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

更新时间:2024-10-17 16:23

黄浦江,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也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主要发源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也有说淀山湖上游太湖上游苕溪源头为黄浦江源头),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等区,至吴淞口注入长江。全长约113公里,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河宽300至770米。支流众多,较大的有吴淞江、太浦河、大蒸塘等。

名称由来

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高子凤为西林(今浦东三林镇西)南积教寺所作的《碑记》中。当时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南宋时期的黄浦,乃指今闸港迤北向一段,为吴淞江的支流。元末明初,闸港以北统称“大黄浦”,清代始名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皆因后人附会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黄浦江,上游位于上海的西南部,有三大源流。淀山湖出口一支,上游分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几段。拦路港源起淀山湖口淀峰,西北—东南流向,下游称泖河、斜塘至三角渡,1995年开通的太浦河从西向东汇入泖河。这一支是主流,承泄太湖及淀山湖之水。中间一支上源为浙江的红旗塘,大体呈东西流向,入上海境内后为大蒸港—圆泄泾,承泄太湖及浙江杭嘉湖平原的来水。这两支水在新五厍(松江石湖荡镇东夏村)汇合后(汇合处被称为黄浦之首),称之为横潦泾。向东流,与大泖港相汇后为竖潦泾。大泖港上源为秀州塘,承泄杭嘉湖平原沪杭铁路以南和金山区来水。三源汇合后转北流,为竖潦泾。南北向的竖潦泾在米市渡以西,一个九十度转弯,改为向东流,开始称黄浦江。

另,如以淀山湖上游太湖最长上游支流苕溪为上游,由黄浦江源头应当即苕溪源头。1999年,上海市地理学会专家组、水利部等多位专家的论证,黄浦江的源头浙江安吉龙王山(即苕溪源头)。

自米市渡开始,黄浦江比较顺直地向东流至闵行区闸港,长28.5公里,河面宽约300米。在闸港西(大治河西口)又是一个九十度转弯,改为南北向,比较顺直地到达市区龙华。从龙华开始,河道弯曲多变,在市中心接纳苏州河(吴淞江),向北至吴淞口汇入长江。从龙华以下长40公里,在水位3.5米时,河面宽度自320米逐渐放宽至770米。河口段比较浅。黄浦江两岸有五十多条支流,从北岸、西岸流入的主要支流有新西大盈—华田泾、油墩港、通波塘—大涨泾、淀浦河、苏州河(吴淞江)、蕰藻浜等,从南岸、东岸流入的主要有张泾河、紫石泾、金汇港、大治河、川杨河等。

三大源流汇合处米市渡至吴淞口为黄浦江干流,长82.5公里。以淀山湖以下的拦路港为正源,黄浦江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等区,至吴淞口全长113.4公里。黄浦江水系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境内流域面积519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81.9%。

河道特征

黄浦江干流段长82.5公里。干流上段自米市渡至闸港长28.5公里为东西向,河身较顺直,河面宽在300米左右。水位在3.5米时的过水断面为3540~4100平方米,河底标高为-8.0~-20.0米,以松江毛竹港口附近最深。干流至闸港(大治河西口)转为南北向,长54公里,其中在龙华以下40公里,河道弯曲较多,贯穿上海市区后在吴淞口流入长江。该段在水位3.5米时,河面宽度自320米放宽至770米,断面为4700~6700平方米,河底高程为-8.2~-17.1米,河口段较浅。

河道变迁

太湖下游古有三江排水入海。《尚书·禹贡》(公元前2286~2278年间)中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震泽即今太湖。东晋庚仲初作《扬都赋》自注“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者为东江,与松江而三也”。娄江为今浏河的前身,松江即今吴淞江。东江故道向东南入海;其上游为白岘湖群,中游为淀泖湖群,下游则分散为许多分支入杭州湾。东江在唐以后湮没,为黄浦江所代替。淀泖湖群的“三泖”原是东江主流,据南宋《云间志》载:“谷泖,县西三十五里,周围一顷三十九亩。古泖,县西四十里,周围四顷三十九亩。今泖,西北抵山泾(在青浦区拦路港东),南自泖桥出东南至广陈,又东至当湖,又东至瀚海塘而止。”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曰:“泖在华亭境,泖有上中下之名,泖之狭者犹且八十丈。”又据《读史方舆纪要》载:“西北抵山泾水形圆者,曰圆泖;南近泖桥,水势阔者曰大泖;自泖桥而上萦绕百余里,曰长泖”。三泖北承淀山湖来水,西纳杭嘉湖平原来水,经金山区(原金山县)河道汇入柘湖,通过小官浦(青龙港)等十八港入杭州湾。

由于修筑捍海塘堰,至唐末,东江的许多出海水道被捺断。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乍浦堰坏,乃重新筑堰。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海患严重,遂重修柘湖十八堰,筑运港大堰,仅留新泾塘以通盐运。南宋乾道八年除张泾河建闸通海(青龙港)外全部筑坝捺断,至此东江下游的出口大多被堵塞。自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以后杭州湾出海口先后全部封堵,泖水出黄桥向东直冲大黄浦,加速了黄浦江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泖逐渐淤积。上泖在今金山,平湖之间,因形如长带故名长泖,今已淤成田。中泖在今金山、松江之间,因面积较大,故称大泖,今已全部围垦为荡田,亦称泖田。下泖在今松江、青浦之间,泖略呈圆形,故又称圆泖,圆泖今尚存,即今之泖河,但面积已缩小。淀泖湖群的淀山湖及浙西平原来水全部改道北流、东流。经横潦泾流经闸港再折向北流,注入吴淞江,和原来的上海浦相并,黄浦水道的雏形逐渐形成。

南宋以后,由于海岸线向东推进,吴淞江河口段不断淤淀,下游亦几乎淤成平陆。又由于宋初太湖东筑长堤,兴建长桥,江堰来水减弱,水害加剧。明永乐元年(1403年)苏松水患,户部尚书夏原吉赴江南治水,采用叶宗人的意见,开通范家浜,上接大黄浦,下接南跄浦口(今吴淞口);引导淀山湖一带众水改由范家浜东流,在复兴岛附近同吴淞江汇合折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长江。

开挖范家浜工程于永乐元年开始,翌年九月完成。征用民工20多万人,开挖河道共一万二千丈,河面阔三十丈,此后众水汇流,水势湍急,不浚自深,河口不断扩大为“横阔头二里余”的黄浦江。明天顺二年(1458年),开通吴淞江宋家浜河段(今靠近外白渡桥的苏州河段),形成今吴淞江下游新道。明成化八年(1472年)在筑杭州湾海塘时,青龙港口亦终于堵塞,至此东江下游出口完全封闭。范家浜一开,下游通畅,黄浦总汇杭嘉之水,又有淀山泖荡诸水以建瓴之势,“从上灌之,是以流皆清驶,足经敌潮,虽有浑浊,不能淤也”,所以黄浦得以自然扩大。范家浜浚治之后,“水势遂不复东注松江,而尽纵浦水以入浦,浦势自是数倍于松江矣”,遂形成“黄浦夺淞”的局面。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黄浦江水系全面形成。

水文特征

黄浦江承泄太湖流域来水,据米市渡站1954~1990年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9立方米/秒,相应水量为100.6亿立方米。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1954年)平均径流量为755立方米/秒,折算水量为238亿立方米;枯水年(1979年)年径流量为153立方米/秒,折算水量48亿立方米。径流量的年内分配非汛期略大于汛期,汛期(5~9月)多年平均流量为304立方米/秒,非汛期(10~4月)为328立方米/秒。非汛期泄量大于汛期泄量,这是由于太湖下泄洪水常受下游台风高潮顶托,使径流滞蓄于广大河网湖泊中,待非汛期才能排出。

黄浦江的潮流一般可上溯至淀山湖——浙沪边界,潮区界可达苏嘉运河平湖塘一带,吴淞站最大涨潮流量为10100立方米/秒,最大涨潮水量为12510万立方米(历时5小时41分钟),最大涨潮流速为每秒1.8米,每潮平均进潮量为5800万立方米,年平均进潮量为409亿立方米。

黄浦江为湖源型感潮河流,河口吴淞站历年最高潮位为5.74米(1981年9月1日),多年平均高潮位为3.28米,平均潮差为2.27米,最大潮差为4.48米(1962年8月12日)。平均涨潮历时为4小时33分,平均落潮历时为7小时52分,全潮历时为12小时25分。当潮波进入河口上溯时,由于受到河床阻力和径流顶托而发生变形,水位愈向上游,前坡愈陡,后坡愈缓,而涨潮历时向上游减短,落潮历时则加长。下游黄浦江公园站历年最高潮位为5.22米(1981年9月1日),年平均潮差1.83米,上游米市渡站历年最高潮位3.86米(1989年8月4日),年平均潮差为0.99米。

黄浦江潮位还受热带风暴和强冷空气过境影响,造成壅高增水,据黄浦公园站1928~1990年资料,高潮位壅水0.5~1.0米,约占总数的31%;其中1981年9月1日(农历八月初三)大潮汛适逢8114号强台风侵袭,增水达1.20米,出现了历史最高潮水位达5.22米,接近百年一遇,比市区地面高出约2~2.7米,对市区形成严重威胁,上海地区沿江沿海20余个测站的高潮位均超过历史纪录。

