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猪

更新时间:2024-05-14 17:26

家猪(学名:Sus scrofa f. domestica):是猪科、猪属的哺乳动物。是欧亚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口吻部较长,形成猪鼻,嗅觉极发达。犬齿发达,雄性上犬齿外露并向上弯曲,形成獠牙,獠牙较野猪短。每足4趾,仅中间2趾着地。食性杂,胃较简单,不反刍,身体肥壮,四肢短小,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

物种学史

溯源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在被人们发现的化石中证明有像野猪一样的动物穿梭于森林和沼泽中等。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出现于距今9000年左右的土耳其东南部的查耀努等多个遗址。中国确认贾湖遗址已经出现家猪,贾湖遗址的年代与查耀努等遗址的年代大致相同。这些遗址的家猪均属于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家猪。贾湖遗址出土的猪已经具有较为明显的家猪特征,可见它们已经被驯化一段时间了。因为刚刚从野猪驯化而来的话,形态上应该完全是野猪的模样,仅仅是因为被人控制、由人喂养,在行为上属于家猪而已。

驯化

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而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不同的猪加以区分的要求,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

夏商周时期,史称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衔接新石器时代和秦汉的重要时期,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早在新石器时代,猪已经被广泛地养殖,并作为财富的象征,这一趋势在夏、商、西周时期依然延续并继续发展。但是由于文字记载的缺乏,如今人们很难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养殖业的情况,一些考古发现也只能片断地展示养猪业的某些概况。考古者只能粗略地介绍这一时期的养猪业概况。

由于成年野猪身躯健壮、性格暴躁,在防卫时表现得异常凶猛,要将其驯服绝非易事,驯化野猪是从幼年野猪开始的。野猪一般在灌木丛或较低湿的草地上栖息建巢,受古人生活垃圾的吸引,其巢穴往往与人的聚落相距不远。人类学的资料证实,仔猪出生后要留在窝中几个星期,母猪在拂晓或黄昏时外出摄取食物,会将幼仔单独留在窝里。一旦猪窝被人知道,人们便能比较容易地获取野猪幼仔。据推测,由于古人在某些时候捕获的野兽颇多,不愁吃肉,人们就能把抓到的野猪幼崽当做玩耍的对象,作为宠物饲养。猪的生长速度快,半岁到1岁即可以达到70千克以上。猪能比牛、绵羊等其它家畜把消耗的饲料更多地转换成肉食。猪的食性广泛,耐粗饲,方便人类处理自己的食物残余,与人们的定居生活相适应。另外,猪的繁殖力强,每年产仔一至两窝,一窝通常有小仔4-10只。这些特点都是野猪能被古人选中,作为家养动物驯养的有利条件。饲养家猪的行为经过古人许多代的传承之后,终于形成为古人主动喂养幼崽,把它们养大吃肉,同时也将一些体格健壮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生育小猪,再将下一代的幼猪养大,如此这般不断反复,喂养经验逐渐丰富、喂养技术不断进步。研究证实,在喂养的过程中,猪的体型也在变化,越来越符合人的需要。

汉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已不仅为了食用,也为积肥。这一情况促进了养猪方式的变化。汉代以前虽已有舍饲,但直至汉代时止,放牧仍是主要的养猪方式。当时在猪种鉴定上已知猪的生理机能与外部形态的关系,这对汉代选育优良猪种起了很大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逐渐代替了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

猪的驯化、饲养和选育技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创造发明之一,稳定地获取肉食资源,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而人口增多,是社会复杂化的前提。

杂交

与人类生活习习相关的猪究竟是怎么变成猪,查尔斯·达尔文给出了标准答案。通过辨认骨头和考古挖掘,他发现,人类驯养的猪虽然聪明又美味,其实它们曾经是獠牙外露的凶猛野猪,潜伏于丛林深处。大约在9000年前,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一部分人不再四处迁徙,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村庄,转向农耕,于是有了家猪。

2015年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的论文就推翻了过去的认知。来自四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发现,现代的猪身世复杂。和传统理解不一样,家猪并不是野猪被驯化后,直接独立发展出的一种新的个体;相反,它们在数个世纪的时光中,和野猪经过了无数次杂交。这项研究不仅改写了猪的历史,同时也重新定义了野生动物的血统问题。

为了确认这一点,研究团队从欧洲的现代野猪和饲养的家猪身上,提取了103个遗传物质序列,二者都包含了商业品种和传统品种。借助复杂的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试图弄明白,野猪给了家猪多少基因,才能形成现代家猪的基因组。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野猪被驯化成家猪后,就再也没有杂交过,之后全都是不同亚种间在交配。类似这样的几个假设全都被证明不可能。

