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2:11
《胡桃帖》为《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七通尺牍。草书,6行,49字。信中提及王羲之去官之后,在田里以种果为乐事。《胡桃帖》书法风格多纵引、折笔之势。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王羲之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月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名称】胡桃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草书
【时代】东晋
【材质】纸本墨拓
【规格】6行,49字
《右军书记》有录文,《宣和书谱》著录帖目。《右军书记》的录文连属于《来禽帖》后,未断行。上海图书馆所藏《十七帖》(铜山张伯英藏本)缺“今在田里,唯以此”七字。
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您所寄来的信上说,这种水果很不错,可以帮我弄到种子,我将取来种下。在这里所种下你那里的胡桃都生长了。我最爱种果树,现在在田里,只做这件事,所以向在远方蜀地的你提起。你送来这些种子,真是很实惠。
《胡桃帖》中的“胡桃”,即今之核桃。从帖文“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之句,可知王羲之写《胡桃帖》的时间是在公元355年(东晋永和十一年)去官之后。
疏密法是处理章法中黑白关系的方法,能否知白守黑,是章法成败的关键。《胡桃帖》章法中的疏密法运用巧妙,表现在:
一是疏密得当。既不太疏,又不太密,当疏则疏,当密则密,茂密处运之以疏,疏旷处济之以密,故密中有疏,疏中有密,疏与密交互出现。如《胡桃帖》中第一、二行疏,第三、四行密,第五行疏,第六行密;第一行中,“足下所疏”密,“疏云此果”疏,“果佳”密,“佳可”疏,“可为”密。这样忽疏忽密的排列,就使得章法起伏跌宕,节奏分明。
二是善于造虚。草书意境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靠“白”的妙造。“白”处理得好能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胡桃帖》中,行与行之间没有犬牙交错的字迹,三、四行之间较宽,最后一行留有较大的空隙,而且,“此、当、胡、笃、种”等字中间有较大的空白,“足、下、可、为、桃、皆、子”等字的笔画又十分细劲,这样,整体就显得比较疏朗。
《胡桃帖》中纵势之字增多,例如“果、当、之、种、为”等字,尤以“种果”二字突出,纵横比更达近三倍之多。
《胡桃帖》字形多呈三角形,例如“云、此、果、致、当、之”等字,一些点画转折之处近乎直角,以“之”字为最。这种风格应该看做是“王氏家风”的滥觞,在王氏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丛帖中均可见,如《柏酒帖》的“出、此”字、《郭桂阳帖》的“阳、称”字。这也是王羲之在《书论》中所强调的“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的具体体现。卫夫人将《笔阵图》看成是“笔阵出入斩斫图”,在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更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着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是蹙捺也。”如此可看出王羲之意气风发的一面。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