黄浦江泥沙直接来自长江口、吴淞口,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263千克,上游松江米市渡处为每立方米0.067千克,河口含沙量远大于上游。黄浦江上游有宽广的河网及湖泊群,含沙量较少,淀山湖口的淀峰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049千克(见表1-15)。但全河段的粒径级配一致,据1958年2月调查资料中数粒径(d50)均在0.024~0.026毫米之间。从整个河道来看,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河床,但河口段有淤积现象,主要是由长江引进潮水带来泥沙,一般在每年6~10月长江洪水季节淤积,11月以后长江枯水季节冲刷,形成“洪淤枯冲”,视黄浦江的径流比重而变化。黄浦江两岸支流淤积情况,还有人为影响。在支流河口建闸以后,如引水排水处理不当,缺乏冲沙措施,会发生内部河网及闸下游段的淤积现象。自1988年以来,黄浦江的蕰藻浜东闸和淀浦河东闸等下游处,自记水位台先后发生淤塞,低潮水位相继中断,出现闸下河段普遍淤积状况。

主要支流

径流

黄浦江两岸有50余条支流,联系着广阔的河网,形成水系。从北岸、西岸流入的主要支流有新西大盈——华田泾、油墩港、通波塘——大涨泾、淀浦河、吴淞江(苏州河)、蕰藻浜等;从南岸、东岸流入的有张泾河、紫石泾、金汇港、大治河、川杨河等。

吴淞江(苏州河),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西北部。发源于太湖瓜泾口,东经江苏省吴江区(原吴江市)、吴中区(原吴县市)、昆山市及上海市青浦区(原青浦县)和嘉定、闵行、普陀、长宁、静安、闸北、虹口、黄浦等区,在外白渡桥入黄浦江。长125公里,其中上海市境内段长53.1公里。河口泄流量约10立方米秒,是黄浦江最大支流。北岸有顾浦、盐铁塘、横沥、桃浦、彭越浦等支流;南岸有西大盈港、东大盈港、新通波塘、蟠龙港、新泾港等支流。

三林塘港,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部。东起浦东新区与南汇区(原南汇县)界,往西经杨思港入黄浦江。因横贯三林镇境,故称三林塘。长约8公里。河宽6~10米,水深0.8~1.8米。下游原由三林往西南入黄浦江,后因河口淤塞,1952年冬,经人工开凿,改往西北入新泾港,新泾港同时改称三林塘港。可通行30~4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000公顷。

下横泾,位于奉贤区(原奉贤县)西南部。西起俞泾塘,往东流经法华桥、新寺,与南沙港、南竹港、南横泾相交,东至庙泾港。长11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米,可航行1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1330余公顷。

大治河,位于闵行区南部、南汇区(原南汇县)中部。是上海市于1977~1979年期间开挖的人工河道。取拨乱反正加强国家治理之意命名。西起黄浦江,经闸港、鲁汇、宣桥,并与泰青港、奉新港、浦东运河、泐马河、五尺沟、白龙港、随塘河等交汇,东入东海。长36公里,河宽102米。枯水期航道水深4.2米,高程-2米,底宽64米。具有航运、灌溉、纳潮泄洪、排涝调蓄、冲污等功能。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3.1万公顷。

大蒸港(红旗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西部、青浦区(原青浦县)南部。又名大蒸塘。据清光绪《青浦区(原青浦县)志》载:“塘在濮阳塘南,其地有古濮阳王墓,蒸土为之,故名。”西起沪浙交界唐家库东至青浦、松江交界处的三尖嘴,沪杭铁路桥以西圆泄泾,东迄浙江省界红旗塘。流经青浦区(原青浦县)蒸淀、小蒸及松江区(原松江县)新浜等镇。长10.2公里。底高-3~-4米。为六级航道,通航80吨级船只。灌溉农田约1300公顷。是浙北洪水下泄重要通道,也是浙江、上海间的重要水上航道。

小涞港,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松江区(原松江县)、闵行区界。南起淀浦河,北迄蟠龙塘。长约8公里。原名小来浦,一作小涞浦。历史上以竹冈塘与蒲汇塘交汇处以北称小涞浦。

上横泾,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东部、奉贤区(原奉贤县)西南部。西起万担塘,往东与南沙港相交,抵柘林,入南竹港。流经胡桥、柘林等镇。长10.3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可通行5~1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1200余公顷。

上澳塘港,位于徐汇区西部。南起漕河泾港,往北经漕宝路三号桥、上澳塘,入蒲汇塘。长约2公里。可通行10~15吨级小船。

川杨河,位于浦东新区南部。西起黄浦江,往东经杨思、孙桥、川沙,流入长江口。长约29公里。1978年11月~1980年1月人工开挖而成。有航运、泄洪、排涝、灌溉和引水冲污等功能。可通航100吨级船只。东西两端分别建有三闸港节制闸及杨思节制闸。当市中心区黄浦江水位暴涨至5.2米以上,或浦东新区遭受洪水威胁时,可打开杨思节制闸,将涨水积涝往东排入长江;反之,如浦东遇旱或水质污染严重时,可打开三闸港节制闸,引长江淡水入川杨河。受益农田2万余公顷。

女儿泾,位于闵行区西南部。又名吴泥泾、鱼泥泾或语儿泾。北接俞塘,南入黄浦江。长4.5公里。可通行60~100吨级船舶,且有灌溉之利。

太浦河,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西南部。因沟通太湖和黄浦江,故名。1958~1991年在天然湖荡的基础上人工开挖连接而成。西起江苏省吴江区(原吴江市)庙港乡太湖东岸,东至青浦区(原青浦县)金泽镇池家港村入上海市境,在练塘镇南大港处与西泖河相接。长57.2公里,流经江、浙、沪3省市15个乡镇,其中江苏吴江区(原吴江市)境长40.5公里,浙江嘉善县境内1.46公里均是湖荡水面,上海市内15.24公里。太浦河中段,河湖众多,大小湖荡共205个,自西往东穿越蚂蚁漾、雪落漾、大龙荡、杨家荡、汾湖、东姑荡、邗上荡、马斜湖、长白荡、钱盛荡、叶厍荡等20多个湖泊荡漾。底宽110~150米,面宽200米,底高最深处在南大港-4.9米。承泄太湖流域的2/5洪涝水量,可通航60~80吨级船只。

巨潮港,位于奉贤区(原奉贤县)西北部。亦称巨漕或巨漕港。南起庄行,北迄黄浦江。长8.4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3~2.2米,可通行20~4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2500公顷。

六磊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东部和闵行区中部。西起松江区(原松江县)北泖泾,往东与茜蒲泾、北沙港、北竹港、北横泾相交,入黄浦江。长1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5~2.4米,可航行10~40吨级船舶。

古浦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松江镇以西。西起斜塘,往东经大港镇,过油墩港,东接松江市河。长4.3公里。枯水期水深1.7~4.7米,河宽6~18米。1971年、1972年两次疏浚并截弯取直,1978年建古浦塘西套闸。可通行30~1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100公顷。

东走马塘,位于杨浦区北部。西起政修路,往南穿越四平路折而东,纳杨树浦港,往东越宁国北路,过控江新村、中农新村,入虬江。长5公里,宽20~30米,水深;低水位2.2~2.4米,高水位3.8~4米。东走马塘以江湾镇走马塘往东延伸而得名,又称外走马塘。现两岸多工厂、住宅,水质严重污染,仅有排涝之利。

龙华港,在徐汇区东部。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二云:“龙华港,东南至百婆桥,入于黄浦,故亦名百婆塘。”后来百婆桥也称百步桥,百婆塘亦叫百步塘。西起蒲汇塘与漕河泾港交汇处,东入黄浦江。长3.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6~1.9米,可通行10~60吨级船舶。

龙泉港,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东部。旧名盐铁塘,又称龙船港。原从金山卫东门往北直抵松江城,1956年和1977年曾将金山卫城河至盛梓庙一段长约23公里河道拓宽浚深,还从河缺口改道往南,直通运石河。原山阳乡河缺口往西南到金山卫东门一段龙泉港改称老龙泉港。今龙泉港南起运石河,往北纳红旗港、中运河、浦南运河,至盛梓庙迄于运港,接叶榭港。长19.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8~1.8米,宽5~8米,可通行20~60吨级船舶。

北竹港,位于闵行区西南部。古称竹冈或竹冈塘,以冈身竹冈得名。后称竹港,1981年改名北竹港。北起淀浦河,接小涞港,南经莘庄、颛桥、马桥、闵行,入黄浦江。长约15公里余。河宽4~7米,航道水深1.1~1.6米,枯水期可通行20~40吨级船舶。

北沙港,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东部、闵行区西南部。北起松江区(原松江县)张家浜,往南经马桥,至闵行入黄浦江。穿越六磊塘、俞塘。古以沙冈为名,称沙冈塘,1959年改名沙港,1994年更名北沙港。长约13公里。通航15~60吨级船只。明天顺四年(1460年)、万历七年(1579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同治三年(1864年)及1958年、1981年等曾疏浚。具排灌、通航作用。

北横港,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西部,淀山湖以南。西起小葑漾,东迄拦路港。流经金泽、西岑、莲盛3镇。长9.08公里。可通航60吨级船只。太浦河开通前,是浙江通往上海的一条重要航道,东口设有船闸一座。水面宽广,风景秀丽,河两岸有上海市纺织局和园林局办的疗养院。

叶榭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东南部、金山区(原金山县)东部。以叶榭镇名命名。古名南盐铁塘,相传吴越王用于运盐铁,故名。北自黄浦江松浦大桥东侧起,向南流经叶榭、金山区(原金山县)亭新镇盛梓庙,南迄运港,与龙泉港相接。长7.3公里,底高-1~-3米,河面宽44~55米。属6级航道,通行100吨级船只,受益农田约2000公顷。

白牛塘,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西部。古时原为狭长湖荡,后淤塞成河道。传说湖中曾出现过白色神牛,故名。南起黄良甫港与定光塘汇合口,往北沿金山、松江两县边界,北入大蒸港。长约6.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2米,河宽15米,可通行60吨级船舶。