新的基因研究显示,在漫长的历史中,野猪的祖先和家猪有过很多次交配。论文的第一作者洛朗·弗朗兹(Laurent Frantz)是牛津大学考古学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他认为:“尽管野猪和家猪在形态学上非常不同,但它们一直在交换基因物质。”

数千年来,如何培育、管理和迁移猪其实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研究领域。2005年,以牛津大学为主的研究团队仔细研究了家猪和野猪的DNA,发现于全世界很多地方,野猪都被驯化成了家猪,而不是像原先以为的那样,只在东南亚。两年后,同样的研究人员借助基因组研究确认,虽然新农耕社会在寻找定居点的时候,带着亚洲家猪到达了近东地区,但欧洲家猪并非亚洲家猪的后代,而是欧洲野猪的直系亲属。而到了2013年,研究人员又发现,欧洲家猪种群曾扩散到近东地区,在以色列的现代野猪身上,就有它们的遗传学特征(这意味着,欧洲家猪很有可能是航海商人带往南方的)。

把野猪驯化成家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事实上,双方的基因一直在稳定地来回交换。Lesser Beasts在讲述家猪历史的新书中,描绘了其中一种可能:在公元前1200年之前,猪群还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可以在森林中漫步,野猪也生活在那里。洛朗·弗朗兹支持交配不受控制这一观点:通过分析基因,他发现了家猪与第二种野猪亚种杂交的证据,而这种野猪已经不存在了。

既然杂交如此频繁,野猪和家猪如何保持种群差异呢,洛朗·弗朗兹和同事认为,这是农民的功劳:他们通过杂交育种,让家猪的某些特征和习性得以增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抵消野猪DNA的叠加。由于农民总是能有效地利用新的种猪,有杂交育种的家猪,也有加入了野猪遗传信息的家猪,他们实际上增强并发展出了“驯化”基因。长期杂交的证据颠覆了人们传统理解的驯化模式。

形态特征

家猪体大,肌肉丰满结实。瘦肉型猪较地方猪种体高而长,全身结构紧凑,皮肤平滑无皱纹,皮下脂肪少,肌肉发达,体型伸长,前躯较轻,后躯强大丰满,四肢较长,强健有力。颈、肩、胸发育宽广丰圆、躯干宽广呈圆型,背宽略呈拱形。腹部下垂,胸腹下缘在一条平直线上。臀部发育特别好,长宽而平整,飞节以上整个后腿发育丰圆呈球形。由前躯至后躯,上望和侧望均表现出前小后大的楔形状。

家猪通常头大,鼻子长,通过特殊的鼻前骨和尖端的软骨盘得以加强。鼻子是用来挖土壤寻找食物的,是一种非常敏锐的感觉器官。成年猪的齿序为3.1.4.3,牙齿萌出2周至8-18个月;犬牙生长8-12个月,前磨牙生长2周-8个月,12-16个月;臼齿生长4-22个月。总共有44颗牙齿。后齿适合压碎。雄性的犬齿可以形成长牙,长牙可以连续生长,并通过不断地相互磨擦而变得锋利。

每只脚上有四个带蹄的脚趾,两个较大的中央脚趾承担了大部分重量,但外侧的两个脚趾也用于软土地。

大多数家猪都有鬃毛稀疏的毛发覆盖在皮肤上,尽管也有全身覆盖着很厚的毛发的品种如曼加利察猪(Mangalitsa卷毛猪)存在。

猪具有顶泌汗腺和内分泌汗腺,尽管后者仅限于鼻子和鼻背区域。但是,猪像其他“无毛”哺乳动物(例如大象,犀牛和鼹鼠)一样,不要用热汗腺来降温。与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相比,猪不能通过喘气来驱散口腔湿粘膜的热量。它们的热中性区为16-22°C。在较高的温度下,猪会通过在泥浆或水中打滚来冷却身体并蒸发热量。在较高的温度下,打滚也具有其他功能,如防止晒伤、体外寄生虫控制和气味标记。与家猪的体型相对比它们的肺部较小,因此比其他家养动物更易患致命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猪是四种已知的具有抗蛇毒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突变的哺乳动物之一。獴、蜜獾、刺猬和猪都有对受体袋进行了修改的能力,以防止蛇毒α-神经毒素结合。这些代表四个独立的“独立突变”。

家猪品种繁多,全世界广泛饲养的有3种: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长白猪。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夏郡及临近地区,各地均有饲养。大、中、小三型,大型较为常见。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白猪,体大,毛色全白,头长,颜面宽而呈中等凹陷,耳薄而大,稍向前立,体躯长,胸宽广。成年公猪体重350-38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300-350千克,平均产仔数12.6头。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部地区,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筒称杜洛克,中国普遍饲养。以全身棕红毛为特征,没有花斑,成熟体重比其他品种大,耳朵稍立,然后下垂,头粗大,骨重,颜面稍凹,背宽而拱,肌肉丰满。母猪产仔数平均9.66头。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1887年开始用英国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腌肉型猪种之一。中国各省均有饲养,是分布最广的猪种之一。体狭长,鼻筒长而直,耳大前下垂,遮盖眼睛,眼珠兰色,公猪成年体长1.87米,体重228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67千克。

