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2 21:09
《药草帖》《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五通尺牍。草书,2行,10字。为王羲之询问友人是否需要药草的简函,可见朋友间除问候致意外,还互相寄送所需物品。
【名称】药草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草书
【时代】东晋
【材质】纸本墨拓
【规格】2行,10字
右军书记》有录文。
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
你所需要我这里的药草,可来信告知,我当送致。
“彼所须此药草”的“此”是王羲之所居之地。东晋贵族与药的关系甚为密切,药有药石、药草之分,为了延长性命,他们服五石散,服食失当,产生病痛,又须药草医治。并且相互之间,亦通有无。甚至不辞艰辛,跋山涉水,采寻奇药异草。
《药草帖》首字“彼”字势一如《诸从帖》,发笔用力,向右上方奔去,造成“险峻”之势,最后一笔则向右下方,险中求稳,不做过度的夸张、强调、冲突,而是以理性的架构为主。“彼”字末笔在上野本、朱释本等僧权不全本里均为波磔,一波三折其笔,压腕反拨,将笔力发散开来;但在三井本、香港本等僧权全本里“彼”字末笔则为长圆点。第二字“所”承上势,以长折笔书写,第三字“须”字左偏旁仍为长线,全力向右上方,但紧随其后,草写“页”字全部弧线左旋,将凌厉之势变为含蓄,改右折为左旋,独显匠心。在高速书写过程中,能对速度、方向、角度作任意控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宋代朱熹评价王羲之《十七帖》)。这种从心所欲、气象超然的境界令人追慕不已。
同样地,《药草帖》“药草”二字中亦能体现王羲之的匠心独具:草书“草”字直接从横末笔斜下引笔的写法不多见,只要同“药”字相比,就可看出这样写的合理性。草书“药”字王羲之笔断意连,上下点画均为开势,字的外轮廓呈正梯形,“草”字如按标准写法,上部“艹”与下部“早”须断开书写,如此与“药”字重复。因此,直接从横笔末端斜下弧线引笔,这样不仅仅与“药”字有连与断的互补,还将上密下疏的关系变为上松下紧,字的外轮廓也变为倒梯形。两字之间有“断连”、“疏密”和“圆折”三种互补关系存在,但并未显得突兀,原因在于“药草”二字字形大小相同,上部“艹”字头写法一致,可谓“同中求异、和而不犯”。
王羲之在服食与服丹的同时,就要服用各类药草,以抵止副作用的产生。这类药草,在尺牍中也有具体的记载,如旃罽帖、胡桃帖、药草帖、来禽帖(以上《十七帖》)、狼毒帖、黄甘帖所提及的旃罽、胡桃、青李、密柑、苹果、菊、狼毒、樱桃、来禽、日给藤等药草。王羲之即要在山中寻找药草,又要在自己的园子里种植药草。《十七帖》二十九通几乎是“蜀地之书”,通过居于巴蜀的周抚寄送药草。为了取得身体的活力,滋养强壮剂,王羲之晚年居剡主要的精力聚集于养生之事上。《法书要录》所收王羲之尺牍凡465通,言及书法者仅一条:“君学书有意,今相与草书一卷”,即是证明。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王羲之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月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