白莲泾,位于浦江新区西南。西起三八河,经北蔡、花木、严桥、六里等,西入黄浦江。长22.5公里。历代疏浚次数较多,1977年曾在河口建套闸,并将下游河道浚深加宽、截弯取直,从港口至船闸一段能通行100吨级船舶,自船闸至川杨河段可通行6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2万余公顷。

西沟港,位于浦东新区中部。曾称西沟浦。南起川杨河,往北流经张江、金桥、洋泾、张桥等4镇境,入黄浦江。长11.4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8米,可通行20~30吨级船舶。河口建有节制水闸。

朱泖河,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西部。北起淀浦河,穿越朱家角和沈巷镇,南抵东泖河。长7.2公里,底高-1米,河面宽30~40米,通航能力为50吨级。大部分是在旧河基础上裁弯取直浚挖而成。南口建有套闸一座,起排涝、引水、挡潮、通航作用。是朱家角和沈巷两镇农田涝水南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辰山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北部。因流经辰山东麓而得名。辰山亦称神山,故亦名神山塘。北起三官塘,南至老油墩港按沈泾塘。长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

运港,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东北部,南泖泾与龙泉港之间。起自亭林市河,至盛梓庙迄于龙泉港、叶榭港交汇处。长5.9公里。枯水期水深1.3米,河宽6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200公顷。

虬江,位于杨浦区北部。西起国定路西,越国定路、淞沪路,经长海医院、沈家行后,往南越翔殷路,再与东走马塘相会,往东越军工路、上海机床厂,于复兴岛北端附近流入黄浦江。长7公里余,河面宽30~40米,低水位水深0.8~1.8米,高水位水深3.9~4米。通航能力在10吨级以下,军工路至黄浦江一段长1.4公里,可通行60吨级船只。有通航、排涝之功能。原虬江古河道西起白鹤江至吴淞江会合口,东流经今白鹤、旧青浦、纪王、封浜、江桥、沈家行,过黄浦江至高桥镇东北注入长江,与东大盈浦、通波塘、新通波塘、蟠龙港、新泾港、桃浦、彭越浦等相交。虬江仅存数段残留河道,彼此不相联通,但可分段航行,东段仍保留原名,西段1981年改名西虬江。

杨树浦港,位于杨浦区西部。西北起走马塘,东南注入黄浦江。原名杨树浦,亦称杨名港、杨名浦、杨木浦、兰路港、兰州河。19世纪末叶后,人口增多,工商繁荣,“杨树浦”遂逐渐成为区片名称,为使区片名和河流名有所区别,将河流杨树浦改称杨树浦港。有航运和泄洪之利,长阳路以南可通行15吨级以下小船。

秀州塘,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西部,西起七仙泾,往东经金山区(原金山县)朱泾镇北折至六里庵港。长18.4公里。宋元时,是华亭县与秀州(今浙江嘉兴)间的水驿道,故名秀州塘,亦称官塘、大官塘。可通行100~300吨级船只。为金山区(原金山县)与浙江嘉善县之间的主要航道,受益农田约6000公顷。

沙泾港,位于虹口区中部偏东。北起走马塘,往南经江湾镇春生桥,穿过中山北路、大连西路、四平路,南迄虹口港。曾名俞泾浦。长7公里余。是虹口港主要支流。枯水期航道水深1米,可通行15吨级船舶。水质严重污染。

沈庄塘,位于南汇区(原南汇县)西部、闵行区东南部。东起咸塘港,西入黄浦江。长约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

沈泾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城西北。北起老油墩港接辰山塘,往东南到松江城西南入松江市河,长6.5公里。枯水期水深1.7米,宽约14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

张泾河,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中部。旧称张泾。南起金山卫城河,向西北流经大石头、角里、张堰、松隐入大泖港,中途穿越东红旗港、牛桥港、利民河、中运河、前冈塘、后冈塘、荡泾和池泾等。五代时,张堰镇南有小官浦(后称青龙港)入海;张堰镇北通松江城为张泾。明成化八年(1472年)筑海塘堵塞小官浦等后,乃在金山卫西北另辟新运盐河通张堰,即今张泾河南段。长26.4公里。枯水期水深1.5~3.5米,底宽8~10米,可通100吨级船舶。是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与张堰、松隐、新农等镇间主要通航河道。受益农田约1.5万公顷。

张家浜,位于浦东新区中部。东起浦东运河,往西流经王港、唐镇、金桥、张江、洋泾、花木、严桥等镇境,至塘桥入黄浦江。长17.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8米,宽6米,可通行15吨级船舶,受益农田2600余公顷。张家浜与洋泾港、西沟港和川杨河等西口水闸已形成完整的引排水系统,不仅可引淡水灌溉和冲污,且能排除内涝。

张家塘港,位于闵行区中部、徐汇区南部。西起新泾港,东入黄浦江。长约8公里。枯水期水深1.2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530公顷。

奉新港,位于南汇区(原南汇县)西南部、奉贤区(原奉贤县)北部。北起大治河,经蔡桥、头桥,南迄浦南运河。长10.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河宽4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200公顷。

拦路港,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西南部,淀山湖东南,介于大小莲湖之间。西北起淀山湖口淀峰,东南至东方红大桥接东、西泖河。为淀山湖主要泄水通道。“拦”原多作“烂”,以“烂路”得名,或说因过去河上无桥,两岸交通受阻,故名。长8.7公里。底宽30米,淀峰附近底高为-3米,河面宽80米,水流湍急。清代为华亭、奉贤、娄县、金山、青浦5县运粮入湖通道。为五级航道,系苏申外港线的主要河段之一,灌溉农田约1300公顷。

金汇港,位于奉贤区(原奉贤县)中部。北起黄浦江,往南经金沙、齐贤、光明、奉新,穿越浦南运河、随塘河,以及里护塘、人民塘、团结塘等海塘入杭州湾。长约22公里,底高-1~1.5米,底宽44~90米。原名金汇塘,北段为冈泾塘,南段为和尚塘。现为奉贤区(原奉贤县)最大引排水河道,占全县引水量52%,排水量60%,南北两端均建有节制闸,汛期洪水可开闸排入杭州湾。可通行100~3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2400公顷。

周浦塘,位于南汇区(原南汇县)西北部、闵行区东部。东起咸塘港,往西经题桥、陈行,至塘口入黄浦江。西口建有船闸。长10.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5~3.4米,河宽8~10米。可通行10~1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3000余公顷。

泗泾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东北部。古称泗泾,因纳通波塘、外婆泾、洞泾、张泾4水而得名。西起通波塘,东流过洞泾入北泖泾。长8.65公里,底高0米,河面宽度在27~58米不等,最宽处于泗泾镇西一段达80米。通航能力为40吨级,受益农田1000余公顷。

泖河,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东南部和松江区(原松江县)邻接处。河道昔宽如湖,原名泖湖,又名团(一作圆)泖,为“华亭三泖”(团泖、大泖、长泖)之一。西北于青浦区(原青浦县)练塘镇东方红大桥处接拦路港,东南至松江区(原松江县)石湖荡镇泖河村与小斜塘相连。承接淀山湖和太浦河来水。为黄浦江上游主要河段。长10.5公里,河面北狭南宽,宽度100~500米,最宽处达700米。底宽平均50米,底高在-1米以下。通航能力:北段为500吨级,南段为300吨级。受益农田约1万公顷。南北各有沙洲:北沙洲名泖塔圩,分泖河为东西两支,西泖河接太浦河来水,东泖河接西大盈港来水,洲上旧有唐澄照禅寺和泖塔,现寺毁塔存;南沙洲名小独圩,面积约30公顷,分泖河为南北两支。南支宽300米,因淤浅,已筑簖养鱼,不通航。北支又称中图漕,为今主航道,宽120米,底高-1米,通航300吨级船只。

春申塘,位于闵行区中部。又名莘村塘。西起北竹港,往东与北横泾、马屯港相交后,入黄浦江。长9.1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2米,可通行10~3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2000公顷。

南竹港,位于奉贤区(原奉贤县)西部。北起黄浦江,南流经南桥、新寺、柘林,入运石河。长约19.4公里。可通行20~40吨级船舶。

南沙港,位于奉贤区(原奉贤县)西部。北起黄浦江,南流经邬桥、法华桥,至胡桥汇上横泾后南入运石河。长约18余公里。兼具排灌、通航之利。

南横港,在青浦区(原青浦县)西部莲盛镇境内。西起大葑漾,穿越任屯荡、山秦荡,东至拦路港。长9.8公里。底宽15米,底高-1米,河面宽度为40~75米。杜赖村以西为新开河段,以东为原横港。拦路港口有节制闸。是太浦河北片西水东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柘泽塘,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中部。旧称柘溪。北起淀浦河,南至青浦与松江两县交界处接官塘。长5.7公里,水深2.5米,可通航60~80吨级船只,灌溉农田1300余公顷。

赵家沟,位于浦东新区北部。东起随塘河,西流经顾路、杨园、东沟、张桥4镇,经浦东大道九号桥,再经东沟入黄浦江。长9.2公里。枯水期水深1.8米,可通行4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1万公顷。

面杖港,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西部。西起浙江省嘉善县潮泥滩,水源来自长泖,往东北流经兴塔,北入秀州塘。长12.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2米,底宽5~10米,可通航15~3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4000余公顷。

咸塘港,位于南汇区(原南汇县)西部、浦江新区西南部。或说曾名曹家沟、都台浦。南起大治河,往北与东盐铁塘、沈庄塘、周浦塘、盐船港相交,经过航头、下沙、沈庄、周浦、御桥,入川扬河。长20.3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8米,宽9米,可通行10~100吨级船舶,为南汇区(原南汇县)西部主要南北向河道之一。受益农田约5800公顷。

