重生。
1997年广州标致停产清算。广州标致的失败是一个悲剧,使中国汽车“三小”格局被改变,但中国乘用车工业发展并未止步。标致在2003年卷土重来,并在中国顺利发展。1999年12月18日,奇瑞第一辆车——“风云”下线,拉开了奇瑞造车的序幕,也打响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第一枪。
1980年以后到2000年以前的20年间,中国汽车有了跨越式的发展。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2000年突破200万辆。而乘用车产量的发展,从1980年的5400辆发展到2000年的61万辆,从这些数字的递增,无不佐证了这一阶段的跨越式发展。正如人们常说的,历史的车轮是无法抵挡的。也许有波折,甚至有倒退,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汽车的发展显然在大踏步的前进。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以此为契机,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一举超越美国,称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2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进经过十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上半年先后上市的一汽红旗、北汽绅宝、长安睿骋、吉利帝豪、比亚迪思锐及此前已经先后上市的上汽荣威、广汽传祺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高端乘用车向合资品牌发起集团式冲锋,将逐步改写自主品牌乘用车只能在中低端抢占市场的现状。
1953~1958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汽车3万辆,产品是载重4t的载货汽车和相应的越野车。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1956年从第一汽车制造厂流水装配线上开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车。1958年生产汽车16000辆。
1958~1984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1958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中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195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人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牌”开进了中南海。从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1964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全国相关行业大协作,从1966年开始动工,几十个工厂散布在山沟里,绵延80km。建设期间经过“文化大革命”,1978年开始批量投产,主要产品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载重5t的“东风牌”载货汽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年产中型载货汽车10万辆以上的规模,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并且产品深受用户欢迎。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都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98%的生产设备是国产设备。在当时条件十分困难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主题是要不要发展轿车消费和轿车生产。争论的结果是中国需要发展轿车,中央决定,建立现代轿车工业,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定。
1984年,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公司,由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与克莱斯勒共同投资的轿车生产企业诞生,这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阶段。从此,一大批合资公司在中国诞生。
这一阶段有以下特点:把轿车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产品、工艺和管理方法,实行高起点、大批量的起步方针,很快形成一定规模;企业初步做到按市场机制运行。
自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发布并执行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汽车产销量、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市场集中度均有显著进步。进入21世纪,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汽车工业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要促进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并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政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与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相比,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具有七个方面的特点:①取消了与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做承诺不一致的内容;②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依靠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③提出了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明确政策导向;④引导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⑤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重视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⑥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⑦对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具体目标是使中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现如今,中国已经有自主汽车品牌,如吉利、奇瑞、比亚迪、夏利等,汽车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产销量将达到261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1%,结束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达2750万辆,同比增长5.4%,乘用车涨幅将达到8%,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有望至500万辆。
2022年1月,e公司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2021年,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
2022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015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3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06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6246万辆,增加1852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6739万辆,增加109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5732万辆,增加1059万辆。
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15亿辆,第三季度汽车保有量月均新增量明显高于上半年,连续三个月新增量超200万辆。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3.65%。
2024年1月19日,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辆,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2024年4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一季度,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其中,3月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60万辆,环比同比实现双增长。
2024年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今年1—6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
2022年4月3日,比亚迪股份(01211.HK)正式宣布,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这标志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在一些农村地区,娶妻必备的车、房、彩礼等新“三大件”,成为农村大龄男青年面临“结婚难”的“三大山”。
2021年12月27日消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1-11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共销售2019.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0%。2021年1-11月,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汽、一汽、东风和北汽销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均呈增长,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和长城增速更快。
2022年1月,2021年中国汽车销售规模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全年二手车交易量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2年10月8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2亿辆,前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2621万辆。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2621万辆,其中汽车1740万辆。
202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00.3万辆,比上年增长90.5%。2022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190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1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5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7873万辆,增加1627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7740万辆,增加100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6685万辆,增加954万辆。
2023年5月,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为执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和《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7691—2018)相关要求,落实助企纾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相关政策,现就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和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
2024年1月,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分别达4.35亿辆、5.23亿人。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0.3%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361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0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1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9427万辆,增加1553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8668万辆,增加92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7541万辆,增加856万辆。
2024年1至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138.4万辆和11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92.6万辆和3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2.5%,市场占有率达33.9%,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汽车3.4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5.3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96亿人。
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439.7万辆,同比增长39.41%,创历史新高。
9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汽车转让登记数量持续增长,二手车交易市场活跃,上半年全国共办理机动车转让登记业务1752万笔。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业务5307万笔。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汽车3.45亿辆,新能源汽车2472万辆;机动车驾驶人5.3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96亿人。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0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39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