香猪是一类矮小猪种的统称,又称“小香猪”、“迷你猪”,因其体小早熟、肉嫩味香、无膻无腥而得名。其中巴马香猪最为著名,起源于中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其它如环江香猪从江香猪藏香猪等品种。体重14-30千克,体长65-70厘米,体高33-47厘米。也常作宠物饲养。

生活习性

群居

猪为喜群居的胆小动物,同窝或异窝同大的猪应收容在同一猪舍饲养。习惯于成群活动、居住和睡卧,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动,群体内个体间表现出身体接触和保持听觉的信息传递,彼此能和睦相处,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群体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离群独居者,可怀疑其有问题。

排泄

猪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它们的清洁度。与人们的看法相反,猪通常是爱干净的动物。它们选择的厕所远离食物、水槽和庇护所,也不会在粪便附近睡觉或躺下休息。猪爱好清洁,猪有在低湿的地方排粪的习惯,睡卧在高燥的地方,有经常保持清洁的特性。猪不在吃睡地方排粪尿,并表现一定的粪尿排泄规律。生长猪在采食中一般不排粪,饱食后约5分钟开始排泄一两次,多为先排粪,后排尿。喂料前易排泄,多为先排尿后排粪。在两次喂食的间隔里只排尿,很少排粪。夜间一般进行两三次排粪。猪还习惯在睡觉刚起来饮水或起卧时排泄。当猪圈过小、猪群密度过大、环境温度过低时其排泄习性容易受到干扰破坏。

智商

猪是最社交和最聪明的饲养动物之一。养猪者创建坚固的围栏和围栏的原因是,即使相对好的围栏,猪也可以逃脱。众所周知,它们成对工作,有时,更聪明的猪甚至会打开围栏,让其他猪逃脱。它们还可以学习经过实验和研究证明的新行为。甚至可以移动屏幕光标并记住它们已经知道的绘图和涂鸦。科学家认为它们比灵长类动物甚至三岁大的孩子聪明。

行为

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生产中见到的争斗行为主要是为争夺群体内等级、争夺地盘和争食。探究行为包括探查活动和体检行为。猪的一般活动大部分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嗅、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以获得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异常行为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着重指对人畜造成危害或带来经济损失的异常行为,它的产生多与猪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有关。这些行为主要是活动受到限制,长期高密度圈养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会用泥土来遮挡敏感的皮肤,避免阳光和昆虫叮咬。

感官

猪对颜色的感觉比较迟钝但对嗅觉敏感。猪的嗅觉极好。口鼻部的大型圆形软骨与肌肉相连,从而使其具有更大的柔韧性和强度,可以扎根于地面。猪对吃喝的记忆力很强,对与吃喝有关的时间、声音、气味、食槽方位等很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猪有点神经质,易受干扰引起应激反应。

猪的全景视野为310º,双目视野为35-50º。 这意味着,与人类相比,猪优先考虑其单眼侧面视觉,这会增加其全景视力(更大的能力来检测可能的危险,食物,其他猪等),并降低其双焦点视力(更大的距离计算难度)。据认为它们不能进行眼睛调节。不像其他没有窝居的动物,例如绵羊,可抬起头去看远处的物体。猪是否具有色觉的能力,程度如何,仍然是一些争论的源头。但是,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的存在具有两种不同的波长敏感性(蓝色和绿色)表明至少存在一些色觉。

猪的听觉高度敏感,这意味着当它们长时间暴露于响亮而突然的噪音中时,也容易受到伤害。它们也容易被突然的响声吓住,并可能变得压力很大。这就是为什么猪不喜欢被大吼大叫的原因之一。除了它们是情绪化的动物,当以愤怒的方式说话时很容易受伤外,它们对大声声音的敏感度也使它们为自己遭受深深的创伤而大叫。

猪和其他动物一样,只在鼻子上有汗腺。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喜欢靠近水或泥浆的原因,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猪是近视的。它们用嗅觉和听觉来指导应该去哪里。还会使用口鼻部寻找食物,就像狗一样,嗅着它们想找到的东西。

猪可以记住它们经常接触的人。它们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回忆,甚至可以远距离寻觅回家的路。它们还可以记住自己以前发现食物的地方,并会回到这些地方以希望找到更多食物。