虹口港,位于虹口区南部。亦名沙洪、穿洪或洪口。于嘉兴路桥附近接俞泾浦,稍南,有沙泾港来汇,再东南流过鸭绿江路桥、汉阳路桥,南入黄浦江。长1.5公里。枯水期水深1.5米,宽5~8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

俞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中部、闵行区南部。西起通波塘,向东流经马桥、北桥、塘湾、吴泾入黄浦江,并与洞泾港、北泖泾、北沙港、北竹港、北横泾相交汇。长24公里,底宽4~6米,底高0米,河面宽27米,通航能力15~30吨级。为松江区(原松江县)东部和闵行区南部农田排灌和调节水量的主要河道之一,受益农田约5000公顷。

洞泾港,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东部,通波塘和北泖泾之间。北起淀浦河,流经泗泾、洞泾、卖花桥等集镇,南入黄浦江。原北起泗泾塘,南流至茸北镇、龙树庵转西南通环城河。1971年废除龙树庵至环城河段,利用旧河道向南挖通黄浦江。1972年在泗泾塘疏浚小洞泾通淀浦河,合名洞泾港。长19.5公里,底高0~-1.5米,河面宽31~35米,通航能力20~25吨级,灌溉农田1600余公顷。是松江区(原松江县)北水南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洋泾港,位于浦东新区西部。南起自华漕达,往北越浦东大道七号桥入黄浦江。长4公里余。枯水期水深1.3~1.8米,河面宽6~10米,可航行15~40吨级船只,有排洪和灌溉之利。

胥浦塘,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西南部。西南会浙江省平湖县上海塘(与金山区境交界处),往东纳南来六里塘,北流接中官塘后折而东与惠高泾相汇。相传为吴国伍子胥所凿,故名。长8.7公里。河底高程-4~-5米,河面宽40~60米,可通行100吨级船舶。

圆泄泾,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南部。西起松江区(原松江县)与青浦区(原青浦县)交界处,上接大蒸港,东汇斜塘入横潦泾。以圆泖泄水入浦,故名。古名悬星泾。长5.73公里,底高-1米,河面宽120米。属6级航道,通行100吨级船只,是承接上游来水下泄入黄浦江的主要河道,黄浦江上游段重要航道之一。

高桥港,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原为嘉定区(原嘉定县)与闵行区(原上海县)间之界河,故明代已名界浜。南起赵家沟,北流经杨园、高东、东沟、高桥4镇,西入黄浦江。长11.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3~1.8米,通航30~6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2000公顷。

曹家沟,位于浦东新区中部。曾名都台浦。明天顺二年(1458年),巡抚都御史崔恭疏浚曹家沟,故称曹家沟为都台浦。由三灶港北流,经过川沙镇、唐镇、陆行、张桥4镇,达赵家沟。长13.2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3米,宽10米,可通行20吨船舶,受益农田3000余公顷。

淀浦河,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中部、松江区(原松江县)北部、闵行区中部。西起淀山湖口九曲港,东至黄浦江船华渡口。联结淀山湖、黄浦江,故名。自西向东横越上海市中部,跨青浦、松江两县和闵行区10个乡镇,与西大盈港、东大盈港、老通波塘、新通波塘、北竹港和北横泾等交汇。长46公里。青浦镇以西河段原名漕港。其中青浦段最长,为29公里,底宽25米,底高-1米,河面宽48米。淀浦河系沿原抢开河、漕港、横泖、蒲汇塘等河裁变取直、拓宽、浚深,并历经1959年、1971年、1977年三次施工,1977年3月全线贯通。是1949年以来上海市最大的水利工程,为青浦、松江区(原松江县)控制排水的骨干河道,也是沟通太湖流域和上海市的骨干航道之一。西端淀山湖口建有船闸,东部在松江区(原松江县)、闵行区交界处建有节制闸和船闸。为六级航道,通行100吨级船只,受益农田约3.6万公顷,具有排涝作用。

斜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西部。西北在石湖荡镇泖口村与泖河相连,东南流至李塔汇镇与圆泄泾交汇,接横潦泾。承淀山湖和太浦河来水,量大流急。河长6.5公里,底宽70米,底高-4米,河面宽约180米。属五级航道,可通行300吨级船只,是苏申外港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太浦河开通后,成为长(兴)湖(州)申线的主要通道。是太浦河南岸排涝的主要通道之一。受益农田约6600公顷。石湖荡镇以东河段上有沪杭铁路桥。

惠高泾,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中部。南起沪浙交界处山塘,往西北流经廊下折而北,经吕巷和五龙庙,北迄胥浦塘接掘石港。长11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0~2.5米,底宽5~8米,可航行20~6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3200公顷。

紫石泾,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中部、松江区(原松江县)南部。南自张泾河往北穿越中运河、后冈塘,入黄浦江。长10.3公里。1977年开挖。以旁侧小河赭石泾命名。枯水期航道水深2.4米,可通行60~1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4600公顷。紫石泾和张泾河合流处,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引水工程的起点。

蒲汇塘,位于松江区(原松江县)与闵行、徐汇区境内。西起淀浦河,与小涞港、北横泾、新泾港等相交,流经七宝、虹桥,后折而南至新龙华南接漕河泾港。长约19公里。可通行15~2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3000余公顷。

漕河泾港,位于闵行、徐汇区境内。曾名曹乌泾或曹湖泾。西起新泾港,往东过南新泾,南新泾以西一段亦称何家浜、西上澳塘、东上澳塘,西纳蒲汇塘接龙华港。长9公里。可行驶10~20吨级小船。

横沔塘,位于浦东新区南部、南汇区(原南汇县)北部。南起六灶港,往北经横沔、孙桥,入川杨河。长6.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2米,可通行10~30吨级船舶。

大泖港,是黄浦江西南地区主要支流,承泄浙江杭嘉湖地区沪杭铁路以南和金山区(原金山县)西部来水。大泖港西接小泖港和掘石港,东流至松江区(原松江县)泖港镇转向北流,汇竖潦泾后为横潦泾(长1.5公里)入黄浦江。流经松江区(原松江县)泖港乡,金山区(原金山县)新农乡。河长5.6公里,河底宽85米,河底标高-6.0米,河面宽约200米,河上架有斜拉钢索泖港大桥。

横潦泾,在松江区(原松江县)西南部。西起斜塘与圆泄泾汇合处,东汇大泖港接竖潦泾,为黄浦江上游主要河段之一。长5.5公里,底宽80~200米,面宽240米。属二级航道,通行1000吨级船只,与竖潦泾同为杭申线、长湖申线和苏申外港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联结浙江省的水上动脉,太湖流域和浙江来水下泄入海的主要通道。

东大盈港,原名大盈浦在青浦镇北港面开阔,为青浦区(原青浦县)五大浦之一。北起吴淞江南流经白鹤、香花桥,至青浦镇南门接淀浦河,再流人柘泽塘。全长16.9公里,河底标高-1.0米底宽米20米~40米边坡1:2.5.是青松大控制内一条重要的南北向排水河道。东大盈港北口建有船闸一座。1999年,对东大盈港全线进行疏浚

西大盈港,位于青浦镇西.北起吴淞江,南接黄浦江,全长30公里,县境内为24.2公里。盈中石西村以北为原赵屯浦,石西以南至华田泾为1977年冬新开的河港。1978年,实施青松大控制工程,新开的西大盈港,成为控制县内南北向主要泄水河港之一。淀浦河以南河段河底宽30米,河底标高程-10米边坡1:25可通航100吨级船只:淀浦河以北河段,河底宽25米,河底标高程-0.5米,一般可通航20~40吨级船只。西大盈港南北口已分建华田泾水利枢纽工程(松江区境内)和西大盈(青浦区境内)套闸工程。2000年,西大盈港淀浦河以北河段进行全线疏浚。

新通波塘,旧称顾会浦。北起吴淞江南至松江界全长16.1公里,流经华新、凤溪、赵巷3个镇。1977年冬至1978年春,利用旧华潮浦、嵩塘等部分河段加以取直、浚深、拓宽面成,底标高-1.0米,底宽15米,边坡1:2.5,取名新通波塘。

油墩港,由市水利局和市交通局于1980年代末联合投资新开辟的一条河道。北起吴淞江四江口南至松江横潦泾全长36.5公里,是纵贯青松低洼易涝地区中心、承泄青松大控制片内涝水的骨干河道,自排效果较好。油墩港青浦段,北起吴凇江.南至柘鸡塘.全长17.6公里。河底标高-1.0米,边坡1:3.底宽30米,流经白鹤、重固、香花桥和赵巷4个镇可通航300吨级船只。为上海浦西300吨级环线航道。

蕰藻浜, 位于嘉定、宝山两区中部偏南。西起吴淞江,东经陈行、塘桥,至吴淞入黄浦江,与吴塘、盐铁塘、中槎浦和杨盛河相交。长38公里。亦名蕰藻河。1949年前,与黄浦江、吴淞江并列为上海市三大干河。原西起中槎浦走马塘口,1959年向西疏凿到横沥,1980年再向西延伸至孟泾村附近,接通吴淞江上游。1982年加深、拓宽河道并在西端建 西水利枢纽工程,水深达3~4米,河道宽为60~100米,底宽30~60米,河底高程—2~—4米,塘桥以东能通行300~500吨级小轮。江浙两省船队可经三江口、蕰藻浜直航吴淞口,去宝山钢铁总厂不再绕道淀山湖、黄浦江,缩短航程45公里。受益农田约1.3万余公顷。

湖泊

淀山湖,古称薛淀湖,简称淀湖。淀山湖位于青浦区(原青浦县)西部,在青浦镇西8.5公里处,西南连鼋荡,与江苏省吴江、昆山毗邻,属太湖水系,呈葫芦形,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湖泊最大长度14.5公里,最大宽度8.1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属上海部分4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11米,最大水深3.59米,蓄水量约1.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调蓄0.69亿立方米。据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淀山湖打捞得新石器时代石器及战国时代的印纹硬陶、铜镞等文物,证实淀山湖在古代尚是陆地,战国以后,陷为谷水,遂成湖泊。

淀山湖四周港汊众多,昔日有河港70多条进出,以后由于兴修水利和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一些河港被阻滞,尚留50余条。淀山湖上游承接太湖吴江地区来水,经急水港、大朱厍、白石矾等24条河港汊入湖,以急水港为主流;下游出水河道,经拦路港东西泖河、斜塘,下泄入黄浦江,是黄浦江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淀山湖是黄浦江上游的天然水库,各出水口处于潮流界和潮区界的过渡段,一般情况每天均会出现两涨两落的潮汐现象,但涨落潮历时并不规律。湖口淀峰站多年平均水位为2.43米(1952~1988年),历年调查最高水位为3.71米(据1954年8月2日实测为3.69米),最低水位为1.75米(1934年8月24日)。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清咸丰八年(1858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下游河口段31公里内水深大多在6.1米以上。河口有拦门浅滩吴淞外沙和吴淞内沙,最低水位水深分别为4.0米和3.4米。距河口24公里过渡段有汇山浅滩,最低水位水深6.1米。下游水深不适宜吃水6~7米的海船航行。

清光绪二年(1876年),应上海外国领事团之请,荷兰工程师艾沙(G.A.Escher)、奈格(J.D.Ryke)治理黄浦江。艾.奈作《吴淞内沙报告》,提出黄浦江河道主要靠潮水维持,需加大进潮量,制订漏斗形导治线(NormalLine),上游窄,逐渐均匀向河口放宽,以束水攻沙。光绪九年,清廷购英国安定号自航链斗式挖泥船,试挖吴淞内沙与外沙,未见成效。光绪三十一年,成立黄浦河道局,奈格任总工程师,清廷每年拨银46万海关两,以20年为期治理黄浦江,光绪三十三年工程开始实施。在长江河口堵塞内沙(亦名高桥沙)北支老航道,以南支(木帆船航道)为单一航道;确定从吴淞口至江南造船厂33公里黄浦江河段的导治线,上端宽365米,河口端宽820米,两岸筑堤收束河床。宣统三年(1911年),奈格制订《黄浦江继续整治计划》,完成吴淞口外左导堤、右顺坝(又谓弧形双导堤)、北支内沙上口堵坝和北港至陈家嘴左右两岸大部堤工,开深南支新航道、挖泥600余万立方米。吴淞外沙水深达最低水位下6.3米,航道宽122米。吴淞左导堤工程与高桥新航道开挖工程,对治理黄浦江两沙起重大作用。至宣统元年,黄浦江治理工程耗银643万两,占全部治理经费89.18%,完成1/2工程。

1912年,成立上海浚浦局,瑞典海德生(VonHeidenstam)任总工程师,继续执行清宣统三年整治计划。在黄浦江两岸续筑堤坝,在高桥港口兴修3座挑流丁坝及其连坝(顺坝),在滩弯处疏浚挖泥,耗资600万两银。1912~1920年,挖泥600多万立方米。至1921年,高桥港河段航道水深6.1米的断面宽270米,最深处7.3米,海轮可通畅进港。黄浦江虬江口东岸陈家嘴与周家嘴间江面光绪三十二年前宽1300米,主流靠东岸,西岸为大片浅滩。1913年始在两岸筑围堤吹填,4月沉第一块柴排后停工。1925年6月,海象号吹泥船继续吹填,至1937年形成复兴岛。航道水深由6.3米增深至8米以上,今陈家嘴航道水深达9.0米以上,复兴岛岸线稳定。

1921年,海德生提出《1922~1931年黄浦江维持改善工作计划》,主要有黄浦江航道水深维持9.1米,适应吃水12米轮船进港需要;改变原来缩窄河床法,改用挖泥维持水深。10年累计挖泥1805万立方米,超计划近1倍,航道水深7.9米。1928年,查利(Dr.H.Chatley)任总工程师。1932年,制定《1932~1941年黄浦江维持改善第三个计划》,主要是保持航道水深接近9.1米,每年挖泥191万立方米。到1936年,吴淞外沙、高桥新航道、汇山航道均有增深,陈家嘴和汇山航道的水深分别为7.93米和8.53米。

陆家嘴弯道深潭(吴淞江与黄浦江会合处),为黄浦江下游段最深处。1930年测得水深在低水位下28.3米,超过26米深度的范围继续扩大,产生强大涡流。1931年2月起,在深于24.4米水域内抛填块石14.5万吨,后扩大至18.3米水深区域。1932年11月~1934年还用开底泥驳抛泥41万立方米。复测深潭最深处为18.3米。

1937~1945年,挖泥量大为减少,共270万立方米。1945年5月~1949年,恢复轮回挖泥。

解放初,打捞沉船排除堵塞,恢复航道挖泥疏浚,至1953年挖泥572万立方米。1954年,疏浚高桥新航道,长5140米,深度为最低水位以下8米,宽度150米。1955年,改为有选择地在浅滩和航行、停泊等部位挖泥,探索浅滩季节性冲淤规律、有效的挖泥尺度和挖泥时间,提高挖泥效率。1960年9月起,停止深潭抛泥,疏浚泥土吹填低田和沟浜。1963~1965年,年均疏浚量达459万立方米,规定的黄浦江水深得到维护。1965年,研究制定新的浚浦导治线,1972年基本确定。规划自吴淞口向上至巨潮港为上海港港区,港区宽度由700米逐渐束窄至300米。1979年后,下游上海港航道段年均疏浚620万立方米,航道水深均维持在8.0米以上。黄浦江航道,自吴淞口101灯浮至闵行电厂西(巨潮港),全长67.2公里,分为吴淞进口航道、高桥航道、陈家嘴航道、汇山航道和塘口道等区段。航道水深10米以上的占80%,8米以上的占90%。吴淞口、高桥、陈家嘴3段航道较浅,合计长4.7公里,维护水深8米。海轮可航行至松浦大桥,松浦大桥可通1000吨级船只。

黄浦江上中游河段比较稳定。1919年,江苏省江南水利局用机船挖浚泖河淘饭圩中泓淤浅段,长5公里余。1920年,机浚泖河以下古浦塘口淤浅段。

枢纽工程

龙华港水利枢纽工程,简称龙华港泵闸,在闵行区(原上海县)龙华乡龙华村与徐汇区龙华镇俞家湾龙华港入黄浦江的河口处,是淀浦河北片地区排水入黄浦江的主要口门。泵闸与河道整治工程配套,能基本解除市区56平方公里和淀北片122.4平方公里范围内因暴雨积水形成的灾情,防御台风季节高潮入侵,确保漕河泾及虹桥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受淹。平时通过控制内河水位排污。泵闸主体结构工程为船闸1座,闸首口门净宽12米,闸室宽20米、长60米。外闸首上设有宽3.4米人行桥1座,通航300吨级船只,配备QPQ2×16T启闭机2台。内闸首配套56ZWB-100I型圬工泵6台套,排涝流量每小时11.12万立方米,能抵御“千年一遇”高潮位。1992年4月竣工,投资2435.4万元。

蕰藻浜东水利枢纽工程,简称蕰东水闸,在宝山区顾村乡塘桥白杨村,是蕰藻浜水利综合治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可挡潮排涝、引清冲污,有利嘉定、宝山两区农田引水灌溉,受益面积约30万亩。有节制闸1座,3孔净宽30米(10米×3),口门净宽12米、闸室宽20米、长300米船闸1座,净宽5米汽-10级公路桥1座,水文测流站1座,虹连式自记水位测亭2座以及500平方米管理房等附属设施。设计水位,内河最高3.5米、最低1.80米,外河最高5.80米、最低-0.25米。设计最大排涝流量210秒立方米。节制闸用直径215毫米柱塞式油缸液压启闭机3台,集中控制运行。船闸用直径215毫米柱塞油缸液压启闭机2台,集中在外闸首控制。1978年9月竣工,投资1156.6万元。

蕰藻浜西水利枢纽工程,简称蕰西水闸,在嘉定区黄渡乡孟泾村与安亭乡双浦村间蕰藻浜上游与吴淞江交汇处,是上、嘉、宝地区蕰南、蕰北两片挡潮、引清减污、排涝和通航的骨干工程。受益农田嘉定区18万亩,宝山区20万亩。有3孔总净宽30米(10米×3)节制闸1座,口门宽12米、闸室宽20米、长30米船闸1座,上有净宽4.5米汽-10级公路桥1座。设计水位闸外最高4.4米、最低1.80米,闸内最高4.05米、最低1.80米,节制闸最大流量(引水)176秒立方米。船闸配有5套直径215毫米柱塞式油缸液压启闭机。通航300吨级船只。1977年12月竣工,投资623.9万元。

河南浜引清输水工程,简称河南浜泵站,在嘉定桃浦乡金光村的河南浜和桃浦河交汇处。主要功能以引清输水为主,兼顾排涝,是蕰南片近郊菜区综合治理的配套工程。桃浦河污染严重,沿河两侧支河均建闸控制。河东菜区缺乏清水灌溉水源,建河南浜泵站后,河西的蕰藻浜清水源通过虹吸管输送到河东,用于菜区灌溉。和已建的河南浜、长浜等水闸相组合,将桃浦河污水引经苏州河与蕰藻浜排出,部分清水引入真如港,起到清污分流的作用,水道相交而清污互不混合。工程设计流量3.7秒立方米,配置28JLB-70轴流泵3台、80千瓦电动机3台。1991年竣工,投资165万元。