分布范围

生猪与其他动物蛋白生产比较,受宗教信仰及饮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养猪业在全球的分布具有更明显的地域性。比如,叙利亚2017年末生猪存栏量9头,而土耳其同年生猪出栏量( 屠宰量)为零。从各大洲来看, 亚洲养猪业遥遥领先于其他各洲。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9年更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亚洲生猪期末存栏量5.5763亿头,生猪年出栏量逾8.8283亿头,分别占同期全球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的57.64%和59.41%,接近2017年亚洲人口数量占同期全球人口数量的比例(59.66%)。

比较来看,欧洲、美洲2017年生猪出栏量分别占全球生猪出栏量的21.79%和16.2%,这两大洲同年人口数量占同期全球人口数量比例分别为9.83%和13.34%,前一组数据明显大于后一组数据。若以单位人口生猪出栏占有量来看,欧洲平均每2.29人占有一头生猪,其次是美洲(4.18)、大洋洲(4.89)、亚洲(5.10),非洲平均41.46人占有一头生猪,与全球平均水平(5.08)相差较大。

繁殖方式

周期

猪一般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只有114天。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小母猪1岁时或更早可以第一次产仔,经产母猪1年能分娩2胎,若缩短仔猪哺乳期,对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达到2年5胎或1年3胎。 一般而言,中国猪种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繁殖力强,3月龄左右公猪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西方品种早3个月。如梅山母猪的初情期通常为75-85日龄,在正常饲养条件下,6-8月龄即可初次配种,1岁时可第一次产仔。据报道,太湖猪在7月龄时就有分娩的。 在繁殖性能方面,太湖猪是全世界已知猪品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个品种。据统计,母猪头胎平均产仔数12.14头,2胎14.88头,3胎和3胎以上15.83头。经产母猪平均每胎产仔10头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产。

方法

母猪初情期172天左右,一般于8月龄,体重125千克以上可初配,以10月龄前后初配为宜。经产母猪(652窝)平均产仔数12.5头,产活仔数10头。20日龄平均窝种46.44千克。

主要品种

全世界范围有超过400个猪种。主要有美国长白猪、英国长白猪、法国长白猪、皮特兰猪、约克夏猪、卷毛猪、英国大黑猪等。中国拥有地方猪品种64个,为各国之首。

地方品种

华北型: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沂蒙黑猪

华南型:两广小花猪粤东黑猪海南猪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香猪隆林猪槐猪五指山猪

华中型:宁乡猪华中两头乌猪湘西黑猪大围子猪大花白猪金华猪龙游乌猪闽北花猪嵊县花猪乐平猪杭猪赣中南花猪玉江猪武夷黑猪清平猪南阳黑猪皖浙花猪莆田猪福州黑猪

江海型:太湖猪姜曲海猪东串猪虹桥猪圩猪阳新猪台湾猪

西南型: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乌金猪关岭猪

高原型:藏猪

培育品种:有20多个,包括哈尔滨白猪东北花猪新淮猪北京黑猪上海白猪伊犁白猪赣州白猪汉中白猪三江白猪新金猪北京花猪泛农花猪山西黑猪等。

引进品种有巴克夏猪中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苏白猪克米洛夫猪长白猪等。

美国只有9个品种登记在册:巴克夏猪、切斯特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海福特猪、长白猪、波中猪花斑猪和约克夏猪。

经济价值

营养

在畜肉中,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瘦猪肉含蛋白质较高,每100克可含高达29克的蛋白质,含脂肪6克。经煮炖后,猪肉的脂肪含量还会降低。猪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可以使身体感到更有力气。猪肉还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猪肉性味甘成,滋阴润燥,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猪排滋阴,猪肚补虚损、健脾胃。

食疗

中医认为,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烹饪

相关知识

专用术语

由于家猪是主要驯养的动物,因此英语具有许多独特的术语。

barrow:去势雄性猪

boar:成熟的公猪; 通常是种猪或野猪

farrow(动词):生小猪

farrow(名词):一窝小猪

gilt:从未怀孕的母猪

hog-生猪,尤指成熟的猪

parcel:一批猪

pig:严格来说是指不成熟的猪; 一般而言,包括任何猪,尤其是家养猪。

piglet:仔猪,一头很小的猪

shoat:小猪,特别是已断奶的小猪

sow:成熟的母猪

swine(singular and plural) :猪;群体或一般地养猪

swineherd:养猪的人;养猪专业户。

queen:从未交配的母猪。

民俗词汇

逢年过节,到了猪年,民间有猪年吉祥话如下: 福相如猪、诸事顺利、猪年吉祥、猪事大吉、诸事吉祥、猪入门,百福臻、金猪献吉、金猪贺岁、金猪献瑞、竹报平安,猪肥人富、春花百朵开,珠猪引金福、吉祥如猪、喜从猪来、猪猪平安、诸事如意、朱帨迎祥、猪年好运、金猪颂春、猪年旺旺来、猪年到,好运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