油墩港水利枢纽工程,在松江区(原松江县)塔汇乡新建村油墩港河口与黄浦江汇合处,是青松大控制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工程,青松地区70万亩低洼地排涝的主要口门之一。用于挡潮、排涝和引水灌溉、控制内河水位,兼顾交通航运。有口门宽12米、闸室宽14米、长300米船闸1座,5孔总净宽50米(10米×5)节制闸1座,汽-10级面宽7米公路桥1座。设计水位内河最高3.5米、最低1.5米,外河最高3.8米、最低1.7米。最大排水流量190秒立方米。节制闸配置直径214毫米柱塞式油缸液压启闭机13T5台,集中控制运行。船闸配置直径215毫米柱塞式油缸液压启闭机2台,集中在外闸操作室统一调度启闭。通航300吨级船只。1981年10月竣工,投资615.6万元。

华田泾水利枢纽工程,在松江区(原松江县)昆冈乡泖河口以北,是青松大控制工程中主要配套工程。用于挡潮、排涝、引水、通航和控制内河水位,受益农田20万亩。有3孔净宽24米(8米×3)节制闸1座,口门净宽10米、闸室宽14米、长200米船闸1座,面宽5米汽-10级公路桥1座,以及管理房、工作桥、引航道护坡等。设计水位内河最高3.5米、最低1.5米,外河最高3.7米、最低0.93米。引航道护岸内河长240米,外河长270米。河底标高-1.0米,河底宽20米,边坡1∶2.5。最大排水流量、最大引水流量均为80秒立方米。节制闸、船闸均配置绳鼓式卷扬机启闭。内闸首设公路桥1座与节制闸相连。外闸首设人行工作桥1座。上下游闸首东侧各设1座控制室。通航100吨级船只。1989年竣工,投资279.4万元。

大涨泾水利枢纽工程,在松江区(原松江县)仓桥乡平阳村的大涨泾入黄浦江的河口处,属青松大控制主要骨干工程之一。用于挡潮、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和通航,排污和改善松江镇饮用水质。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为船闸工程,船闸闸首孔径净宽12米,闸室宽16米、长300米,通航100吨级船舶;引水流量112.5秒立方米,排水流量135.6秒立方米。设计水位外河最高3.93米、内河最低1.5米,通航水位最高3.5米、最低1.5米。配套桥梁外闸人行桥1座,宽4米;内闸汽-15级公路桥1座,梁底标高7.5米,宽7米。1989年12月竣工,投资1396.64万元。第二期工程在大涨泾老河口修建翻水站,建抽排总流量为25秒立方米泵站1座,装备56ZLB-100型轴流泵5台,建10米净孔节制闸1座,在下游建汽-15级、桥面净宽7米、梁底标高4.35米的公路桥1座。1993年6月竣工,投资1215.07万元。

淀浦河东水利枢纽工程,简称淀浦河东闸,在闵行区(原上海县)莘庄乡境内,东距黄浦江约10公里,为青松大控制配套枢纽工程之一。用于挡潮、排涝、引水和通航。有净孔12米、长200米船闸1座,3孔26米(8+10+8米)节制闸1座。设计水位内河最高3.56米、最低1.62米,外河最高4.52米、最低0.35米;最大排水流量90.9秒立方米,引水97.5秒立方米。通航100吨级船只。闸上建有公路桥1座,梁底标高8.5米,荷载汽-10、挂-50。1978年10月竣工,投资835.54万元。

杨思水利枢纽工程,简称杨思水闸,在川沙县杨思乡耀华村,是川杨河西端与黄浦江衔接处的控制工程,也是浦东地区综合治理的控制工程之一。用于引灌、挡潮、排涝、通航和调控内河水位。有3孔总净宽24米(8米×3)节制闸1座;口门宽10米、闸室宽12米、长300米船闸1座,面宽7米、长96米、梁底标高7.6米公路桥1座以及管理房、水文测流站等附属设施。设计水位内河最高3.5米、最低2.3米,外河最高4.7米、最低1.3米。最大引水流量146秒立方米,最大排水流量203秒立方米,通航100吨级船只。1980年12月竣工,投资908万元。

大治河西水利枢纽工程,简称大治河西闸,在闵行区(原上海县)鲁汇乡闸港口,是大治河衔接黄浦江的控制工程,也是浦东地区综合治理的重要控制工程之一。用于挡潮、排水、引灌、通航以及调蓄内河水位,是市防汛指挥部确定的基本纳潮闸。有6孔总净宽60米(10米×6)节制闸1座,口门宽12米、闸室宽20米、长300米船闸1座,通航300吨级船只;面宽7米、荷载汽-20、挂-100十三跨公路桥1座。最大引水量276秒立方米,平均160秒立方米;最大排涝量442秒立方米,平均254秒立方米。设计水位内河最高3.5米、最低1.8米,外河最高4.7米、最低1.25米。节制闸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升式平面钢闸门,船闸钢筋混凝土U型坞式结构,上卧式平面钢闸门。船闸1979年5月1日试启通航,12月20日全部工程竣工。总投资785.9万元。

金汇港北水利枢纽工程,简称金北水闸,在奉贤区(原奉贤县)金汇乡北新村、金汇港北口距黄浦江1200米处,是金汇港衔接黄浦江的控制工程,也是浦东地区水利综合治理重要控制工程之一。用于挡潮、排水、引灌、控制内河水位、改善航运条件,并承担市区和西部低洼地区防汛纳潮。有4孔净宽40米(10米×4)节制闸1座,口门12米、闸室宽20米、长300米通航300吨级船只的船闸1座,面宽7米、汽-20级公路桥1座。设计水位内河最高4.40米、最低0.46米,外河最高3.96米、最低1.8米。设计最大引水流量197秒立方米,平均引水流量119秒立方米;最大排水流量320秒立方米,平均排水流量184秒立方米。1980年竣工,投资879万元。

航道航运

黄浦江上游江水可供生活用水,龙华以下以航运功能为主,江面宽约550米,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浅处水深9.1米。黄浦江航道从吴淞口至松浦大桥一段可通万吨级轮,松浦大桥至毛竹港可通1000吨级轮,龙华港以下两岸均为装卸区,龙华港以上局部有浅滩。上海市60%以上输入货物和98%以上外贸物资均由此航道出入,客运线年客运量在600万人次以上。

航道

黄浦江航道,自吴淞口101灯浮至闵行电厂西(巨潮港)界,全长67.2公里,共分为吴淞进口航道、高桥航道、陈家嘴航道、汇山航道和塘口航道等区段。航道水深10米以上的占80%,8米以上的占90%。吴淞口、高桥、陈家嘴3段航道较浅,合计长4.7公里,维护水深8米。万吨级海轮可航行至松浦大桥,松浦大桥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

苏申外港线航道跨上海、江苏两地,上海市境内航段自分水龙王庙至江苏省界,长35公里,由竖潦泾、横潦泾、斜塘、泖河、拦路港、淀山湖南航道、急水港等河道组成。下段在毛竹港衔接黄浦江,上段经安庄、淀峰、商榻、江苏省周庄、屯村等镇与京杭大运河连通,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线。但河面宽窄悬殊,因受狭段及桥梁的制约,只能通航100吨级船舶。沪杭铁路34号桥净空较低,超过100吨级的船舶需候低、中潮通过。

拦路港——泖河——斜塘是黄浦江上游西北一支,主要承泄太湖及江苏淀泖地区来水。

拦路港又名烂路港,历史上因港上无桥,港宽水深,行旅不便,遂名拦路。位于淀山湖东南,界于大、小莲湖之间,在今青浦区(原青浦县)朱家角、沈巷、西岑与莲盛四乡交界处。河道北起淀山湖畔淀峰(原名关王庙今为报国寺),南至青枫公路东方红大桥,与泖河相接,全长8.7公里,淀峰附近河道底宽30米,河底标高-3.0米,过水断面积达210平方米,是上海通往江苏、安徽的主要航道,可通航200~300吨级船舶。

泖河,又称泖湖,史有三泖(长泖、大泖、圆泖)之称,今泖河为原圆泖的一部分。唐以后,泖河仍很宽阔,青山含秀,碧波荡漾,和附近的九峰构成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曾留下许多诗文。泖河上承拦路港,下接斜塘入黄浦江,流经今青浦区(原青浦县)的沈巷、练塘、小蒸、松江区(原松江县)昆冈、古松、大港等乡,长10.5公里(青浦段河底宽150米,河底标高-5.0米,松江段河底宽50米,河底标高-1.0米)。泖河为通往江苏、浙江、安徽的主要航道,可通航500吨级船舶。泖河中间有一淤积小岛,分泖河为东泖河与西泖河,前者狭而深,后者宽且浅。新开的太浦河即流入西泖河。斜塘,西北接泖河,东南流至三角渡口与园泄泾汇合后为横潦泾(长5.5公里),下接黄浦江。流经松江区(原松江县)古松、大港、塔汇等乡,长6.5公里,河底宽70米,河底标高-4.0米,河面宽约180米。

长湖申线航道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境内航段自分水龙王庙至浙江省界长17.6公里,由园泄泾、大蒸塘、施家浜、九曲港、余塘港等河道组成,上溯至平望和京杭大运河相交,是上海连通湖州、长兴矿区建筑材料基地的重要航道。上海境内航段曲折多弯,但水深条件较好,航道底宽40~80米,枯水水深2.5米,皆符合100吨级船舶的通航要求。由于沪杭铁路37号桥较低,高水位时只能通过60吨级船舶,100吨级船舶须乘低潮通过。

杭申线航道杭(州)申线航道跨上海、浙江两地。上海境内航段长8.6公里,由大蒸塘、范塘、潮里泾等河道组成。上段从潮里泾起向西在清庵与浙江省的杭申甲线航道衔接,经嘉善、嘉兴直达杭州。下段在潮里泾和长湖申线航道衔接。上海市境内航道宽15~40米,可通航100吨级以上船舶。

大蒸塘-园泄泾大蒸塘西起与浙江省嘉善县交界处的唐家厍,东接园泄泾。流经青浦区(原青浦县)的蒸淀、小蒸、松江区(原松江县)新浜等乡,长12.5公里,河底宽25~60米,河底标高-3.0~-4.0米。浙江省于1959年在太湖流域水利规划外自行开挖了红旗塘,正冲大蒸塘南侧,影响青浦、淞江低洼地的安全,以致交界处原施工隔堤长期遗存,直至1991年洪水时,为了照顾沪杭铁路以北浙江杭嘉湖地区的排水才开通。现太湖流域规划大蒸塘将按红旗塘标准拓宽。

园泄泾,古名悬星浜,上接大蒸塘,下接横潦泾,流经今松江区(原松江县)的古松、新五乡,河长5.73公里,河底宽65米,河底标高-9.0米,河面宽约180米。

平申线航道平(湖)申线航道自浙江省界至竖潦泾,全长19公里,跨上海、浙江两地。境内航段由大泖港、掘石港、胥浦塘等河道组成。上段和上海塘衔接,下段和竖潦泾连接,是上海通往浙江平湖、乍浦的主要航道。从大泖港口到浙江省泖口村长18.4公里,航道宽30~100米,河面宽阔,水深5.5~7.5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大泖港是黄浦江西南地区主要支流,承泄浙江杭嘉湖地区沪杭铁路以南和金山区(原金山县)西部来水。

大泖港西接小泖港和掘石港,东流至松江区(原松江县)泖港镇转向北流,汇竖潦泾后为横潦泾(长1.5公里)入黄浦江。流经松江区(原松江县)泖港乡,金山区(原金山县)新农乡。河长5.6公里,河底宽85米,河底标高-6.0米,河面宽约200米,河上架有斜拉钢索泖港大桥。

苏州河航道为省市级干线航道之一,但曲折多弯,弯道水流偏急,易肇事故,全线桥梁28座,桥梁净空普遍偏低,中水位以下时,100吨级船舶才得以通过,其中沪杭铁路2号桥净空过低,将苏州河基本截为两段,无法发挥全线通航效益。

太浦河西起江苏省吴江县横扇乡东太湖边的时家港,向东经平望、黎里、芦墟至青浦区(原青浦县)金泽乡进入上海,至练塘乡南大港汇入黄浦江上游西泖河。河道全长57.14公里,其中江苏段长40.37公里,浙江段长1.53公里,上海段长15.24公里,流经吴江、嘉善、青浦三县13个乡。根据《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设计任务书》,太浦河于汛期5~7月份将承泄太湖洪水22.5亿立方米、杭嘉湖地区涝水11.9亿立方米,占太湖流域1954年型洪水设计总泄水量的39%;遇枯水年份按规划将由太湖提供300秒立方米的清水至黄浦江上游。同时是一条太湖通黄浦江的500吨级的内河航道。

蕰藻浜亦名蕰藻河。西自嘉定区(原嘉定县)黄渡孟泾村与吴淞江(即苏州河)相通,东至宝山区吴淞镇入黄浦江,全长34.64公里,其中嘉定段长16.7公里,宝山段长17.94公里。流经22个乡镇,与顾浦、盐铁塘、封浜、横沥、新槎浦、荻泾、杨盛河等相交。解放前曾为上海地区三大干河(黄浦江、苏州河、蕰藻浜)之一。今系上海北部一条重要骨干河道,亦为上海地区市级干线航道之一,河道等级为五级内河。

淀浦河西起淀山湖,东入黄浦江,横亘青浦、松江、上海三县,全长46.4公里,于1977年完成。该河是青松水利大控制向东排水入黄浦江的骨干河道,亦是苏、皖100吨级船舶直航上海市的内河航道。

港口

上海港,位于黄浦江下游两岸、长江口南岸及杭州湾北岸。港区总面积3618.3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至杭州湾水域3580平方公里,吴淞口内黄浦江水域33平方公里,陆域5.3平方公里(不包括货主码头陆域面积)。港区范围:(1)自牛皮礁浮标、航船灯浮与南支1号灯浮的联线,至长江浏河口下游的浏黑屋与崇明岛施翘河口下游的施信杆两点联线间的长江口南水道水域及相关陆域;(2)自吴淞河塘灯桩至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渠漕港止的黄浦江水域及相关陆域;(3)杭州湾北岸及绿化山(岛)南侧海域的绿华山减载基地。1993年新建成的外高桥港区(又称高桥嘴港区),位于长江口南港南岸,西距吴淞口约6公里,东距长江出海口约85公里,港区上游为新建海监局码头,下游为外高桥电厂码头,码头长约1720米,已建成4个顺岸式泊位,规划建造30余个万吨级以上的海轮泊位。1993年开始兴建的罗泾港区,位于宝山区小川沙河以东,使用岸线长3.3公里,为煤炭、金属矿石等干散货装卸储存的专业港区,规划建造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1996年建成两个煤炭泊位。在已规划的金山嘴港区的西侧已建金山车客渡码头。上海港1995年末共有生产用泊位25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9个,码头总长度32.4公里,吞吐能力15744万吨。1995年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为152.7万标准箱。旅客发送量500万人次以上。上海港与国内各重要城市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上海市60%以上进口货物和98%以上出口货物经过此港,为中国最大的港口。

码头

自吴淞口上溯至闵行巨潮港两岸分布千吨以上码头284个,连通远洋航线、近海航线、长江航线和内河航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航运体系。

十六铺码头,位于黄浦江西岸中段。北起新开河,南至东门路,岸线长约605米。是上海港客运量最大的客运站。初名金利源码头,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美国旗昌公司建造。光绪三年(1877年)旗昌公司将轮船和码头全部售与轮船招商局,改名招商局第三码头,又称南栈,并扩建码头,从新开河至东门路连成一片。其中有13个浮码头泊位,专泊长江线及近海宁波线班轮。抗日战争时,招商局又将码头售与美国卫利韩公司,改名罗斯福码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码头并改名为江西码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招商局。1949年后划归上海港务局,并改名十六铺码头。1980~1982年改建成现代化客运码头。主要停靠长江线、浙江沿海线、宁波线客班轮。1995年客流量约450万人次。

三泰码头,位于黄浦江西岸中游,多稼路与丰记码头街之间。岸线长约235米。1949年前由民族资本家分别建造。主要用作船舶停靠基地,部分码头区域还从事装卸作业。

大达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西岸。北起东门路,南至复兴东路,岸线长约435米。是十六铺码头客运船泊装卸货物的辅助码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张謇建造。张謇开办的大达轮船公司航行上海至南通航线,因无客轮专用码头,经呈清廷批准自十六铺至大关(即江海关)一段江岸,建造轮埠码头(即四号码头)。以后宁绍轮船公司修建了一号码头,三北轮船公司修建了二、三号码头,达兴公司修建了五号码头,平安公司修建了六号码头,约记柴炭行修建了七号码头。在业务上大达公司最为发达,因此这七座码头统称大达码头。民国20年(1931年)后曾将码头作为公用码头收归市营。原为停靠浙江内河各线客轮,1949年后,由于内河客运萎缩,内河航线停止营运。1982年十六铺客运站投入营运后,码头成为客轮货运装卸的辅助码头。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00万吨。1999年码头迁走。

开平码头,位于黄浦江西岸日晖港口。东临打浦路隧道,西为铁路上海南站。岸线长约310米。是上海港外贸装卸作业码头。民国17年(1928年)由英商开滦矿务局兴建。民国19年定名为平滦矿务局开平码头。民国26~34年被日军霸占。抗日战争胜利后,码头东部三分之一属开滦矿务局,西部三分之二属于上海码头公司,后易名上海码头商行日晖港码头仓库。1949年后装卸业务由上海搬运公司承办。1952年后由上海内河港务局接管。后经改建为拥有两个万吨级泊位、设有铁路专用线的上海港第一个水陆联运码头。主要为外贸装卸作业。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25万吨。

中华中栈码头,位于黄浦江东岸。北起塘桥路轮站,南至外轮航次修理厂。岸线长约270米。是上海港煤炭装卸码头。1995年吞吐量约300万吨。

中华北栈码头,位于黄浦江东岸。北起张家浜,南至塘桥路轮站。岸线长约245米。是上海港煤炭装卸专业码头。原为义泰兴煤栈码头。民国7年(1918年)刘鸿生等收买了怡和洋行所属董家渡码头北部改建而成。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60万吨。

中华南栈码头,位于黄浦江东岸。北起外轮航次修理厂,南至南浦路。岸线长约440米。是上海港煤炭装卸码头。刘鸿生于民国10年(1921年)收买怡和洋行的董家渡码头南部及亚细亚火油码头改建而成。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970万吨。

长兴轮站,位于宝山区长兴岛马家港码头。占地0.2公顷,建筑面积2125平方米。1958年前在潘家沙,1963年迁今址。每日客轮往返吴淞3个航次,车客渡轮1个航次。日客流量约2400人次,车流量约20辆次。

公平路码头,位于黄浦江北岸陆家嘴弯道北岸。东临公平路,西至小港码头,背靠东大名路。岸线长约245米。是上海港外贸件杂货码头。原是耶松新船坞码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招商局收购后称招商局第一码头,又称招商局北栈。1949年后改今后。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70万吨。

东昌路码头,位于黄浦江中游东岸。北起东昌路,南至杨家渡码头。岸线长约450米。是上海港装卸盐类、杂货等货物的码头。原名华道码头,由英商太古洋行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兴建。1949年后以路后改今名。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85万吨。

石洞口轮站,位于宝山区盛桥镇北。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向北至长江边建有码头,泊位长80米,宽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引桥长570米,宽15米。有至崇明县南门港、新河、堡镇3条车客渡航线。1988年建成营运,每日对开车客渡17班、34个航次。

北票码头,位于黄浦江西岸,铁路上海南站以西。岸线长约515米。是上海港装卸煤炭的专用码头。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为北票煤矿公司投资建设的两座浮码头,全长120米。民国26年日军侵占后,浮码头被拆走。民国37年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改建为钢筋水泥码头,装卸业务由资源委员会和铁路材料处分别管辖。1949年后,先后由上海搬运工会、上海港务局接管经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对码头进行了改造。是承担龙华地区煤炭供应及水(运)铁(路)中转任务的码头。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700万吨。

外虹桥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东岸。东起太平路,西至虹口港。岸线长约120米。原为招商局第二码头,又称招商局中栈。上海港国际客运站位此。为国际旅游船和上海至日本、香港等航线的国际海运客运的专设码头。1995年完成旅客发送量2.8万人次。

白莲泾码头,位于黄浦江上游。东临白莲泾港,西与上海市轮渡船厂相邻。岸线长约700米。是上海港木材装卸专业码头。原为美商大来码头和民族资本中兴码头组成。大来码头为大来轮船公司的专用码头,民国8年(1919年)建成。1950年由中国政府征用,改名白莲泾码头。1958年起白莲泾码头与中兴码头正式划归港务局。改建后拥有4个万吨级深水泊位,成为华东地区木材集散储运中心。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360万吨。

汇山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西岸。起东秦皇岛路,西至公平路。岸线长约825米。为客货运码头,是上海港沿海客运站所在地。1949年前码头西部为华顺码头,东部为汇山码头。原汇山码头前身是日本邮船会社码头,抗战胜利后为美国驻沪海军司令部占用。华顺码头又名老宁波码头,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原名宝顺码头,属于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光绪三年(1877年)售与招商局,光绪九年又转售与英商公和祥码头公司,并改名华顺码头。1949年后,汇山码头与华顺码头由上海港务局接管经营,统称汇山码头。分为客运码头与货运码头两部分。沿海客运站位于码头西部,又称公平路客运站。货运码头部分以装卸杂货与钢铁及矿建材料为主。1995年客流量约6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约240万吨。

民生路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东起洋泾港,西至民生路。岸约长约740米。是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旧称英商蓝烟囱码头。其中1、2泊位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4泊位建于民国13年(1924年),当时称为远东最先进的码头。抗日战争时期,曾改名为八洲码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原名。1953年2月1日英商将码头移交上海仓库公司,3月由上海仓库公司移交上海港务局管理、经营。粮食装卸区于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二次进行大规模的改建。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325万吨。

老白渡码头,位于黄浦江中游东岸。北起上棉二十七厂,南至张家浜。岸线长约680米。是上海港装卸煤炭专业码头。原为老白渡码头与张家浜码头。老白渡码头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日商大阪商船会社兴建,后作价入股于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张家浜码头于光绪二十六年由德商建造,后为日商三菱商业株式会社所有,不久转让与日清株式会社。抗日战争胜利后,两个码头均移交招商局,分别称招商局第九码头、第八码头。1949年后,由上海港务局接管经营,统称老白渡码头。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935万吨。

共青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西岸。北起老白港,南至上粮九库码头,与上粮五库及共青森林公园相邻。岸线长约800米。是上海港矿建与工业原材料及长江沿线百杂货装卸码头。建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为长江航运驳船与千吨级江轮及百吨级小船的装卸服务。1995年货物吞吐最约225万吨。

朱泾内河客运码头,位于金山区(原金山县)朱泾镇掘石港西岸。占地0.44公顷。钢筋混凝土垂直驳岸码头,长23米。民国3年(1914)始建。以朱泾镇得名。有申平(上海—平湖)、沪盐(上海—海盐)等线客轮停靠。年客运量约10万人次。

朱家门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东岸。北起东沟油库,南临沪东造船厂,北临浦东大道。岸线长约304米。是上海港煤炭装卸的现代化专用码头。1988年建成。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450万吨。

华栈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东起民生路,西至新华码头。岸线长约880米。是上海港矿石、钢杂装卸码头。原分别是华栈码头、扬子码头和十八间码头。华栈码头又称招商局第四码头,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扬子码头又称礼和栈码头,光绪二十七年由德商礼和洋行和瑞记洋行建造,民国7年(1918年)被中国政府没收后租与日商海洋会社经营,民国20年收回后交由招商局经营,成为华栈码头的一部分。十八间码头原为开平矿务局煤码头,光绪二十九年由英商开平矿务局建造。1949年后,华栈码头和扬子码头由港务局接管经营,十八间码头划归上海港务局。后三个码头统称华栈码头。主要装卸矿石、钢杂等货物。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810万吨。

军工路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西岸,距吴淞口6公里,北与东海船厂相接,南与长江航运局锚地相邻,西依军工路。以路得名。岸线长约1600米。是上海港集装箱、外贸件杂货、非金属矿石及危险品装卸码头。始建于1973年。港区铁路专用线与上海铁路运输线相贯通,是具有水运、铁路联运能力的现代化综合性码头。1~5号泊位为集装箱专用码头,属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营,1995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万标准箱。6~9号泊位为件杂货、非金属矿石及危险品装卸码头,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300万吨。

关桥码头,位于黄浦江中游西岸,距吴淞口30公里。在复兴东路至董家渡路之间。岸线长约705米。是上海港供船舶停泊码头和为长江驳船、小船装卸服务的码头。1949年前分别由民族资本家投资建造。

关港码头,位于黄浦江上游西岸吴泾河段,水路距吴淞口45公里。南起杨家沟,北至棉花仓库,西临龙吴路。岸线长约18公里。是上海港外贸杂货件码头。1990年建成。有8个万吨级泊位。其中2个为多用途泊位,6个为件杂货泊位。另有16个长江驳船和内河驳船泊位。年装卸能力为400万吨。

杨家渡码头,位于黄浦江中游东岸。北起东昌路码头,南至杨家渡码头。岸线长约320米。是上海港装卸件杂货码头。原为招商局第五码头。1949年后由上海港务局接管,改名为杨家渡码头。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160万吨。

吴淞客运码头,位于宝山区吴淞淞浦路100号。码头岸线长200米,有钢质浮动码头4座,客轮泊位4个,可靠泊1200客位的双体客轮。有11层客运大楼和6层售票楼。吴淞—南门港、吴淞—堡镇港、吴淞—马家港、吴淞—横沙港等航线停此。年客运量约618万人次,车运量为9.84万辆次。初建于清末民初,为吴淞救生局码头,俗称吴淞轮站、吴淞码头。为上海陆上赴崇明、长兴、横沙3岛的水上客运枢纽。

张华浜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西岸,距吴淞口4公里。南与东海船厂为邻,北临蕰藻浜,西依逸仙路。岸线长约1400米。是上海港集装箱与外贸件杂货及矿石装卸码头。建于1959年11月。港区有两条铁路支线同上海的铁路网相衔接。1978年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现1~4号泊位为集装箱专用码头,属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营,1995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53万标准箱。5~7号泊位为外贸件杂货与矿石装卸码头,为上海港主要外贸装卸作业码头,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270万吨。

其昌栈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东临新华码头,西与上海船厂相邻。岸线长约380米。是上海港装卸钢杂码头。原为英国海军船坞基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英商公和祥码头公司购买,改建为其昌栈码头。1949年后转给外轮代理公司,以后划归上海港务局管理。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55万吨。

洋泾港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东起歇浦路,西至洋泾港。岸线长约235米。是上海港通用性码头。旧称三井煤栈,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专停煤轮。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上海区燃料管委会接管,改称第一煤栈。1949年后由中国煤建公司接管。1952年后移交上海港务局管理、经营,仍为煤炭专用码头。20世纪90年代后改作通用性码头。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195万吨。

高阳路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北岸陆家嘴弯道。东临公平路码头,西至外虹桥码头。岸线长约775米。是上海港外贸件杂货装卸码头。原为顺泰码头与虹口码头。顺泰码头是19世纪60年代由王记码头与亨特码头合并而成,属于英商怡和洋行。清光绪元年(1875年)顺泰码头与虹口码头合并而成公和祥码头仓库公司,由怡和洋行代理。1949年后,因营业亏损,转让给外轮代理公司。以后划为上海港务局管理、经营,并改今名。属深水泊位,主要装卸外贸进出口件杂货。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50万吨。

黄浦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北岸。东起大连路,西至秦皇岛路,北依杨树浦路。岸线长约300米。是上海港件杂货及矿建装卸码头。原为日商大连汽船株式会社黄浦码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央信托局接管。1949年后由上海港务局接管、经营。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60万吨。已搬迁。

新华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南临浦东大道,东起华栈码头,西至其昌栈码头。岸线长约325米。是上海港装卸散化肥、钢杂码头。原为祥生船厂船坞基地,民国7年(1918年)由日本邮船会社购买建造码头,称新汇山码头。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招商局,称招商局第七码头。1949年后由上海港务局管理、经营、改称今名。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210万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